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的是杯不是心
當你面對問題時,這問題是外在的,但你卻又必須起心動念去滿足此問題。
這時候,你一定要起正確的心態,要去利益別人。
能如此做,你就是有慈悲心。
舉個例子,你姐姐的叁歲兒子打破了一個杯,又被嚇得哭不停,而所打破的杯又是常用的。
那你會怎樣反應?
如果說你向來就不太喜歡這孩子,又不喜歡你姐姐,那可能你會把這小孩打罵一頓。結果是這小孩哭得更大聲。
而他也會因爲害怕你的痛打,于是便四處跑動。
如果說他因爲跑動而刺傷了腳,而你的姐姐也知道這件事。那你想想事情將會演變成怎樣的結果?
反過來說,你是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那麼,你的心將會很平靜。所以,雖然杯子破了,孩子在哭,可是你仍然能分析該怎樣做。于是,你會先把碎片打掃幹淨,接著設法讓小孩停止哭泣,再教導他以後不要自己去拿杯子。
就這樣,事情圓滿解決了,而你也用了解決此事的最好方法。
所以,你們一定要去發現自己的煩惱和習氣令到自己不能真正的去解決外在的問題。
就因爲這些習氣、煩惱和執著,你把個人的情緒加在這件事情之中,發泄在這小孩身上。
于是乎,一個很小、很容易解決的事情演變成複雜,很難處理的大事。
從這裏,你們就可以知道“眼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