出世解脫之善因
──八關齋戒(九)之不偷盜(下)、不淫(一)
護戒得福
《廣普經》卷七載,阿修羅與帝釋天經常爲美女美食而大戰。有一次,帝釋大敗,焚香憶佛功德,念誦《心經》,以空破一切法,結果反敗爲勝,阿修羅兵衆漸退,從四門後園入池水中的蓮藕莖孔中躲藏。天帝釋提桓因即召集大臣兵衆,到處搜尋修羅兵,務要一網打盡,天兵從四門尋找,只見刀铠弓箭遍地,而不見人,阿修羅王與兵衆躲藏在藕絲洞內,避過追捕。天兵尋至阿修羅宮殿時,仍不見修羅王的蹤影,于是把成千上萬漂亮的修羅女衆俘虜回天宮。不久,阿修羅來到天宮,哀求釋提桓因釋放眷屬。能言善辯的阿修羅說:「帝釋天王,我等愚惑,不知佛弟子神力巍巍如是,我等先祖信奉如來,聞佛有戒條,不能取他人物。如今你將我的眷屬盡填天宮,非佛弟子所行法則。」帝釋聞說,怅然不樂。心想:「阿修羅此語說來有理,是我犯了不與取的偷盜戒。我甯當奉禁,不犯偷盜。」于是下令把諸女放還。而阿修羅王亦以自己最敬愛的女人奉給帝釋天,帝釋亦以美味甘食送與阿修羅王。帝釋一念護持禁戒之心,令兩家和好,合共修行善法,維持了一段和平的日子。
我不喜歡人偷盜于我,人亦不喜我偷盜于他,是故要持不盜戒。倘世間人人持不盜戒,沒有劫掠偷盜訛騙,做到日不關門,夜不閉戶,事無不可對人言,自然隔閡消除,家庭幸福,社會和睦,人間淨土即在目前,極樂世界的蓮花與日俱長,往生資糧與時俱增,何樂而不爲哉?
八關齋戒-不淫戒
我們都知道,五戒是「不邪淫」,但八關齋戒要求「不淫」;
因此,一般在家居士,受了五戒之後,平時必須做到不邪淫,而在受持八關齋戒期間,就必須做到「不淫」,身心遠離淫欲。
何謂「邪淫」?
我既然不願人侵我妻,人亦不喜我侵于他,我今爲何侵人妻婦?是故應受持不他淫戒。
佛法說邪淫者,是指男女雙方在非法、非時、非處、非量、非理、非法守之淫行。「非法」是指男性與妻子或女性與丈夫以外之不淨行,名爲邪淫;「非時」是指懷孕時或乳哺嬰兒時,心著于淫欲,會令母乳衰竭,損害嬰兒,是爲邪淫;「非處」是指于廟宇中或公共地方行淫,雖爲夫婦,亦爲邪淫;「非量」是指過量的房事,即使夫妻亦當有限製,否則所生嬰兒不是夭折,就是殘廢,貪房事者,不易受孕,即使受孕亦難成人,即成人亦身體孱弱,世人以行淫爲樂,不知樂只在一刻,後果禍延終身及兒孫;「非理」是不依世間禮法,如雙方未辦正式結婚手續而自行淫欲,亦稱邪淫;「法守」是受一日戒期間行淫的夫婦,名爲「非守法」,皆屬邪淫。
萬惡淫爲首
邪淫中最普遍又最重罪的是非法邪淫,非法邪淫涵蓋強奸、誘奸、賣淫及婚外情。強奸行爲最爲可恥,與禽獸無異,因滿足剎那淫念,未得對方同意便用武力強行邪淫,令對方抱恨終身,或因懷孕而墮胎,或含羞而自盡,造無窮惡果,更甚者是亂倫慘劇,令人發指,受害人對婚姻及人生永蒙陰影,無法過正常家庭生活;誘奸及娈童,比強奸好一點,不用武力,卻用引誘的方法,對未成年的少男女進行邪淫,這等事在報章上經常看到,用威迫利誘手段,摧殘弱者身心,實屬罪無可赦;現代社會講究男女平等,賣淫人非限于女性,笑貧不笑娼之說,推高了娼妓的地位,同時亦把她、他們推到地獄去。戰國時,窮困潦倒之顔回,住在陋巷,每天吃得既少又簡單,卻不以爲苦,生活得很快樂,更不會因貧窮而幹喪德敗節的事,賢德之道風,被孔夫子贊譽說:「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今人卻笑貧不笑娼,可見古今道德標准偏差距之大,此亦叁災出現之業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