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滅惡業

  修行滅惡業

  《中阿含經》一一經 白話:

  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遊化時,告訴比丘們 :「每一個人都會隨著自己所造作的善惡業受到報應。所以,不修行善業的人不能解脫憂苦; 而受持清淨戒行的人就能自在。」

  佛陀繼續說道 :「如果有人身口意作不善業,必定壽命很短,並且會遭受墮落地獄的果報。譬如,將一大把鹽投入杯水中,是否會令水鹹苦而不可飲用

  」

  比丘們回答 :「是的,佛陀!」

  佛陀 :「因爲鹽多水少,所以水鹹苦不可飲用。因此造作惡業,必定要受地獄的苦報。反之,如果有人過去曾經犯下惡業,但是在佛法的薰陶下,改過遷善,修身持戒,即使將遭受報應,果報也會比較輕微。譬如將一兩鹽投入恒河水中,不會讓恒河水鹹得不可飲用。」

  

  啓示:

  業報,會隨著人們自己的所作所爲,而牽引相對的報應,這就是所謂的業報觀念。業報會隨著因緣條件而變化,能改變業報的因緣就是修行。

  佛教中有重業輕報的觀念,即是透過修持善法,以減低惡因惡緣的現起,如同將一兩鹽投入恒河水,一點不會感受到水中的鹹性,這就是惡業報應被功德善法沖淡的道理。中國自古也有「將功折罪」的比喻,意即說明積極行善是可以輕罪業的,忏悔也可以使惡業的影響力,逐漸轉薄。

  

✿ 继续阅读 ▪ 勝敗俱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