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難的美德

  阿難的美德

  《長阿含遊行經》 白話:

  佛陀最後前往拘屍那迦羅城的途中,告訴僧團的比丘大衆 :「過去諸佛的侍者就像阿難,未來諸佛的侍者也像阿難。只是過去諸佛的侍者要佛的語言吩咐才知道,而我的侍者阿難善于用心,佛的語默動靜,他都能察知,這是阿難奇特不可思議的地方,你們應該要向阿難學習。」

  轉輪聖王在行走的時候,全國人民都歡喜前來奉迎,瞻仰國王的威顔,聆聽國王的開示而不生疲厭; 不論轉輪聖王是住、是坐或是臥,國內臣民都會歡喜到宮殿瞻仰國王的威顔。

  阿難也有四種奇特不可思議的地方,只要阿難靜靜的進入比丘衆中,見到阿難儀容端莊的人就會生起歡喜心; 而且阿難爲大衆說法,聽聞者不會生起疲厭。阿難進入比丘尼衆、優婆塞衆、優婆夷衆中,皆人人歡喜,起而奉迎。」

  站在身旁的阿難,聽到佛陀這樣的贊美,臉上現出腼覥的神情,他袒露右肩,右膝著地,向佛陀禀白 :「佛陀! 現在四方比丘以及耆舊多智,明解經律的大德長者都來晉見佛陀,我因爲做侍者的因緣,可以有機會向他們親近禮敬。一旦佛陀般涅槃後,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者,就不再來了,我要怎麼辦才好呢

  」

  佛陀回答阿難的問話 :「這個你不用擔心! 佛陀般涅槃後,諸賢聖弟子,會常常思慕佛陀出生的地方、佛陀悟道的地方、佛陀說法的地方、佛陀涅槃的地方。不論你們遊行到哪裏,都可禮敬佛陀的舍利塔寺。最重要的還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其他可以不必挂心。」

  啓示:

  阿難是佛陀的堂弟,出家後二十余年間爲佛陀的常隨弟子。他善于記憶,對于佛陀的說法多能記誦,所以被稱譽爲多聞第一。

  阿難天生容貌端正,佛經形容 :「面如秋滿月,眼似青蓮花,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阿難的身體光明清淨,雖然已經出家,卻屢遭婦女誘惑,幸得阿難志操堅固,才得以保全梵行。

  阿難在佛陀生前並沒有開悟,佛陀入滅的時候,他悲傷恸哭,後來受摩诃迦葉教誡而發憤用功,很快的開悟。阿難于首次經典結集會中,被選爲誦出經文者,對于經法的傳承貢獻很大。當初佛陀的姨母摩诃波波提要加入教團出家,也是阿難從中斡旋,才得以蒙佛陀許可。所以阿難對比丘尼教團的成立,功勞也很大。

  

✿ 继续阅读 ▪ 持戒的意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