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的心
什麼是“不動的心”?
所謂“不動的心”就是拉回眼前之後,把意識定在眼識的範圍之中的心境。
當我們的六識都不動的時候,就好像六面鏡子,能反映出外在的六塵。這六個識就是“心王”;而那想東西的念和叁毒所造成的情緒之沖動就叫做“心所”。
“心王”的特性就是不動,也不會改變;會動、會變的只有“心所”以及外在的五蘊。如果你能立足于這“不動”,再去看那些動的生滅變化,並且不受它們影響,你就能超越所有的對、錯、是、非。
在你體會到心識的不動之後,看到醜惡的,你需要怕嗎?看到美麗的,你要去喜歡嗎?
這些所謂的美醜只是外在的境界,它們自己生滅,和你的心沒有關系的。就好比說一面鏡子,不管它所反映出的境象是什麼,它的能力卻永遠一樣;它反映出一切,但卻與切所照鏡沒有絲毫的關系。
對于一朵比較漂亮的花,鏡子不會因爲它的漂亮而故意要增加它“能照”的能力。或者說,它不會因爲所照的是一堆牛糞,而故意把能力減低,鏡子的所照的能力永遠不會厚此薄彼。
“不動的心”沒有所謂的清淨或不清淨,也不會有好或壞的分別。是我們的執著在分別,一分別,煩惱便産生了。推究其因,只不過是我們忘失了“不動的心”才會迷失在塵境中。
別人罵你時,你將意念集中在眼前。此刻,對于外在的罵聲你聽得清清楚楚,罵的只是音聲,自生自滅,和你沒有關系,可是,如果你去捉住那聲音,執以爲實,那你便會痛苦,接著你便會想盡方法的要把這些聲音忘掉。反過來說,如果人家稱贊你,那你便會時時刻刻回味它,並希望永遠能深藏在記憶之中。其實,不管是好聽或難聽的,聲音只是聲音,它本身也是在生滅之中,和你沒有任何關系。
要怎樣才有辦法達到這個要求呢?只要你拉回眼前,回到“不動的心”上,那你就不會被外在的生滅相所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