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

  禅修

  “禅”就是靜慮,是讓心在平靜的狀態下,去過慮那些錯誤的習慣和想法。因此,也稱爲思維修。通過對佛法的了解而引導自己該如何思維,以達到解除痛苦的要求。

  “修”要修什麼?簡單而言在修叁業。而我們的身業和口業之發動源自于“意”對它們的控製。由此,回歸到修行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修“意”,再由“意”去控製身和口以達到做該做的、講該講的,甚至更進一步的做到想該想的。

  禅修的目的是要訓練五種力量,那就是定力、集中力、觀察力、分析力和反應力。並由這五種力量去破除舊有的習慣和觀念。

  定力是指我們身不動、口不動,眼神下垂,注意呼吸或者數息的念。這時候,心便會定下來,産生定力,定在呼吸或者數息的念上。

  集中力是集中精神在呼吸上,或者在數息的念上。把集中力放在呼吸上是比較粗的調心,而若放在數息的念上是較細的調整功夫。

  觀察力是觀察氣息的流動,由呼到吸,再由吸到呼的整個過程。期間,觀察數息的念,從一到十,反複如此,一旦發現數目字被其他的雜念所牽走了,馬上拉回來從一再數起,這是觀察力的訓練。

  分析力是有了觀察力,再依據正確的理論與所累積的經驗,然後做出理智與明確的分析,並且隨時調整內心的習慣及觀念,以便做出正確的反應。

  反應力是觀察外在因素、加上較早前的分析、內心的調整,你才能對外境做出正確的反應。其中另有五個過程:動機、思考、行動、完成和反應。

  通過這種種的訓練,就是要讓自己有能力面對生死大事,這就是禅法的最高要求。

  

✿ 继续阅读 ▪ 信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