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禮地藏 信解行證

  朝禮地藏 信解行證

   大家知道,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仁炟雙手合十,每走一步,念一聲“南無地藏王菩薩”,走叁步,念叁聲“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號;然後磕頭,念“南無十方叁世一切佛法僧叁寶”,拜下去。

   咱們現在是朝拜佛教聖地九華山,朝拜地藏王菩薩。

   大家在參加朝拜的時候要思考:如何朝拜九華山和地藏王菩薩?

   一、朝聖之行即是“信、解、行、證”的過程

   佛教叁藏十二部浩如煙海,總結起來不外乎四個字“信、解、行、證”。

   信,對叁寶具有正信。信是認識佛教最重要的入手處。《華嚴經》說:“信爲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大智度論》說:“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因此,要想獲得佛教的利益,一定要具備信仰。

   解,對佛法義理獲得正解。深入經藏,廣閱叁藏十二部,是對佛法義理獲得正解的最佳門徑。除了廣學多聞之外,還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一門深入,觸類旁通,真正獲得佛法的真谛。

   行,依法修行。佛陀說法,是爲了使衆生都能夠轉迷成悟、離苦得樂,因此,佛教更注重的還是佛法在生活上的落實。信解之外,更要實踐,所謂“說食不能飽”,因此,學佛一定要修行。

   證,由修行而證果。

   信、解、行、證並非單線的次第,而是周而複始反複增上的過程。由正信,生起清淨心,而求慧解,經過實踐,得到證明,驗證了佛法的真實不虛;從而增加信心,進一步深入了解,在曆事練心中反複實踐,實踐中進一步驗證佛法,又增加淨信;如是周而複始。

   無論是跟香或者跟隨仁炟一起叩拜,或者發願參與“同願同行 一起朝山去”的朝聖活動。這兩、叁千裏路程,這一段時間裏,貫穿著、實踐著佛法的“信解行證”。

   大家不要爲了叩拜而叩拜,爲了參與而參與,在道理上要明了,要激情與理性合一。

   二、朝聖的過程也是向地藏王菩薩學習的過程

   朝禮九華山不只是叩頭、念誦地藏王菩薩的聖號。而是在叩拜地藏王菩薩、念誦地藏王菩薩名號的過程中,了解地藏王菩薩的事迹,學習地藏王菩薩的大願,跟從地藏王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

   (一)地藏王菩薩本願事迹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記載地藏王菩薩因地發願、行願的事迹。

   1、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號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地藏王菩薩那時爲孝女,婆羅門女,她的母親悅帝利信邪,常輕叁寶,死後墮入無間地獄受苦。婆羅門女賣掉家宅,廣求香華,于佛塔寺,大興供養。至誠恭敬稱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聖號。其母承其功德,離獄生天。

   而後,婆羅門女便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言:“願我盡未來劫,應有最苦衆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婆羅門女者,即是地藏菩薩。

   2、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地藏王菩薩那時爲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魚子,犯殺生罪極重。命終墮惡趣,受極大苦。光目女遵從羅漢的教導,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聖號,兼塑畫形像。

   光目女爲了救度母親發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叁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叁惡道諸罪苦衆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以佛威力和孝女光目女的布施功德、大誓願力,拔救母親離地獄苦。光目女即是地藏菩薩。

   3、地藏菩薩摩诃薩,于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爲大長者子。那時有佛名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佛答: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衆生。長者子遂發願:“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4、過去無量劫前,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未出家時,爲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爲友,同行十善,饒益衆生。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余。”此即一切智成就如來;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此即地藏王菩薩。

   (二)地藏王菩薩的大願

   願有總願和別願。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是總願,無論發什麼願,都離不開四弘誓願。

   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觀世音菩薩的六願及十二大願,普賢菩薩的十大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釋迦牟尼佛的五百願,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均稱別願。

   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可以概括爲“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叁) 地藏王菩薩的行願

   佛經中多處記載地藏王菩薩行願的慈悲和威神力,行願的恒常和久遠。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講到:“如是大士。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海電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大地衆寶合成。一切過患皆悉遠離。種種寶樹。衣樹。器樹。諸璎珞樹。華樹。果樹。諸音樂樹。無量樂具。周遍莊嚴。

   以要言之,此善男子,于一一日每晨朝時,爲欲成熟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諸定,從定起已,遍于十方諸佛國土,成熟一切所化有情,隨其所應,利益安樂。
此善男子,已于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世無佛世界,成熟有情;複于當來,過于是數。”

   (四)地藏王菩薩的重任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到,地藏王菩薩昔于忉利天宮,受釋迦世尊囑咐,于釋迦文佛寂滅以後,未來的佛彌勒尊佛未生之前,在這個過渡時期中,娑婆世界衆生由誰來負責度化?

   釋迦佛把這一重任,交給地藏王菩薩。並殷勤囑咐他,對那些尚在惡趣受大苦的衆生,要特別關心,令其改邪歸正,離苦得樂。至彌勒佛出世時,使娑婆世界一切衆生,皆得解脫。

   (五)地藏王菩薩的功德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說:“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彌勒。及妙吉祥。並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爲上首。殑伽沙等諸大菩薩摩诃薩所。于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求諸所願。不如有人于一食頃。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求諸所願。速得滿足。所以者何。地藏菩薩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令諸有情所願滿足。如如意寶。亦如伏藏。如是大士。爲欲成熟諸有情故。久修堅固大願大悲。勇猛精進過諸菩薩。是故汝等應當供養。”

   地藏菩薩爲什麼能具有不可思議功德?《占察善惡業報經》說:“地藏菩薩發心以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但依本願自在力故,權巧現化影應十方。”

   (六)地藏王菩薩的開示

   略舉地藏王菩薩在因果和大乘一實境界的開示。

   1、因果方面的開示

   地藏菩薩根據穢土衆生惡習很深,多造惡業的特點,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裏,著重開示因果報應的道理。從業感差別的角度,列舉了二十叁種因果報應,說明如是因必感如是果,自作自受,業感緣起的道理。

   2、大乘一實境界和唯心識觀、真如實觀

   《占察善惡業報經》中,地藏王菩薩開示了一實境界,以及如要依靠一實境界修習信解,應當學習唯心識觀和真如實觀。

   (1)一實境界

   若有衆生欲向大乘者。應當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業。其最初所行根本業者。所謂依止一實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長故。速疾得入菩薩種性。

   所言一實境界者。謂衆生心體從本以來不生不滅自性清淨無障無礙。猶如虛空離分別故。平等普遍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以一切衆生心一切聲聞辟支佛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皆同不生不滅無染寂靜真如相故。

   (2)唯心識觀和真如實觀

   若欲依一實境界修信解者。應當學習二種觀道。何等爲二。

   唯心識觀:所謂于一切時一切處。隨身口意所有作業。悉當觀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當察知。勿令使心無記攀緣不自覺知。于念念間悉應觀察。

   真如實觀:若學習真如實觀者。思惟心性無生無滅。不住見聞覺知。永離一切分別之想。

   (七)地藏比丘與九華山

   曆史上記載了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地藏比丘出家,在九華山修道,建寺院,領衆修行,跏趺而滅、肉身不壞等事迹。

   地藏(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羅國王族,俗姓金,號喬覺。出家後,即攜白犬善聽航海來華。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陽縣九華山。見山峰狀如蓮花、山川幽奇,遂于此山深無人處,擇一盆地,棲居岩洞。渴飲澗水,饑食白土(此土白而膩細,俗稱觀音土)。

   至德年初。地方紳士諸葛節率村人登山,見深山無人迹處,有一和尚,坐禅于洞穴內。洞旁有一破鍋,存在殘粒和著白土,生活異常清苦,大爲驚異。詢知此乃新羅王子,遠來求法。諸葛節等人,深愧未盡地主之誼,遂發心倡議爲地藏比丘建造禅宇。

   時九華山地爲闵讓和所有,建寺須請其施舍山地。闵公堅信佛教,素懷慈念,樂善好施。每齋僧百名,必虛一位,請洞僧地藏比丘,以足其數。聞知諸葛節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自然十分歡喜,樂意捐助山地。闵公對地藏說:“九子山頭的土地,盡爲我有,任意所需。”地藏答曰:“一袈裟地足矣。”闵公許之。地藏遂將袈裟一展,遍覆九子山峰。闵公見狀甚喜,盡將所蔭之地施與地藏建大道場。並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後來闵公亦舍俗離塵,禮其子道明爲師。現今所見地藏菩薩像,左道明,右闵公。

   地藏于開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叁十日夜成道,時年一百歲。旋即召衆告別,罔知攸往。但聞山鳴石隕,扣鍾嘶啞,跏趺而滅。其屍坐于函中,叁年開將入塔,顔貌如生。舉起則動骨節,若撼金鎖。乃立小浮圖于南臺,此即地藏生前宴坐之地。這就是九華山建寺之因緣。

   由此九華山與普陀山、五臺山、峨嵋山齊名,並稱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全國佛教徒朝拜的聖地。

   地藏比丘被人們認爲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每年農曆七月叁十日,九華山香火鼎盛,深爲民衆所信仰。

   叁、朝禮地藏 信解行證

   地藏王菩薩的本願、事迹、功德、教誨等在地藏叁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中有詳細記載,大家要認真讀誦。

   信:相信佛陀關于地藏王菩薩的開示,相信地藏王菩薩的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大威神、大智慧。

   解:了解、學習地藏王菩薩的的本願、事迹、功德、教誨等。學習地藏王菩薩因地爲誰發願,發何願,願的深度、廣度,利益的範圍等;學習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的大願,認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發願,發何願。

   地藏王菩薩在人間化身爲地藏比丘,在九華山修道,建寺院,領衆修行,最後跏趺而滅、肉身不壞。大家學習這些事迹,不要只作爲故事來了解,而是要思考地藏比丘出家後如何修行,遇到困難如何處理,如何領衆實修,以及地藏比丘的大神通、大智慧。地藏比丘坐化後肉身不壞至今科學上都很難解釋。地藏比丘通過實修實證證明佛法的真實不虛,也以他的大願大行向後世佛弟子做出了榜樣。

   地藏王菩薩在因果報應和一實境界的開示,多種方式善巧教導不同根基的衆生。度化衆生,而不爲所困,在般若性空中實現度衆的大神通大妙用。

   行:效仿地藏王菩薩,身體力性地去行、去做。

   學習地藏王菩薩如何履踐自己的誓願。地藏王菩薩因地爲光目女時,她聽從佛陀的教誨,深信不疑,布施供養,認真念佛。親見地獄苦難,親聆佛陀教誨。在佛力加持下,以深信心、清淨心、孝心和功德利益救度了母親。有人常懷疑,佛菩薩到底靈不靈,一邊念佛,一邊懷疑。爲什麼光目女有求必應,我們應該思考和學習。

   無始劫以來,地藏王菩薩都是不知疲厭地履行誓言、精進修行。要反思自己的誓願能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證:早日契入諸法實相,證悟菩提。

   解脫煩惱,了脫生死,成就無上菩提爲每位修行人所期盼,也是修行的結果。具體何時能夠開悟,什麼方式開悟,何時證悟菩提,要看個人的信願行持以及時節因果緣。修行重在行願行持,修在當下,只問耕耘,莫問收獲。

   願我們效仿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王菩薩,早日契入諸法實相,證悟菩提。

   阿彌陀佛,祝願大家吉祥如意!

  

  

《朝禮地藏 信解行證》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同願同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