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 十七

  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十七) ──寬運法師西方寺「華嚴吉祥法會」午齋過堂開示

  依大乘佛法來說,十地前爲叁賢位,見道後登地爲聖位,以後進入修道階位,直至十地,等覺妙覺,最後圓滿成佛。

  此「十回向」爲初地以前菩薩所修之法,只要我們具足了種種回向的功德之後,才能進入「十地」的「歡喜地」;「歡喜地」是「十地」的第一地,跟著是第二離垢地、第叁發光地、第四焰慧地、第五難勝地、第六現前地、第七遠行地、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每一地都必須經過艱苦的考驗與磨練,由一地上升至另一地絕不容易。因此到達十地,才是真正的大菩薩;而大菩薩爲什麼稱爲「十地」呢?菩薩以「地」分階位,是因地能生萬物,因地能生諸功德,所以菩薩登地以後,就離成佛不遠了。

  現在十地的內容爲大家略爲說明一下:

  一、 歡喜地:

  初地的菩薩,斷除了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不再有執著恐怖、顛倒、夢想。不憂慮生活,不懼怕死亡,不怨人毀謗。進入初地的菩薩,就等于生到諸佛如來的家中去了。恒存利他之心,助人爲本,以布施爲樂;能紹隆佛種,能續佛慧命,能弘法度;由于分證了佛陀的法身,相應于菩提,是故歡喜踴躍,所以叫稱爲歡喜地。

  二、 離垢地:

  二地的菩薩,除了自己修行十善外,也勸他人勤修十善,不再誤犯微細的戒律,遠離垢染,獲得叁業清淨,能夠廣行慈悲,饒益有情,所以稱爲離垢地。

  叁、 發光地:

  叁地的菩薩,勤求佛法,依教奉行,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動心,精修定學,得慈悲喜舍四無量定,不再爲貪嗔癡所迷惑、所障蔽,德性升華,像光明一樣,驅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發光地。

  四、 焰慧地:

  四地的菩薩,精進修習叁十七道品,袪除了我執、法執,見解上沒有愚癡,思想上也無謬誤,不生愛染,不起瞋怒,智慧之光像火焰一樣熾盛,照亮佛道,所以稱爲焰慧地。

  五、 難勝地:

  五地的菩薩,不但修滿了禅定,而且更證悟真實的谛理,離諸戲論,證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是極難到達的階位,所以叫做難勝地。

  六、 現前地:

  六地的菩薩,圓滿了般若智慧,經常安住在滅盡定中,不起有漏心識分別,照見緣起性空,徹悟諸法自性,真實的佛法已現前,所以稱爲現前地。

  七、 遠行地:

  七地的菩薩,安住在滅盡定中,出定入定,隨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諸佛法,度衆生而有無限方便,遠大的目標,即將到達,所以叫做遠行地。

  八、 不動地:

  八地的菩薩,功德任運增進,願惱不再現行,不爲名利所動和境風所誘,只有大願度生,所以稱爲不動地。

  觀世音菩薩卻因爲持誦《大悲咒》的關系,從初地直超至第八不動地,所靠的就是無可比擬的「大慈」與「大悲」。

  九、 善慧地:

  九地的菩薩,無相無功用行,自證的固然無功用行,爲他說法,亦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淨法力,守護佛法寶藏,以純善的智慧開示衆生,所以稱爲善慧地。

  十、 法雲地:

  十地的菩薩,已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謂補處菩薩,很快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雲朵,嚴密護身,可以發爲電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諸魔外,終成佛道。

  菩薩從最初發心經曆十地,需要超過叁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十地以後,就等著入諸佛位了。(未完待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