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 十九

  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十九) ──寬運法師西方寺「華嚴吉祥法會」午齋過堂開示

  這幾天我們連續講到「十地品」與十地菩薩;菩薩以「地」分階位,是因地能生萬物,地能生諸功德。登地以後的菩薩,稱爲「地上菩薩」;「地上」也就是指初地以上;而初地以前,稱爲「地前」。又地上者稱爲「法身菩薩」,地前者稱爲「凡夫菩薩」。[1]一般來說,菩薩經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初斷一分之惑,證一分之理,稱爲歡喜地,是爲初地;初地以上有九地,合稱「十地」,若滿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就可以到達佛果。所以菩薩登地以後,就是真正的大菩薩,就離成佛不遠了

  前面提到觀音菩薩因爲持誦《大悲咒》的關系,從初地超升直入第八不動地,而不動地之前一地是第七「遠行地」;此地的菩薩,安住在滅盡定中,出定入定,隨念自在,不用功而能行諸佛法,度衆生而有無限方便,遠大的目標,即將到達,所以稱爲「遠行地」。

  可見要達到「不動」,即永不搖動、永不退轉的境界,第七地是一個往上升華的關鍵,所以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這「遠行地」。據《華嚴經》卷第叁十八〈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中,經文所載:

  是時天衆心歡喜 散寳成雲在空住

  普發種種妙音聲 告于最勝清淨者

  這時在法會的天衆們,大家的心裏,都充滿了歡喜的情緒,于是散發出各種珍寳,在空中結成美麗絢爛的雲彩。他們普徧發出種種美妙的音聲,告訴最殊勝最清淨的佛。

  了達勝義智自在 成就功德百千億

  人中蓮華無所著 爲利群生演深行

  佛能了達一切最殊勝的義谛,又有自在的智慧,所成就的功德有百千億那樣多,這可譬喩爲人中的一朵大蓮華──蓮華出淤泥而不染,也不著于水。佛已無任何執著,爲了要利益衆生,才演說這甚深微妙的法門。

  自在天王在空中 放大光明照佛身

  亦散最上妙香雲 普供除憂煩惱者

  是時,大自在天王也在空中,放出最大的光明,照著佛的身體,又散出最上好的妙香,在虛空中結成香雲。一切都是供養給沒有憂愁、沒有煩惱的世尊。

  爾時天衆皆歡喜 悉發美音同贊述

  我等聞斯地功德 則爲已獲大善利

  大自在天王和天衆們,在天空中散華,散香成雲,放光照佛的時候,夜摩天王和他的天衆,也非常歡喜,于是大家異口同聲,同時發出美妙的音聲來贊揚佛,說:我們現在能聽到第六地──「現前地」的法門,眞是不可多得!因爲這是發大心和大願力的菩薩們所修行的善根功德。而今我們聽了之後,也得到莫大的善業和利益,令我們明白應該趕快覺悟,捨迷歸眞。

  以上是說法前的序幕,情景是如此優美動人,同時更顯示出天衆們對佛陀法音的贊 歎與期待,從而引發讀者對殊勝妙法的欣仰與渴求。

  (中略)

  威儀寂靜最無比 能調難調世應供

  已超一切諸世間 而行于世闡妙道

  佛的威儀是無限慈祥的、令人敬畏的;在寂靜中流露出和藹,令人見了生起孺慕之情。世間無人可與佛相比擬。有些難于調伏的剛強衆生,他們無明闇障很多,對于事理不明白,對人貢高我慢,姐自視甚高。一旦得遇善知識,稍明事理,反而更加傲慢。他們的障礙實在太重了,使得他們不容易放下,破不了對自我的執著。佛對于這些可憐的剛強衆生,用無上的智慧及各種善巧方便法門,來調伏、教化他們,引導他們走上光明的大道。所以世上的衆生都應該尊敬供養佛。佛是福慧具足覺行圓滿的天人師表,一切都超過了凡聖。但佛的慈悲心如海,從不會舍離我們,隨時都爲苦海中的衆生,宣揚離苦得樂的無上妙法。

  雖現種種無量身 知身一一無所有

  巧以言辭說諸法 不取文字音聲相

  佛雖然現出種種不同、無量不可數知的化身來教化衆生,但佛並不執著于這些化身,因爲佛知道一切終歸都是虛幻不實的。佛深知衆生的根性,他知道運用巧妙的言辭和方便的方法,契合衆生的根機,對衆生演說諸法。佛爲教化衆生,用了種種言辭、種種文字、種種音聲、種種化相;雖然這樣,但他並不執著于說、執著于教,和執著于文字音聲的假相。

  往詣百千諸國土 以諸上供供養佛

  智慧自在無所著 不生于我佛國想

  佛教化衆生,不限于一國一地,他徧曆百千億的國土,教化衆生。行菩薩道的大菩薩們,也到百千億的國土,去親近佛。菩薩用最上、最好的各種物品,供養十方諸佛。佛和菩薩的智慧,都已達到自在無所著的境界,所以諸佛是一體的,諸佛的國土不分彼此,沒有界限,沒有差別。因之,佛不會有令衆生到我的國土來的想法。

  雖勤教化諸衆生 而無彼己一切心

  雖已修成廣大善 而于善法不生著

  佛雖然常常無休無息地在教化衆生,但心裏只是:「我令一切衆生滅度,而無一衆生得滅度者」的思想。這也就是不取于相的意思。佛也沒有「你是衆生,我是佛」的分別心。雖然知道自己修成了廣大的善根和功德,而對于自己所修的善法並不生執著心。

  以見一切諸世間 貪恚癡火常熾然

  于諸想念悉皆離 發起大悲精進力

  佛見到世上所有衆生,無量劫以來,常被貪、瞋、癡的烈火燒得遮蓋了本來的眞性。凡夫爲什麼不易修成佛果?就因爲在這叁毒的烈火中,被燒得迷糊昏亂,出不來了。如果能息滅了叁毒烈火,親近于佛,勤修戒、定、慧叁無漏學,得到叁學的清涼,就可以成佛道。是故,一切衆生應該舍棄心猿意馬、癡心妄想的習性,返樸歸眞,發起無量的大悲心,勇猛精進,勤求佛道。

  以上這段經文,是多麼的引人入勝啊!它把佛的慈悲,欲救衆生出離迷惑生死苦海的無窮願心,以及其說法的無上智慧與種種善巧方便,均作出動人的描述,令讀者自然生起欲勇猛精進,勤求佛道的菩提心。優美而喻意深刻的文字,實在令人贊歎不已。(未完待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