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十屆夏令營 開營式上的講話

  開營式上的講話

  淨慧法師

  (2002年7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授課老師、各位營員:

  第十屆生活禅夏令營今天正式揭開帷幕。感謝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刀述仁居士,河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陳秀芳女士,省民宗廳廳長鞠志強先生等各級領導,冒暑莅臨指導,並作重要指示;感謝各位法師、學者光臨賜教;感謝各位護法居士出錢出力護持贊助夏令營活動,促成了此一大事因緣。

  本屆夏令營有近700 人報名,因我們的條件有限,只錄取了300 多位營員;還有來自地球那一邊的加拿大的20多位青年朋友,大家將在未來的七天中共同分享佛陀的偉大智慧,飽餐禅悅法喜。在此,我謹對來自海內外的營員表示歡迎和問候。

  “生活禅夏令營”活動從1993年開始,到今年已經是第十年了。十年的時間,在曆史的長河中,可以說只是一刹那。但是,對于承辦夏令營活動的柏林禅寺來說,意義卻是不同尋常。

  記得第一次夏令營,當時的柏林寺,出家衆不到20個人,生活條件極爲簡陋,都是些破舊的平房,只有一個大殿,講法活動是在一個臨時建起的大棚裏進行的。天氣炎熱,生活是很苦的,在座的很多位老師可能都還留有當時的印象吧。現在的柏林禅寺同十年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基礎建設基本上接近尾聲,僧團組織也已初具規模,並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十年來,柏林禅寺一直致力于寺院建設,經費比較緊張,盡管如此,承蒙中國佛協和河北省各級政府部門的親切關懷和各位大護法居士的熱心支持,生活禅夏令營活動總算是一年一度地堅持下來了,一次也沒有中斷過。我當初只是想,能辦幾屆就辦幾屆,沒有想到辦了幾屆之後,無論是教界朋友,還是政府主管部門,反響都比較好,並一再鼓勵我們堅持辦下去。

  當初我們爲什麼要辦夏令營呢

   沒有別的,只是想爲知識青年信衆提供一個學習佛法、體驗佛法的機會,爲人才奇缺的佛教界培養和吸收一些人才而已。因爲曆史的原因,晚近以來,中國佛教一直處于低迷萎縮的狀態,人才太少,僧團不振,社會公衆對佛教的誤解很深。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隨著資訊的發達,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這對佛教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佛教如何繼續生存下去,如何繼承自己的優良傳統,繼續發揮其作爲世界性宗教的教化功能,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佛弟子面前的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傳統的弘化方式,比較單一,也比較被動。大家可以看到,來寺院禮拜的,年輕人比較少,而我們在教化方面也是采取消極等待的態度,很少主動地去爲年輕信衆創造一些條件和機會,吸引和幫助他們來親近佛法。年輕教友同樣是社會的有生力量,他們的接受能力很強,影響面也較大,不能忽視對在家教徒中年輕信衆的引導和培養。佛教要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要落實人間佛教的精神,要在社會上樹立起教團的良好形象,最終要通過全體佛弟子 ( 包括年輕的有知識的佛弟子 ) 來落實和體現。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吸引有知識的年輕人進入佛教,幫助他們修學佛法,確立向上向善的人生目標,這既是一個培養佛教人才、塑造佛教良好社會形象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一個開發優秀僧源、提高僧團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

  現在到處都在談“世界經濟一體化”,我想我們佛教也同樣面臨著“入世”的問題,我們不能不産生一種緊迫感和使命感。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宗教政策方面的保證,有了政府的積極支持,有了公衆對佛教的正常理解,這些都是我們重新振興中國佛教的有利條件。作爲佛弟子,現在需要花大力氣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多多爲佛教的前途著想,爲佛教的今天和明天著想,要努力創造條件,尋找機遇,讓社會了解佛教,讓佛教走入社會,從而使佛教融入社會、和諧社會、奉獻社會、淨化社會。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青年佛弟子有著雙重的責任,既要愛國,又要愛教;既是國家的希望,同時也是佛教的希望。國家強盛,佛教才能興旺。國興教興,愛國與愛教是一致的,是統一的。佛教的前途,佛教的希望,曆史地落在青年佛弟子的肩上。不論是愛國還是愛教,都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要確立向上向善的人生目標,都要具備真本領、硬功夫。

  本屆夏令營營員大多是青年人,正處在吸收知識、充實才幹、健康成長的階段,希望各位珍惜時代機遇,珍惜青春歲月,不斷優化自身素質,不斷和諧自他關系,做到象江總書記最近對知識分子提出的要求那樣:老老實實地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紮紮實實地做學問。做到了這叁條,也就是落實了生活禅、禅生活的基本要求。

  最後,祝在座各位領導、各位善知識身心健康,六時吉祥;祝各位營員在這七天中生活得愉快,時時法喜現前,處處充滿禅悅。 謝謝各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