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坐禅
明海法師
2002年7月20日于觀音殿前
在夏令營期間學習坐禅的時間是有限的,只安排兩個晚上。夏令營手冊裏面有關于坐禅的內容,請大家回去以後把這本書好好地看看。這兩個晚上,我們只能講一講坐禅的ABC,這些基礎的東西,雖然很初步,但也足夠各位平常打坐用的。
在營冊裏有關坐禅的文獻有好幾種,我們現在以能海上師摘編的《修習禅定入門方便》作爲框架。今天晚上先學習坐禅的基本知識和技術性的要求,然後在周圍法師們的示範、指導下,大家進行一下練習,法師們手裏拿的香板估計還不會打你們的。請大家看資料:
一、修定的目的
這一部分講到禅定在佛法修行中的重要性,共有6條。佛法修行有叁個部分,即持戒、修定、修智慧,由持戒而修禅定,由禅定而生起智慧,這也叫佛法的叁學。叁學是佛法的全部,禅定處在叁學的中間,是非常重要的,不修定就不能生起智慧。佛教講的智慧有聞、思、修,我們聽別人講、自己思維叫聞思智慧,修的智慧則是通過坐禅來培養和開發的。如果我們不通過坐禅,就很難開發出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我們對佛法的學習就只能停留在知識的層面,我們的內心、性格、生活態度及人生觀就不會有什麼轉化,因此就不能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
修禅定可以幫助我們持戒,特別是對出家人,修禅定能使我們在身心上産生喜悅與輕安,對自己身心的認識會加深,能夠通過修行而體驗到佛經裏所講的種種神通,由此生起對佛法的信心。修習禅定能夠調節我們身心的平衡,調節心理與治療疾病,只要我們坐禅方法得當,即使不能用心,也有此作用。通俗的講,整個佛法的修行就是認識宇宙人生真相的過程,這需要用我們的心去認識,這個心就必須聽話,聽我們使喚。我們的心在沒有訓練之前,它是一匹野馬,坐禅就是要訓練這匹野馬,讓它聽話,然後達到我們的目的。
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體驗到,由于我們不能作自己內心的主人,在學習、工作的時候,往往不能得心應手,比如上課時,可能在前半個小時是專一的,之後的時間就會散亂、浮躁而難以集中,即使在前半個小時,各人的專注程度也還有深淺,有的人可能聽一遍就記住了,有的人聽叁遍才記得住。
坐禅就是調服我們的心,我們要用調服的心去認識自己,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和幫助衆生。如果我們的心沒有調服,我們在做事時就容易犯錯誤或者做不好,嚴重的是我們在錯誤之中自己還不知道,任這匹野馬走向懸崖峭壁、走向深淵。所以,坐禅是很重要的,坐禅的目的就是要調服我們的心。具體在書中歸納爲:
l、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2、不修定不能生智慧,縱有佛法知見,亦與世間學問知識無異,不能斷煩惱,對境臨事,不能起作用。
3、不修定,持戒不易調柔身心。
4、修定能引生喜觸及輕安,使人自然樂于修行。
5、修定能引發神通前相,使人能于佛法生起信心(但非專爲求得神通)。
6、修定能調節精神,治療疾病,補益體力;只要坐時姿勢如法,即不能用心,亦有此作用(然不可一心注意求身體之利益,應生起皈依叁寶之信心,及四谛之了解。否則恐增加身執,且不得叁寶加持力,身體所得利益亦有限)。
二、選擇修定場所
1、不當風。坐禅時不要處在風口上,有風時最好讓它從正面吹過來,如果風從後面或側面吹過來,有可能對我們造成傷害,因爲在坐禅時,我們的身體是處在放松的狀態,很容易受風、受寒,並且不易治好。
2、不潮濕。在潮濕的環境裏打坐,容易招致風濕。
3、不妨礙他人。在打坐時,我們妨礙他人,他人也就在妨礙我們,比如你在打坐,家人在看電視,就要顧及你,雙方都會受幹擾。
4、灑掃清潔。打坐的環境應該整潔,以利于我們清靜下來。
5、若有佛堂,即于佛堂中敷座;若無佛堂,隨適宜處均可敷座。在佛堂裏打坐是比較好的,因爲佛堂的環境有使我們的身心與佛法相應的功德。
打坐的座位很重要,要求:
座位穩固,不可聽其動搖不甯,否則心不容易放松。
座位不可太高,高則心易發虛、驚怖;愈低愈好,但以不受潮濕爲度。
敷座之物,以軟草爲宜,不可太厚,太厚則易生熱故。現在軟草不好找,我認爲用荞麥皮枕頭,或除核的谷殼填充的墊子就比較不錯,這些東西是天然的,氣味又好。
座位不可太狹小,以免兩膝局促或懸空。
座位須平坦,後部稍高,決不可前部高于後部。後部高時,人的重心會前移到盤起的腿上面,使上身容易保持直立,還會使我們氣血的樞紐尾椎部得以放松,使整個身體保持活力,打坐容易入定。
打坐時的光線也很重要,因爲光線影響我們的內分泌與神經系統,光線太強時,會使人興奮、令心散亂,大腦皮層處于活躍狀態。現代科學講,有些光線對人有害;光線太黑暗,會使我們內心産生抑製,易昏沈睡眠,提不起精神,心志反應遲鈍。最好不要太強或太暗,在打坐有了一定的基礎後,我們會感到自己的心志有很強的光亮度,則在黑暗裏打坐可能也不會昏睡。
叁、趣入方便
就是在打坐前應做好的准備:
1、上座修定前,飲食不可過飽,吃得過多會使身體發沈,而容易睡覺;也不要吃特別刺激性的食物;打坐需要力量和熱量作支撐,太餓了打坐則不容易集中精神。
2、應于叁寶前以身力修供事:禮拜、燒香、供水、供花等,以此現前所修福業,能速引生禅定福慧之果;且由運動身體之故,易生暖觸。坐禅時需要其它的修行來扶持,隨著佛教在世界影響的擴大,越來越多的西方人喜歡坐禅,很多西方人把坐禅作爲一種技術性的技巧來接受,這樣肯定也會有效果的,但能否達到佛法所要求的通過修定來開發智慧的效果,就很有些疑問。坐禅是對心靈的運作和鍛煉,佛法修行都是爲了調服其心的,如果把作體操或瑜珈功等當成佛法來接受,肯定不能得到坐禅的全部利益,只能得到有限的利益。
3、手足頭面洗沐清潔,涕唾排除淨盡,手表最好解下來;寬衣緩帶,使全身輕松舒快,處于沒有壓力的狀態。
四、坐時威儀
1、坐禅盤腿的姿勢有幾種,包括金剛跏趺、半跏趺、散盤等。金剛跏趺就是平常講的雙盤,如佛之威儀而坐,這樣的坐姿身體最安穩,身體安穩心裏就安穩。雙盤時,身體就像一個金字塔,令兩膝與尾闾叁點支持全身之重量。從兩膝引一直線,與兩腿構成一正叁角形,全身之重心,即在此叁角形之中心。不能金剛跏趺者,半跏趺亦可,半跏趺即單盤。不能半跏趺者,散盤亦可,但不可舒腳坐,散盤俗稱架馬,散盤時身體靠後,就不容易穩定。欲使禅定成就,終須學習金剛跏趺,如是坐者,姿勢安穩,全身之氣,自然聚斂,于定極爲有益。我們通常認爲雙盤是最難持久的一種姿勢,其實不然,無論那種姿勢,讓我們持久都是很困難的,即便讓我們站著、躺著長時間地不動,我們都是保持不了的。這是我們身體老想動的一種品質,我們的身體總在謀求一種感受上的平衡,這也是一種苦。從這個意義講,雙盤練出來後,可能是最穩、最沒有痛苦的一種姿勢。
2、身不可太向前,也不可太向後,當我們墊上座墊時,軀幹會自然挺直。從發際以上四指頂門之處,垂一直線,令此線通過喉心、丹田,與地面成垂直線即可,脊柱不可令曲,亦不可用力,身體要有含胸收腹的感覺,內部上下是貫穿的感受。挺直坐下後,先活動脊柱,包括向前俯身幾次、向後挺身、左右搖晃和以尾椎部爲中心畫圓等,使脊柱放松,自然身形端。
3、兩肩齊平,不可左右低昂。兩臂置于身之兩旁,令與肩平,兩手心向上,右手壓左手,兩手拇指端相拄,手掌邊沿靠腹部,手背置兩足上。
4、頭部要端正,微向前傾,作垂目觀鼻之意,不可太傾、太仰或偏左右。
5、眼睛不可太張或太合,作注視鼻端之意(不可真用力觀鼻端,久則眼睛痛)。目光注意鼻端,鼻端與心垂直,兩手心及兩足心皆趣向聚合于肉團心,如是則全身精神凝聚。眼睛張得太大,容易受外界光線的幹擾;眼睛閉得太緊,容易睡覺或打妄想,很多大德法師們平常的眼光就是這樣微微閉合。眼光注意鼻端,既不是死死地盯著,也不是散漫的,很多佛像的眼神就是這樣作垂目觀鼻之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遇到一些影響心情的事,馬上將眼光收攝到鼻端上,心就會很快平靜下來。這種收攝眼光的方法真的是很奇妙的,除了坐禅,我們平常待人接物都可以訓練。
6、唇齒順其自然,但不可張口呼吸。
8、息出入不可令作聲,不可粗猛,不可急,不可滑。應令輕細,至自己亦不感覺氣出入,但不可著意令細,若著意令細,則氣息反粗。
9、坐時腿部應蓋覆令暖,暑天至少亦應蓋覆一層單布,腰部及頸部也要注意防備受寒,身體上部應稍涼,不可過暖,暖則易生昏沈。
10、頭之後部及頸部,不可受風。天寒應以被單覆之,但頭之前部不可蓋覆。
五、發心大要
l、思維自身,人命無常,在呼吸間。一息不來,叁途六道,流轉何處,毫無把握。若不修定,臨命終時,自己如何作得主宰
2、思維自身無始以來,流轉生死,備膺衆苦,以至于今,不知出離之道。今幸得遇此殊勝禅定法門,修之能斷煩惱、開智慧、出生死,雲何不修
3、思維父母衆生,與我同在叁界火宅之中,無有解脫之道。今幸遇此法,若不勤修自求證入,雲何能以此展轉教他,共趣大般涅槃菩提之果?
4、不可起名聞利養之心。
5、不可起求勝過他人之心。
6、不可盲無目的,墮于愚癡。
7、應發自利利他種種善願。
六、出定須知
l、將兩手心搓熱,搓拭面部,捂一捂眼睛,然後慢慢張開。也可以拍拍身體、腰部、肩部、手臂等,再慢慢把腿放松,慢慢地站起來。千萬不可以突然站起,因爲打坐時,我們的身體處在細心的狀態,平時我們的身心是…
《學習坐禅(明海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