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靜度越高,見法力道越強,止觀就是按十六聖行步驟對照填表一樣,這樣思維會起來,怎麼辦?(2010.12.23靈峰寺)
答:這個就是什麼時候要止、什麼時候要觀、怎麼樣來止觀雙運的問題。如果你心沒有靜下來的話,那你的觀就是散亂,散亂的想,胡思亂想,或是散亂的想,這時候你體悟的深度,不會深入。那如果你只是在修定,而沒有起觀,去觀、去正思惟、深入思維的話,那你的定又容易落入在世間定裏邊。所以我們是需要有聞思基礎,然後又禅修開發定力。再來,應用甯靜的心來止觀雙運,在甯靜的情況之下,用清淨的心靈品質去體悟,去見法,放下那些過去的觀念、知見、成見,然後去體悟,這樣的話,你就容易開啓智慧。
所以聞思而沒有修定,那你的聞思都只是裝填一些觀念知見而已。如果你只是修定而沒有聞思,那很容易只是在世間法的定裏面。所以這裏講的十六聖行,十六聖行事實上,我們帶的時候,如果從第一步驟到十六階,這是讓大家了解整個的全程。那你平常,你在練的時候,可以,不一定整個都要從頭到尾呀,你可以讓心甯靜下來之後,然後來到某個階段,就開始去體悟。你也可以用心靈去體悟,去感受無常法流。
如果你感受不到,那你才起正思惟,才去靜慮、去把那些法義找出來、叫出來,然後去體會,去體悟。所以事實上,並不會幹擾,因爲我們的禅修、止觀不是要……你的修定不是爲了修定而修定啦,修定是爲了心甯靜之後,去見法,去體悟,所以不會起沖突。那只是你在心如果還沒有靜下來的時候,不要去胡思亂想,禅修的時候就是先讓心甯靜下來。
如果你覺得我現在心還很散亂,那不適合去思惟,那你就繼續觀呼吸,或是做靜坐中的動中禅,或是經行。如果你覺得我的心現在已經甯靜下來,想要進一步來體悟法義,這時候可以由止起觀。
如果心在沒有所緣對象的情況下,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2010.12.26靈峰寺)
答:你的心沒有所緣的對象情況之下,是什麼樣的狀況呢?第一、大部份的人胡思亂想,沒事、反正沒事做嘛,然後就在那裏胡思亂想;第二、如果你有透過一些聞、思、修的話,那你沒事做、很悠閑的時候、無所緣的時候,就是處在休息,你就休息;第叁、放空。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