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第叁十六章 知足感恩大慈大悲 問答

  《阿含解脫道次第》第叁十六章 知足感恩大慈大悲 問答

  五八八、請畫出圖表來解析法界、海洋、波浪、自我。

  五八九、怎樣做到不以盲引盲?

  答:把修行擺在第一順位,認真打好聞思基礎,止觀雙運打開智慧眼,實修實證,爲法做見證。成爲明眼人的時候,自然會自利利他,會告訴別人一條光明的解脫道而不會以盲引盲。

  五九O、怎樣把自我放開?

  答:我們內心的苦和不安,是因爲被自我捆綁住,放不開我是、我能、我慢,不知道家在哪裏。當你真正願意放下自我;願意大死一番,真正地把視野、心胸拉開去看整個世界。照見到自己所處的位置,看到法界的緣起甚深;看到自己跟整個法界的密切關系,才會心甘情願的放開自我。

  五九一、解脫者解脫之後到哪裏去?

  答:解脫者沒有到哪裏去,如果有來有去,就有自我,就有生死輪回。解脫者看到整個真理實相之後,全然的放開,心與空相應,隨順緣起,安住在每一個當下,扮演當下的角色,當下就解脫、當下就自在。如同一個波浪回歸大海,他是無來無去,又無所在,無所不在。

  五九二、怎樣讓生命灑脫自在?

  答:當體證到真理實相、體證到不生不死,從此不再怕無常、無我,把自我放開,把生命交給法界。這樣,生命就得以灑脫自在。

  五九叁、愛自己最好的展現是什麼?

  答:早日開悟 、證果,擺脫煩惱,解脫自在。

  五九四、解脫者是什麼心境?

  答:知足、感恩、快樂、安詳。

  五九五、先佛住處在哪裏?

  答:就是回歸到法界,溶入空海。如同波浪消失後溶入大海,他無所在,無所不在。一切來自于空,一切也終將回歸到空。

  五九六、對抗無常、無我,會改變大自然法則嗎?

  答:一般衆生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一直跟大自然的法則——無常、無我——對抗。想要改變無常、無我,那只是自討苦吃。有智慧的人看到整個實相,從此不在懼怕無常、無我。當他了悟真理實相,體證到不生不死,因此全然的放開、全然的信任,把生命交給法界灑脫自在。

  五九七、怎樣斷除我慢?

  答:如果看不到自己跟整個法界的密切關系,而在自我的世界裏,內心的苦、不安就會繼續存在著。法界是不會臣服于你這個小我,你會常常被法界的無常風浪、無我風浪,打的昏頭轉向。你的自我越大,苦就越多。當你能看到你的存在,是靠法界大自然各種因緣支撐的時候,我慢很快就會消失。

  五九八、怎樣做到知足、感恩、大慈大悲?

  答:經過聞思修證,體證到真理實相,看到“小我”的存在,需要大自然地水火風的養育,你這個“小我”,就在法界大愛的懷抱之中,你會真的知足、感恩,而且展現出大慈大悲的精神。

  五九九、爲什麼說修四念處成就快?

  答:①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時時刻刻保持清醒明覺,隨時隨地都在用功。

  ②修四念處,培養正知明覺,用以深觀內心深層所打的結;深觀習氣和怕無常、怕死亡、怕空,而緊抓不放的自我。

  ③通過修四念處,覺悟宇宙人生的實相,從夢幻世界裏醒過來,自我消失,成爲覺悟者。

  六OO、修行的次第是怎樣的?

  答:①打好聞思基礎,才能做到實修實證。

  ②通過實修四念處,開發明覺的心,才能體證叁法印、四聖谛。

  ③體證到無常法流,才能溶入到無常法流裏。

  ④體證到無常,才能體證到無我。

  ⑤體證無我,一定要體證法界與自己的密切關系,把小我交給法界,然後溶入到法界裏面。

  經曆以上實修實證之後,不管是在打坐,還是在曆緣對境中,都能溶入無我的世界裏,能所雙亡,體證到一體的世界。

  增補:

  470、怎樣才是走在出家的路上了呢?(285頁)

  答:不要把出家的意思狹隘化,今天你發心一心一意走在解脫道上,當然工作照常了,然而能把修行解脫擺在第一順位,就已經是走在出家的道路上了,身相雖然沒有出家,但你的心已經走在出家的路上。真正的去聞思修證,爲法作見證之後,自然會自利利他自他具利。

  471、如何體會什麼叫不生不死呢?(286頁)

  答:當你的“自我”真正願意放下,真的願意大死一番,讓過去的統統歸零,當你真正的“無我”、“無爲”時,你只是放開,心甘情願的放開,徹底的臣服法界大自然,結果整個法界的法流都跟你一起脈動,這時候才體會到什麼叫不生不死。我這個波浪有生有滅,但是當我消失時,只是溶入大海裏面,沒有真正的死啊!再來,當我這個波浪形成,也不是我波浪本身在決定,那是很多的因緣具足後才形成,才有這個波浪的産生。當我這個波浪要消失,也不是我這個波浪本身在決定,那是整個法界的因緣,才讓這個波浪消失。然而,波浪的消失不是斷滅。至于溶入大海之後,何時再形成波浪那是法界大海的事。

  472、怎麼體會“自我”消失與法界溶爲一體的意思?(286頁)

  答:當你的“自我”放開撤除掉,你願意全然的放開,跟整個法界溶爲一體,這時你的生命就會從本來是死的這口井水,變成活的一個泉水,你的生命就會變成一口活的泉水井。因爲整個法界的法流不斷川流而過,而且這整個法界都是充滿著生命力,因此你的生命都是變成很新鮮,而且充滿著法喜。你才會從死的這口井水變成活的泉水井,泉湧不斷啊!所以,解脫者沒有到哪裏去,若到哪裏去,就還是有來有去,你內心都會抓得很苦,他只是當下如實去看到跟整個法界的密切關系,看到整個真理實相之後,于是全然的放開。

  473、如何體會“無來無去”的意思呢?(287頁)

  答:當你全然的放開,與法界全然的溶爲一體,你是安住在每一個當下的,當下我是什麼樣的一個形狀,我就會全然扮演當下的角色,你能全然的安住在每一個當下,就是體會到“無來無去”。我不必非到哪裏才叫解脫啊!當下就自在!因爲他看到整個法界,整個大千世界的實相及緣起甚深。于是心與空相應,當下現起的是什麼樣的波浪,我隨順緣起,隨順因緣,當他了解法界人生的整個實相之後,他就是返璞歸真,就是安心自在啊!

  474、“入流”的條件是什麼?(288頁)

  答:一是身心要很柔軟,才能夠入流。二是要隨時歸零,讓過去的死掉才能夠入流。叁是用無爲法,才能夠入流。當你入流之後,因爲還不夠穩定,要把那一種穩定度鞏固住,然後再從點、線、面、空擴大,到後來是全然與整個法界的法流溶爲一體。當能來到此階段時就真正來到無修,不用修行,到哪裏都是跟整個法界的法流在一起,而且裏頭沒有我慢的。

  475、若你還沒有真正到家,應該怎麼辦?(288頁)

  答:這需要靜下心來扪心自問,只要你還沒有真正了悟,還沒有真正到家,就要虛心學習,不要怕說把缺點暴露出來,就會感到可恥。如果你的“自我”都還抓著,就要把你這些缺點不足都暴露出來,然後虛心學習,認真的改正,腳踏實地的走在解脫道上,會有一天你真的能夠解脫自在。

  476、衆生是怎麼樣自討苦吃的呢?(289頁)

  答:衆生都是在自討苦吃,比如要怎麼樣才能夠解脫呢?要到哪個大海去,才能夠找到你的家?到哪裏去,才能找到一個大師?要怎麼樣,才能夠對抗潮流?怎麼樣才能對抗無常?要如何才能夠避開那個大波浪呢?……都是這樣一直在跟法界對抗,一直跟無常無我對抗。但是,不管你要怎麼樣對抗,大自然的法則不會屈服在你這個小波浪之下。你一個波浪想改變大海的潮流,可以嗎?想改變整個法流,想改變無常、無我、可以嗎?那都是衆生我慢在作怪,自討苦吃啊!

  477、現象界的一切,都如同大海中的一個波浪嗎?(290頁)

  答:要拉開我們的視野,打開我們的心胸,去看到你就是大海中的一個波浪,他也是大海中的一個波浪,現象界的一切都是大海中的一個波浪,都是整個無邊無際虛空法界裏的一個緣起現象。你不能否定現象界的存在,它是緣起的有,但是他又生住異滅,成住壞空,不管他怎麼變化,都是在這個空裏面,在這整個大海裏面。所以要照見到你所處的位置,要照見到你跟這個大海的關系,你就是一個波浪,當你能夠體會到你跟整個大海的關系,就能夠在大海中自在往來,在法界裏遊來遊去。

  478、怎樣才能做到心與空相應,外相隨順緣起?(291頁)

  答:心與空相應,外相隨順緣起,當下因緣形成什麼,我就緣起是什麼,不管我扮演什麼角色,我就全然的活在當下。當我是波浪的時候,也不是我能,不是我本身在決定,那是整個法界的因緣。當我這個波浪消失時,我知道是回歸大海,並不是真正的斷滅,那麼我是全然的溶入法界大海,生命才是到達不生不死。

  479、什麼時候經典文字都可以放下呢?(293頁)

  答:我們要回歸到依法界爲師,看到整個法界的因緣。真正地把心靜下來,回歸到法界,回歸到大自然來看,去看到緣起甚深,去看到無常、無我。去看到空的玄妙,真正看懂這些,你就能了悟生死大事,解脫自在,那麼經典,文字都可以放下。

  480、成佛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①.了悟真理實相,遠離顛倒夢想;

  ②.走在八正道上;

  ③.從有爲法邁向無爲法;

  ④.從有修來到無修;

  ⑤.把十個結逐一斷除,成爲一個覺悟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