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9日北大演講錄
本煥法師
黨素萍:我現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次聚會的因緣。我是皈依弟子,想給大家介紹我最尊敬的兩位師父,一位是老和尚,一位是我的師父。老和尚是虛雲老和尚的弟子,而且現在已經98歲了,無論修行,還是證果,我覺得都是後輩之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是我們學佛人的楷模。對于初學佛的人,大家來看望老和尚,結個佛緣,可以了解真正的佛教;可以看到,一個普通人,經過修行,可以到達何等的地步;對于已經學佛的人來說,老和尚是我們的楷模,我們可以看到老和尚的胸懷是多麼寬廣,智慧是多麼深遠。這次聚會機緣難得,老和尚本來今天要離開北京,大家想共同啓請親近老和尚,老和尚很慈悲,特地推遲離京時間,來和大家見面。其次場地難得,禅學社同學幾經周折,在老師幫忙下,提供了這個場地。大家向道之心希有難得,請大家珍惜此次機緣,莫使空過,入了寶山,空手而歸。下面是否請印順法師先介紹一下老和尚?
印順法師:請老和尚講吧,珍惜時間。
老和尚:你們各位都是很了不起的時代驕子,我是個小和尚(笑),現在叫我來和大家坐一下,因爲你們都是博士(笑),我是個小和尚,談不上跟各位講話。我可以這樣講,你們現在學習的都是世間法,我這個和尚呢,可以講出世間法。你們問我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有沒有差別呢?有!很大的差別!世間的法都是以文解意,但凡所做的事情都是世間上的,拿我們佛家來講,還是不能超出世間。那你要問我,出世間有沒有超出世間?我們現在還在學習,還沒有學到能夠超出世間的出世間法。當我們學到出世間的法的時候,就可以超,一定可以超!爲什麼這樣講?
我講個神光二祖的故事。他爲什麼叫神光呢?因爲他出生的時候,家裏突然大放光明,神光四射。說明這個小孩子不簡單,不容易,他來到這個世間有大因緣,有特殊使命的。爲什麼會放光呢?那我們各位出生的時候有沒有放光(聽衆笑)?可能還沒有。我本人也沒有,我也是具縛凡夫,業障深重,我跟大家一樣。神光自幼聰明過人,廣學多聞,年紀輕輕就把世間的典籍全部看完,而且皆悉通達明了,沒有東西可再看了。後來接觸到佛法,感到佛法才是真正無上大法,于是就發大菩提心,出家修行。他修行非常勇猛精進,神解超群,是法門龍象。他的師父更了不起,對他格外關心愛護。後來師父看到機緣已到,便讓他去參訪達摩初祖。他去拜見達摩初祖時候,初祖不睬他。當時是冬天,雪很大,又凍又餓。達摩初祖說:“哼!輕心慢心,焉能聞法?”他就覺得:“哎呀,我站在雪裏又凍又餓,還說我是輕心慢心。”我們出家人這個袋子裏過去裝的有把戒刀。爲什麼裝戒刀,就是時刻提醒自己,甯可守戒而死,不可毀戒而生!修學佛法要有殺身成仁的勇猛氣概。神光爲了向達摩祖師表明自己求法真誠,馬上拿出戒刀,把胳膊砍下來,遞給達摩祖師,他如此舍身求法,達摩祖師還是不睬他。他又凍又餓,血流滿地,將地上的雪都染成紅色。他很難受,覺得又凍又餓,祖師卻還是不理睬他,實在受不了,哀求達摩祖師爲他安心。達摩祖師說:“你拿心來,我爲你安!”他于是很認真地找尋自己的心,遍求之後,向祖師報告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言:“爲汝安心竟!”他當即言下大悟。所以古人往往一句話,就馬上開悟了。我們現在可能嗎?
我本人1930年出家到現在74年多了,還沒有開悟,還是一個凡夫!爲什麼人家能那麼快就開悟呢?他們的時代是南北朝,那個時候的人,善根深厚,福德也很深厚,善根具足、福德具足,所以只需明眼人點一下,就開悟了。我們現在善根不具足、福德不具足,所以即使佛菩薩親自來點化,也沒有辦法開悟。我們自己平時要下真實功夫,待到善根具足、福德具足,自然就會有佛菩薩化身成明眼人,來點化我們,讓我們一聞即悟。孔子講:“君子憂道不憂貧。”我們修行人只要放下身心世界,好好一心用功辦道,別的事情佛菩薩都會來爲我們安排好。現在沒有佛菩薩來點化我們,說明我們的善根福德還不具足,要好好用功,修福修慧,只要我們的善根不斷增長,福德不斷增長,智慧不斷增長,總有一天會桶底脫落,徹悟一心的。
我們現在沒有開悟怎麼辦?那我們用功啊,培福啊,修慧啊。我們的智慧是修得來的,我們越修,我們的智慧就越大;我們的福德是培得來的,多培多得,少培少得,不培就沒得!這是個人的事情。我們佛家講即心是佛,自己的心就是佛,成佛是求自己的心,是向內去求;而不是講去求他人的心,不是向外去求。向外求是心外求法,即是外道知見,實際上什麼都求不到。你們現在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你們學的是世間法,可以爲國家服務,爲人民服務,有好處,也是應當的。現在社會的發展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繼續讀博士,希望你們好好讀博士。讀了博士以後還要好好精進,好好努力。我們學習是無止境的,活到老,學到老,這是沒辦法的。佛祖鼓勵我們要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將來才有能力教化大衆。好學很有好處,我們成聖成賢,成佛作祖,都是要好學不倦。
舉頭叁尺有神明,我們真正發心修學佛法,就會有護法神來守護我們,讓邪鬼邪神,怨家仇對,不加害我們,成就我們用功辦道。如果我們修學的不如法,邪見顛倒,破戒毀法,護法神就會遠離,邪鬼邪神,怨家仇對,就會找上門來。業障現前,痛苦萬分,到那時,臨死抱佛腳,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我是出家人。我們出家是爲了做什麼?就是要找回我們自己。你們想一想,什麼是自己?你們問問自己。你們天天都能講話,那你們好好問一問自己,這個講話的是誰?叁歲的小孩會講話,八十歲的公公也會講話。這個講話的究竟是誰?這個講話的到底是誰?你們想一下!我們天天用功,拿佛家的話來講,叫參禅。參禅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可以頓超生死,參禅就有這樣厲害。所以二祖神光一句話就開悟。他爲什麼一句話開悟?他已經到了什麼心都不可得。這一句話就馬上破解透了。大家沒有在這個思想上用功,都在文字上、形式上修持,功夫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你們想一想,我講的這個是禅宗參禅。你們想找自己,反複來回找自己。找自己,不是隨隨便便,只在口頭上念一念,那不過是在打妄想而已,並不是真正在找自己。參禅要有疑情,什麼叫疑情?就是越參越不明白,越不明白越參……真正功夫要是做得好,行是疑情,坐是疑情,行住坐臥處處都是疑情,都有功夫。有疑情才是功夫,沒有疑情還不算功夫。你們要想參禅,那你就要好好問問自己,找找自己。你找你自己,究竟爲什麼有這個人?爲什麼有“我”?“我”究竟是什麼樣子?是個紅的,是個綠的?是個方的,是個圓的?還是長的,是短的?大家好好找、認真找!找得到呢,就好了。
我們講,禅宗是佛門最高最上的頓悟法門。爲什麼?它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我們見到性的話就成佛。你說見了性即成佛,爲什麼還在這個世間?但是我們現在見性了,不是成釋迦牟尼佛那個佛。我們見了自性的佛。我們要真正成爲像釋迦牟尼佛那樣,要經過無量無數的阿僧祇劫去利益衆生,教化衆生,救度衆生。爲什麼要這樣?要成佛就要有衆生可度,沒有衆生怎麼成佛?佛祖的弟子都是生生世世跟他在一起,直到成佛還在一起。所以你們各位知道,這是我講參禅的話。每個法門都有自己特定詞語,不能斷章取義,張冠李戴。
參禅要有疑情,不是我們問它不明白,這個明白還不是功夫,要真正在思想上發起來才是功夫。功夫用起來,行不知行,坐不知坐,臥不知臥,食不知味,才是功夫。你們要想好好參禅,得好好找找自己。在座的每一個都會講話,那個會講話的、講話的究竟是誰?到底是誰?就來回地反複地找,不斷地問自己,找自己。我們講參禅的功夫,要在靜中的時候有功夫,到了動的時候還有功夫,並且睡夢中還要有功夫!以前有個禅和子,善知識問他:靜中有沒有功夫?有!動中有沒有功夫?有!睡夢中有沒有功夫?哦,沒把握,沒有。好,他就專門在睡覺時候用功,用了叁年。枕頭落地,馬上開悟。所以這個開悟,不是簡單的,不是容易的(笑)。因爲開了悟,見性了,見到我們真如自性了!
我講話,講話的就是我。那我問你,那講話的是你,那馬上一個霹雳,那個你跑到哪裏去了?講話的是你?講話的只是個嘴巴。這個嘴巴是生滅的東西。要知道我們的真如自性,是不生不滅的東西!我們生滅的東西是有生有死的,但我們的真如自性卻永遠存在。所以你們好好的找自己,真正的找到自己,行不知行,坐不知坐,臥不知臥。佛家說,要捏成一團、打成一片。怎麼叫捏成一團、打成一片?整個全部都是疑情,一片都是疑情,沒有其它一點頭發絲的雜念,才能一片。如果還有頭發絲最小念頭,那還不算。
你們都是很有善根、福德因緣的,你們如果想參禅,那你們就好好找找。我剛才講參禅,要行不知行,坐不知坐,臥不知臥,食不知味。用功用到那個地方呢?到時候會出現轉機,到了會落地,那就好了。
這是我講禅宗。現在很多人念阿彌陀佛。爲什麼要講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耶夫人生了他,很快就去世了。去世以後,升了忉利天。忉利天還在六欲天中。釋迦牟尼佛爲了報父母恩,去忉利天看看媽媽。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父母。佛也示現和我們一樣,也有父母。佛菩薩有父母,他還有家屬,有兒子。爲什麼他示現這樣?他不是從他方來的,他和我們一樣。釋迦牟尼佛是淨飯王的太子,他家就他一個兒子,他因爲過四門,看到生老病死苦,決心出家。他出家的時候,騎著馬到雪山去。到雪山之後,過了六年苦行生活。你們想一想,一個國王太子,在家裏不知道多享受,好得不得了,卻還要受六年苦…
《2004年10月9日北大演講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