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法會開示九

  華嚴法會開示九

  現在修行最莊嚴

  諸位要記住這句話,我們學佛的最終目的、真正的莊嚴,就是我們現在的修行。現在是什麼?現在是修因,現在是凡夫,這個莊嚴很重要。因爲如果我們現在感受不到這種莊嚴,那人生內在的福德、智慧就顯發不出來。佛在《華嚴經》開始就說,大家都是佛,都是跟佛平等的,都有如來智慧德相。你看,如來,就是如如不動的真如本體,就是大;智慧,就是圓滿報身;德相,就是千百億化身。所以,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叁個詞就是我們後面的這叁尊佛。一切衆生都有這叁尊佛,都有這個功德,但是凡夫被自己的妄念情執掩蓋住了。

  所以我們在學佛的宗旨上,把握了這樣一個《華嚴經》的道理。正因爲佛果是“大方廣”這叁個內容,所以我們修因也要同這個正果相應,身口意叁業都能跟佛相應。換句話說,諸位在學佛過程中,因爲我們大家是凡夫,所以難免會有一些脾氣毛病出現。那麼這些脾氣毛病出現的時候,我們就拿“大方廣”叁個尺寸來衡量一下自己。你看看自己,到底這叁個尺寸有沒有做到?如果你背離了這叁個尺寸,說明你沒有在修因,說明你這個“花”不夠莊嚴,跟佛不能相應。起碼這種行爲,不是一個真正佛弟子的行爲。因爲佛弟子要以我們的萬行做爲因,修行因。如是因,才能長如是果。既然這個果是“大方廣”,那麼我們的這個因行,也要學習這個“大方廣”,也要一步一步地朝這個方面去行持。這是“大方廣佛華嚴”。

  普賢菩薩的願力

  “經”,實際上叫做契經,即上契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佛所講的一切,包括《華嚴經》所講的內容,我們其實都可以從這條路上走過去。《華嚴經》裏面,最圓滿、最方便、最直接的一個方法,就是淨土宗念佛方法,即念佛法門。因爲《入法界品》是整個《華嚴經》的核心思想,在《入法界品》裏面,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十大願王就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第十個是普皆回向,回向哪裏呢?回向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現在我們漢傳佛教地區,信仰、修行淨土宗的人最多,淨土宗在我們漢地給信衆、給衆生帶來的利益也是最大、最廣。

  我們大家有這個福德、因緣能夠聽聞到淨土法門,此生一定不能辜負自己。爲什麼不能辜負呢?因爲我們只要生起絕對的信心,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然後我們隨份隨力認真地去念阿彌陀佛,在臨終的時候決定能夠往生。這是普賢菩薩爲我們作出的示範。普賢菩薩是什麼人?普賢菩薩是在十方,過去七佛,乃至在賢劫的千佛裏面,他都是贊佛的大弟子,助佛菩薩宣法。賢劫千佛,現在釋迦佛是第四尊佛,還有九百九十六尊佛,都是這樣。而且普賢菩薩入了佛的華嚴境界以後,重重無盡,法界無邊,他能夠全部體現。所以,在密宗裏面,稱普賢菩薩爲如來,叫普賢王如來。他過去久遠劫來已成佛,是以菩薩的身份來度化我們這個世界的衆生,也發願求生淨土。

  所以,《華嚴經》的高深之處是把佛法的最根本的叁個要點“大方廣”講到了,最方便之處是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念佛法門。大家在生活當中,無論遇到煩惱痛苦、是非,或者修行上有障礙、有疑惑,甚至讀經看不懂、有問題,我們都可以靜下來,一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的光明智慧,所以心靜下來以後,我們的智慧就會開。那麼當你心靜下來之後,你的行爲就自然地規規矩矩。大家是不是這樣?你可以回觀一下,看看自己,當你心靜下來,心完全清淨的時候,確確實實你的行爲就變得非常規矩。但是,你如果心裏打妄想了,起煩惱了,你的身口意叁業就不一定規矩了。能夠以這個念佛心進入“大方廣”,這是華嚴道場最殊勝的利益之處。所以我覺得,這次舉行華嚴法會,大家一起讀誦《華嚴經》,心裏面跟“大方廣”相應,然後我們在生活當中,也跟“大方廣”相應,這樣我們的法會就一直在舉行,未有盡時。最後,願參加我們這次法會的大衆,共同發起廣大之心:願十方法界一切有情,同圓種智,一起圓成佛道。阿彌陀佛!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裏,謝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