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蘊譬喻

  五蘊譬喻

  《雜阿含經》四二經:

  一時,佛陀在中印度阿陀國恒河邊行化。佛陀看到恒河的水暴漲,有感而發,向諸比丘們講說五蘊譬喻 :「恒河水暴漲,賢明的人應當谛觀分別構成我人身心的五種元素 (色、受、想、行、識)是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的。因五蘊是因緣和合所生的假法,沒有實在的自性。

  譬如四大和合而有的『色』,就如同水流形成的泡沫,沒有堅實性。我們對于世間苦樂的感『受』,也像是大雨水泡,刹那破滅,沒有堅實。『想』譬如陽焰,在烈日熾盛的時候,不論看到什麼東西都是幻影,譬如那海市蜃樓。如果有人求堅固材,執持利斧,進入山林,看見大芭蕉樹,庸直俊拔,就以爲是很好的材料,而砍伐其根,斬截其峰,但是在葉葉剝落的時候,才發現沒有堅實,所以賢明的人應當谛觀思惟分別,各種心思作用的『行』,如同芭蕉的心,空無一物。好像魔術師在四衢。變幻象、馬、車乘等,賢明智慧的人應該谛觀,我人的心『識』就是那個擅于變化多端的魔術師。

  因此,比丘應當谛觀思惟分別構成我人身心的五元素(色、受、想、行、識)無所有、無、無實、無有堅固。不論是過去、未來還是現在,是內、是外、是粗、是細,是遠、是近,譬如病、癰、刺,無常、苦、空、無我。因五蘊是因緣和合所生的假法,沒有實在的自性。」

  佛陀又說 :「如果對五蘊不知、不明、不離,心不解脫,就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怖畏。觀色(五蘊等)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 對五蘊生起厭離、離欲、滅盡,就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得到解脫,見法涅槃。」

  啓示:

  屍羅比丘尼在大樹下禅坐,魔羅波旬心生邪念,化作一個容貌端正的少年,來到屍羅比丘尼的座前,想要來撓亂她的修行。魔羅說道 :「衆生是如何生起啊

   誰是當中的主宰者呢

   衆生要往哪裏去啊

   你在這裏坐禅究竟是圖個什麼啊

  」

  屍羅比丘尼在禅定中正念思惟 :「這個人是誰

   是人

   非人

   奸狡人

   竟然敢來恐怖我! 當她正念觀照時,覺悟心即刻生起,她知道這是魔羅波旬前來搗亂。

  于是她大聲對魔羅說 :「你說有衆生,這是魔羅的見解,我認爲只有空陰聚,沒有所謂的衆生。譬如車軸、輻、轅、輿等衆多材料組合起來,才有所謂的一輛車子; 構成我人身心的五陰,「色」身由地、水、火、風四大所形成; 「色」(身)與「名」(空)和合而生「識」,色身與外境六塵接觸生成「受、想、行」。色、受、想、行、識,本來就不是單獨存在的五種元素,由于因緣積聚,才假名爲衆生。

  人從出生就注定會有痛苦,住世的老、病、死都是苦,若能舍一切愛苦,就能離一切暗冥。我已證悟清淨的寂滅,安住在漏盡解脫之中,並知道你是個惡魔,專門撓亂修行的人,你應該要自我消滅!」

  魔羅波旬聽到這一席話,內心十分憂戚,不久,即消失無蹤。

  所以這裏譬喻五蘊「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陽焰,行如芭蕉,識如幻事」真是非常貼切。

  

✿ 继续阅读 ▪ 自作自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