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世解脫之善因 八關齋戒 二

  出世解脫之善因──八關齋戒(二)

  一日之勳.功蓋天下

  很多人懷疑,五戒要終身受持,但爲何八關齋戒則持一日夜即可?

  五戒終身受持,是時多而戒少;八關齋戒受持一日夜,是時少而戒多,在一天時間內,發大勇猛心,把八戒完成,如英雄奮發,禍亂立定,而一日之勳,功蓋天下。五戒雖則終身受持,但時進時退,譬如懦夫爲將,雖終身爲役,但因智勇不足,卒無功名,故持五戒者,要時常警惕,嚴持戒律,勿令退失,否則便被喻爲懦夫爲將,終無功名,是于戒難得。

  娑婆世間,若人行于非法,四魔使便出動惱亂。那四魔使呢?一是鬥诤魔使,令衆生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沙門婆羅門。二是荒亂魔使,惱亂修行人,令聽法者惛濁睡眠。叁是貪癡魔使,令施主心生貪惜,不肯布施沙門寺廟,甯願留給妻子享樂。四是離正念魔使,此魔使能令出家人離于正念,入于鬧市、酒肆與人鬥诤,夢行破戒。

  八關齋戒--不殺戒

  持戒者.持不殺戒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波斯匿王對佛說:「世尊,相師占我,七日後,必當壽盡,唯願世尊爲我救護,令我得離憂苦。」佛說:「大王,若想離開無常的苦惱,得如來的法身壽量,應先發心持佛淨戒,修最上福。大王,你能發此心,壽命方可延續。發心者,發四無量心(慈悲喜舍);持戒者,持不殺戒。修上福者,莫過于造佛塔寺。如能悲愍救護一切衆生,諸天善神常來守護,如影隨形,不相舍離。」

  佛教著重不殺,是故凡戒第一戒是不殺戒,十善業第一善業亦爲不殺,蓋因殺生斷慈悲種。是故《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雲:「放諸生命,病苦消除,衆難解脫。」又說:「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衆難。」《大智度論》亦說:「諸余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

  何謂殺業?

  殺業,不一定自己動手殺才算犯,日常不經意而犯的殺業爲數也不少。

  《分別善惡報應經》有很詳盡的解釋說,殺業有十種,一是親自動手殺,二是勸他人殺,叁是見人殺而稱慶,四是隨喜殺,五是殺懷胎嬰兒,六是勸人墮胎,七是爲報仇而殺,八是斷人男根的殺,九是方便殺(以歌音或種種誘惑令禽獸墮網阱),十是主使他人殺。此十種殺,果報都是死墮地獄,地獄業盡,再轉爲人時,短命多病。相反,有十種善事可得長命報。一離自手殺,二離勸他殺,叁離慶快殺,四離隨喜殺,五救刑獄殺,六放生命,七施他無畏,八慈恤病人,九惠施飲食,十幡燈供養。以上十種善業,可獲長命報。持不殺戒得長命是花報,殁後生天享受天福是果報。

  《正法念處經》卷二十八觀天品中,描述忉利叁十叁天所住之地、投生之因緣,都是不殺不盜始能得生。經中舉出多種的不殺,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犯了而不自知。

  佛說見人遇溺,跳水救人,或使人救,令他脫離水難,是爲不殺,反之是爲殺。見他人被戮,救贖他脫離,是爲不殺。見人宰殺畜生物命,以金錢贖物命,是爲不殺。不隨意穿掘土地或井,或放火焚燒山林,慎防傷害昆蟲螞蟻,蝦蟆蠍子等小動物,是爲不殺。不飲蟲水,不飲有蟲之酒蜜,不食蟲菜,是爲不殺。蚊蟻惱觸時,亦不殺害,是爲不殺。對于害我、侵奪我利益的怨家,雖然捉擒捕獲,但不加害,放他回去,是爲不殺。對一切水族,不取不賣,見殺生的人,心不隨喜,不與他接近及語言交接,是爲不殺。不以歌音令禽獸墮網羅陷阱,是爲不殺。

  誡殺訓最基本是勸斷肉。儒家君子離庖廚,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仁者的用心。含靈莫不愛惜生命,故毋爲口腹而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