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羅漢是解脫者、了脫生死者,請問阿羅漢還會面對無常嗎?

  阿羅漢是解脫者、了脫生死者,請問阿羅漢還會面對無常嗎?(2010.3馬來西亞16)

  答:他的問題就是,認爲阿羅漢是解脫者、了脫生死,那阿羅漢還會面對無常嗎?你們認爲會不會?如果是阿羅漢的話,他們就很肯定的回答啊。我這個跟你們講,這個觀念我們要先厘清楚,因爲很多累積下來的觀念知見並不正確。認爲說:阿羅漢,那就是無生,阿羅漢,叁果就已經是不來果,他死了之後,他就不來這個世間了。

  所以北傳的很多、很多在講經說法的時候都提到、跟衆生強調:你們不要去學那個阿羅漢那些,你們去學那些,那就、叁果他就已經不來這個人間的了,他們沒有慈悲心,他們不會來這個人間。四果,他是無生,他生命他就消失啦,他就不會、他就不會再出生、再像我們要發大心來普度衆生……

  這些真的都是不了解經典裏面的深義啊,而且是錯解。生命的實相不是這樣啦!我們要了解,生命他是不會消失、不會斷滅,所以不要落入斷滅空。那所謂的無常法印跟面對無常,這方面我們要正確了解。

  宇宙的現象、一切、宇宙的一切都一定在流動、生滅、變化、變化。這一句話好好聽好:宇宙的一切、一切都一直在流動、生滅、變化、變化,這就是無常法印,這就是中國易經所講的變異。宇宙一定是如此。也因爲有變化,所以才有生命的存在。一個魚缸,如果魚缸的水不流動了,裏面的魚會怎麼樣?就會死掉。如果你要他不變化,如果真的不變化的話,那你的生命也就會死掉。所以要知道,宇宙他的實相就是這樣,他一定是流動、變化、變化,一切都在變化。

  只是重點、我們要修行的重點在于,一般人不了解實相,然後抗拒無常法印,你所不要的,你就希望他趕快流走、變化;你所要的,你就希望把他抓住、停留,讓時光停留住,不要變化,這個都是在跟宇宙的運轉法則相對抗。這就是有迎有拒,有得失心,你的痛苦就存在。

  所以那以阿羅漢來講,這就代表一個人,修行淨化到智慧高層次的這樣的人、了解真理實相的人,阿羅漢他代表一種了解生命實相、真理實相。那他一樣,接受、全然的融入、接受整個宇宙法界的流動、變化、變化。所以你說阿羅漢還會面對無常嗎?同樣,面對這宇宙,而且他是來到完全的融入,不迎不拒。他知道一年一樣會有春夏秋冬;會有白天,會有黑夜;我的呼吸有進有出;我吃飯有進有出,一樣無常、流動、變化,所以他全然的接受這宇宙的無常變化,但不是一般人的無奈。一般人不了解,然後有很多的得失心,我要、我不要,所以你會有很多的拉扯、抗拒、無奈。但如果一個了解真理實相的人,他不會這樣,他會珍惜當下的因緣,也能夠隨順因緣。

  再來現在要強調一點蠻重要的就是說,就像阿羅漢他們有開啓高等智慧,了解生命實相、真理實相之後,那跟一般人的心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一般的凡夫,一般人,比如說,你喜歡春天,你就希望四季如春,所以面對炎熱的夏天,你就覺得:好悶熱,好討厭。那面對冬天,你就覺得:冬天好冷,冬天落葉,冬天好蕭瑟,冬天好淒涼啊。

  所以一般人的心境很容易隨著外境的變化而在那裏起迎拒、起歡喜或是起嗔心;所以一般人的心,很容易隨著外境變化而起變化。別人罵你一句話,你就在起嗔;別人誇贊你一句話,你就在那裏樂得忘了我是誰;看到一些現象不符合我們欲求的時候,我們就在生氣;看到一些現象符合我們欲求的時候,我們就很歡喜;看到某些人展現出來符合我們欲求的時候、預設立場的時候,我們就覺得這個是好人;看到一些人他展現出來不符合我們預設立場的時候,不符合我們框框的時候,我們就界定別人爲壞人;別人講出來的一些話不符合我們,不中意我們心裏面預設立場的時候,我們就認爲別人在批評、批判,別人在鬥爭我,別人在對我過意不去,別人在爲難我,別人在扯我。

  一般人就是很容易被外境的變化而牽著鼻子走,你的心隨著外境無常在起起伏伏啊。外境符合你,你就飄到天堂;外境不符合你,你就落入地獄,起貪、起嗔,憂悲惱苦不斷。這是一方面,因爲處在無明的情況之下不知道,一個是不知道整個法界大自然的無常流動變化,然後你在抗拒無常;一方面因爲沒有看到實相,沒有真正去透徹了解實相,然後對外境有很多錯誤的批評、批判,所以常常成爲外境的奴隸。結果你抗拒無常,卻常常成爲無常的奴隸。

  阿羅漢,開啓智慧的人,了解真理實相的人,他們能夠來到,面對別人的誇贊,我也平等心接受,當然也會高興啦,但是不會那些抓取;面對逆耳之言,別人的批評、批判我也不會起嗔,而且去感恩,感恩別人爲我們好,感恩別人協助我們;面對春天,我也很高興,面對秋天、冬天,我也都很高興,很快樂。外面、外境有這樣不斷的在變化,他的心境呢,卻能夠處在不變的世界。外境在變,他心境能夠不變。

  別人,同樣的一句話,別人聽了之後會起嗔,會生氣,對他而言,他聽了他不會起嗔、不會生氣。並不是麻木不仁,而是他了解,那些……有的是不了解,不了解所以也隨緣讓他流過。那有些逆耳忠言,事實上也是在幫助我們。所以所謂他能夠來到無生,不是生命抗拒外界的無常變化,不是啦,而是不會在那裏起貪,起嗔,我要這樣,我不要那樣,我一定要怎麼樣,我一定不要怎麼樣,然後在那裏跟境界拉扯,所以他能夠處在所謂的涅槃寂靜。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外境變化對他而言,都是處在天堂、淨土、極樂世界。這樣可以了解什麼叫做變、什麼叫做不變,什麼叫做面對無常、什麼叫做處在常樂我靜的世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