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不是信仰

  佛教不是信仰

  佛家是教門。就是教育人的,寺院就是教育人的場所。和社會上的學校不一樣,寺院沒有要求你交錢才讀書。和社會上的學校不一樣,寺院裏的老師(和尚)是沒有私欲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挂”,雲遊四方,博納衆妙之長。社會上的教師是職業性的,他有家庭瑣事,有名利心,有私欲。佛子的慈悲是用在教育上,不是憐憫上。那麼,兩者比較,你認爲社會上的教師和寺院裏的和尚那個更專業?那個教得更好?

  寺院--------------------------------------學校

  和尚(師父)-------------------------教授(老師)

  出家人(無牽無挂)----------------在家人(名利場,家庭瑣事,社會關系)

  學識兼容性-博學 --------------------學識局限性-單一

  靜心修學-慈悲教人-------------------隨波逐流-商業行爲

  1:佛門裏的教育是身傳言教(以身作則),社會上的老師做不到。

  2:佛門裏的教育是從言行舉止開始教:類似國際禮儀(四威儀:行,坐,臥,站),鍛煉口才(經咒,木魚),鍛煉思維(禅行),鍛煉才學(經律論藏),鍛煉實踐(八萬細行)。

  經過文革,現在的佛教已經變質了,神話了經咒,神話了法器。連閉關坐禅都描敘得如夢似幻,雲遮霧蓋,神神秘秘。

  木魚不過是鍛煉節奏感,引導大衆念誦經文時的指揮棒。小木魚自己敲,就是自己訓練自己的節奏感(免得你說話語無倫次)。大木魚是人多時使用的,也就是上早晚課使用的。開口的設計只不過是寓意:要學會開口說話,還要會說。不會說就敲你的頭--警示而已。

  咒語一般都是比較深澀,拗口的文字,經典讀懂了,通過實踐印證了。這個時候,經也念得好了,肚子裏也有才了,自然舌燦蓮花,妙語連珠,說的天花亂墜,落花如雨。

  很多人一說到佛教,立馬有兩個反應:

  1:商業化,騙錢。

  2:迷信。

  學僧可以大言不慚的提醒這類人:你們是自斷智慧種子,自斷慧命。起碼今生是生活在人間煉獄裏。

  佛教的興盛,大可安邦定國,小能惠澤一方。最細微處,也能讓個人生活愉快,家庭和睦。

  中國大陸的佛教經曆了毀滅,從頭再來時,也需要時間來恢複元氣,要用平常心來看待。

  至于有些人,偏信某某高僧,某某大德,走了很多彎路,那是您自己個兒沒有冷靜分析,一腔熱血,頭腦發暈栽在裏頭了,誰叫你自己笨。不實際的東西您也信,和八戒哥哥沒什麼區別,自認了就算了,沒有必要抱怨。

  怎麼分辨--悟空的火眼:

  古人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人身邊跟的是什麼人。

  具足威儀(氣質形象好),談吐溫雅,語調悅耳,措辭嚴謹,義理明晰的法師身邊不可能跟的是一群神神叨叨,畏畏縮縮的老太太。明白了麼?

  

✿ 继续阅读 ▪ 什麼是開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