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第叁十章 證果次第 問答

  《阿含解脫道次第》第叁十章 證果次第 問答

  四八九、止觀雙運的重點內容是什麼?

  答:①.體證法界的真理實相——叁法印。

  ②.看到自己的貪、瞋、癡等十個結。

  四九O、證初果、二、叁、四果需要斷哪些結?還有輪回嗎?

  答:證初果要斷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人天往返七次。

  證二果要斷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貪、瞋兩結淡薄。一次往返。

  證叁果要斷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貪、瞋兩結斷盡。不還果。

  證四果要斷五上分結。五上分結:色界貪、無色界貪、掉舉、我慢、無明。

  四九一、什麼叫解脫?什麼叫解脫知見?

  答:解脫是自己一個人受用,自己解脫。

  解脫知見是把自己走過來的路弄得清清楚楚,有正知正見,然後把自己所走過的路跟衆生分享。

  四九二、有證初果的證量,何時能證到四果?

  答:時間可能長,也可能短,因人而異。只要用生命在修行,聞、思、修、證每一步紮紮實實,證四果是“不待時節因緣”。

  四九叁、證到叁果的人臨終靠什麼力量達到究竟解脫?

  答:證到叁果的人臨命終時,往生之際,到達究竟解脫,靠的是法界的力量、大自然的力量、黑洞的力量。這叁種力量是一樣的。

  四九四、證到初果、二果的人下一世會主動修行嗎?

  答:證到初果的人,下一世轉世人間,他末必很認真找。等到他經曆更多的挫折之後,才會想到要修行。

  證到二果的人,當下一世再到人間投胎,修行是自動自發的,一直在找法,然後不斷精進用功,到達解脫自在。

  四九五、什麼是過去和未來?

  答:客觀的實相世界,不存在過去和未來。過去和未來都是人類腦海中的一個概念、泡影。整個生命的存在,唯有現在。你能夠修行,能否解脫,也只有現在。

  四九六、一條大河流入大海,是大河的死亡嗎?

  答:不是死亡,是與大海溶爲一體,從有限的一條河水,變成浩瀚的海洋。

  四九七、請畫出冰、水、雲、雨的圖表解析無生的道理。

  答:冰→水→雲→雨,形體有變,本質未變,也未消失。打開視野看整體,體悟無生之理。

  四九八、什麼是四雙八輩?怎樣産生的?

  答:1.向初果、證初果;2.向二果、證二果;3.向叁果,證叁果;4.向四果、證四果。

  四雙八輩是佛陀設計用來引導弟子實修實證,而達究竟解脫的證果次第。

  四九九、證到初果的人還會有退轉嗎?還會墮惡道嗎?

  答:不會退轉的,不會墮惡道。

  五OO、佛陀告誡我們:從初學佛到證初果,乃至成佛,都必須體證什麼?

  答:四聖谛。體證的深與淺決定證果的高與低。

  五O一、證果當中有二個關卡是什麼?

  答:第一個關卡是證初果,必須見法,即體證叁法印、四聖谛。

  第二個關卡是叁果邁向四果,是從有爲法轉換成無爲法,從有我在修行,來到自我消失。這一關很難突破,是自我生死存亡的大決戰,必須用生命去修,才有突破的可能。

  五O二、爲什麼說四聖谛是修行重要的核心?

  答:無常、無我是真理實相,因衆生不了解,背道而馳,産生了苦,就是苦谛。要體會很多的苦之後,修行的動力才會出來。見到苦谛,進一步探討苦的因,是集谛。知道苦的因有可能止息,是滅谛。想來到苦的止息世界,必須走在八正道上,腳踏實地的去修行,這是道谛。

  增補:

  374、止觀雙運其中的兩個重點是什麼?(183頁)

  答:一個是看到法界的真理實相叁法印這些,第二就是回來看到我們的貪、瞋、癡,我們內心的十個結。

  375、見法是爲了什麼?(183頁)

  答:見法是幫助我們了悟真理實相,然後你內心的無明抓取,就會漸漸放下、放舍就是十個結。如果是證初果,就是要斷身見結、戒禁取、疑結。

  376、什麼是不退轉?(184頁)

  答:證到初果的人一定會繼續邁向究竟解脫,已經來到不退轉的地位了,因此說證到初果就不會退轉。

  377、修行人一生證果的成績到什麼時候來結算?(184頁)

  答:證初果、二果、叁果的人,到他往生的那一刹那,來結算他的成績,平時講證初果,會七有人天往返,證二果爲一還果,都是以當事人在涅槃,臨命終時證到那個果位,來結算他的成績,並不是現在你證到幾果就算數的。

  378、什麼叫生般涅槃?(184頁)

  答:就是他在臨命終的時候,在他往生的那一刹那而大徹大悟,全然的放開,證到阿羅漢果,因此叁果叫不還果。

  379、怎麼理解“我生已盡”。

  答:這是證到四果阿羅漢的宣言,就是生死輪回已經斷了,因爲“自我”已經斷除,無明已經消失,已證到了“無生”,已經體會到我的生死,不屬于我個人的事情了。

  380、爲什麼說解脫道的生死是整個法界的事?(185頁)

  答:我的生、死、不是我個人的事,那是誰的事情?是整個法界的事。比如說當我這一條河流來到盡頭,歸回大海,我是跟大海溶爲一體。一個真正的解脫者,就是跟整個法界大海溶爲一體,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當我溶入大海之後,至于未來大海要把我這個海水形成波浪呢?還是形成浪花呢?還是形成雲呢?或是把我推擠到一個冰山把它凍冰呢?都不是我在決定,因此體會到“無我”,了悟生死大事一定要看透整個法界的運作,這不是任何人所能掌控、主宰、改變的。所以這裏講的“無生”,是針對衆生執著在一個短期的一種生滅現象。因此一個大徹大悟的人,就是要去看到整個法界的變化,不管他是冰塊的生滅,水的生滅,雲的生滅,那都不是我的事,就算是冰塊的滅,是真的滅嗎?是真的消失嗎?沒有啊!它只是變異,變化而已。

  381、爲什麼說凡夫的生死是個人抓取來的?(186頁)

  答: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悟生死大事,生命的核心會抓著不放,當在臨命終時,它又會形成像谷米或是果實,當這個果實成熟,又會結種子出來。因此它沒有全然的放開,于是在臨命終時,生命的核心還死死抓著。比如冰塊在漸漸的消失的時候,剩下一小塊冰,這時生命一樣不放松,緊緊的抓著,但是不管你放不放,你一定會變化,一定會死亡。當你經過這樣一個變化或叫死去,來到水的時候,也就是你有醒過來的時候,已經是成爲水了。但是在你的意識田裏,還是抓著不放。所以,凡夫的生死是一個人抓取來的。

  382、什麼叫所作已作?(188頁)

  答:修行到後來,你的心是返璞歸真,該做的要去做,不虧欠別人,做到問心無愧,知足常樂,然後又把你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貢獻、布施、回饋世間。

  383、何謂“法鏡”?(188頁)

  答:一個人能夠證到初果,就能爲別人演說這方面的事情,清楚走過的路,就能夠清楚的指導別人。

  384、應當從哪些方面去深入體會四聖谛呢?(190頁)

  答:先要見到苦谛,從你所受的苦,所吃的苦裏,去見到苦谛。尤其是從現在所受的苦裏去深入體會苦谛。從所受的苦裏去檢查原因,不回避苦,也不逃避苦,不要白吃那些苦。當你真能見到苦谛,再進一步去探討苦的原因,就是集谛,找出苦的原因在哪裏?再來進一步探討這些苦有沒有止息的可能?消失的可能?那些走過來的人跟我們說,這些苦是可以消失的,告訴我們有一個滅谛的境界,這就是苦的止息。我們要達到解脫,苦止息的世界,必須要怎麼樣呢?必須要走在八正道上,必須要腳踏實地的去修,這樣就逐步斷結,從而邁向究竟解脫。

  385、如何正確走在解脫道上?(190頁)

  答:如果一個人聞法之後,真正朝向一種在曆緣對境時,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斷的來檢討自己,來調服自己的貪瞋癡,來淨化自己的心靈,淨化自己的我慢、無明,這樣就是走在正確的解脫道上。

  386、爲什麼說這個世間是個互動的因緣網?(190頁)

  答:從緣起法來說是有因有緣有世間,這個世界是法界衆生生命的共同體,是彼此相互依存,相輔相成,並非是孤立的個別現象。所以不要以爲修行是個人的事情,你真正能夠淨化自己,自然無形中就會有一種祥和,慈悲的念波,回向給整個世間的。如果我們起瞋心,一樣會把瞋恨與不平回向周遭的。所以說這個世間是一個互動的因緣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