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建立正知正見後,就可以曆事練心嗎?還是先進入空閑處,修習禅定再入世?

  建立正知正見後,就可以曆事練心嗎?還是先進入空閑處,也就是安靜的地方,修習禅定再入世,在家修行與出家修行都一樣,是真的這樣嗎?(2010.1沈陽23)

   答:我想這個是屬于比較深一點,也就是說你有聞思基礎之後,所會遇到的問題。現在是這樣,你首先要有正知正見要擺在優先,你有正知正見之後,你會看情況,因爲這個沒有一個決定說,怎麼樣做才比較好。當你有正知正見之後,你要知道,你每天聞法聞思之後,你就要在每天的曆緣對境之中做出來,不只是一直在累積觀念知見,你聽聞了之後,你就要在曆緣對境中去實踐、去實現。

  比如說我們在課程裏面會講到,我們要慈悲善待自己,慈悲善待一切衆生,我們了解之後就要具體去做啊。那具體去做,你的家庭就是最好的實驗的道場啊,你的單位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場啊,所以這時候你真正具足,真正有正知正見之後,你每天就是在修行,也是在曆練,在曆緣對境裏面,你就在活用。如果你學的是活生生的法,你每天就能夠在曆緣對境中去活用,然後去改變我們的人際關系,讓我們越來越好,這就是非常重要的活生生的修行。

  有因緣的時候,如果有禅修,有心靈淨化的這種成長營的時候,有因緣我們就來參加,參加的時候,這是要讓我們進入更多的淨化跟更多明覺的開發。就好像說一部汽車,開車到一段期間我們到維修廠去進行保養,那保養之後讓車況更好,然後又可以繼續再運作。或是說就像一個人,他作、作、作,到一段期間,他做一些充電休息,我休息是爲了走更長的路;我來參加心靈的禅修成長營,是爲了能夠開發明覺,爲了能夠淨化心靈,擁有更好的品質,然後又回到滾滾紅塵來實驗、來曆練、來實習、來回饋。

  所以不要把修行跟現實生活分開。真正正知正見的正法,修行跟工作、日常生活它是可以結合的,只是有時候我們因緣,現在就是在曆緣對境中練習,我們就把握每個當下,如果有因緣讓我們可以好好的再進一步的深入去禅修,我們就好好去淨化,放下萬緣去充電,那這一種充電禅修絕對不是逃避、不是消極。休息是爲了走更長的路,我退一步是爲了進叁步。

  所以這方面自己你可以看情況來調整,但要記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算我沒有因緣來專修心靈淨化的時候,我每天還是一樣在修啊,每天一樣還是在實驗、在曆練,所以要學到活生生的法,並不是聞法之後,然後就等待著什麼時候才能夠禅修,這樣我才能夠真正用功,那現在只是裝填一些觀念知見。不要把這個脫節,(要)學到活的法。

  每天都在修行,家庭就是道場,單位就是道場,那有因緣,就像說我們這裏不是也有很多的企業幹部培訓,在職進修,當醫生的他在第一線來看病,但是一樣,有機會就是要再繼續充電。

  一個企業如果有辦幹部的培訓、幹部的成長,這個企業他會不斷的一直在成長,而且素質會越來越高。有遠見的老板他會培訓員工,讓員工有充電,你有放下工作然後去充電、去成長的機會。不要以爲說你們放下工作,然後你們跑到清淨的地方去打坐、去淨化心靈,這樣沒有工作那這樣公司會虧損,那是狹窄的見解。政府單位也是一樣,如果能夠讓幹部們,讓員工們去淨化、去充電,能夠讓他們心靈成長,大家的水平都會不斷的提升,素質、水平都會提升,而且越來越祥和,越來越和諧,所以這是我們要學到活生生的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