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例如燒柴、煮飯,都可以長智慧、可以成佛。請問我們還有讀佛經的必要嗎?

  學佛以實踐爲要行,佛法爲指示的眼目。我身邊有很多出家同修都口口聲聲說,他們比較重視實修,認爲不必讀佛學院、不必讀經。事實上從禅宗的角度看,勞作中,例如燒柴、煮飯,都可以長智慧、可以成佛。請問我們還有讀佛經的必要嗎?

   答:這個不要偏一端啦。如果你沒有深入研習經典,沒有多聞、多聞思修的話,那你很容易形成盲修瞎練,你不知道,你很容易形成,你在世間法裏面修,你不知道。爲什麼“八正道”第一是要以“正見”爲首?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念、正定、正精進。不是一接觸某個法門,然後就用某個法門一門深入。或是只告訴你一些方法,然後就用這個方法一直在一門深入,不是這樣,這樣很危險。因爲你沒有聞思基礎的話,你走偏差了你不知道。你沒有深入聞思基礎,引導我們的人,他講的正確還是錯誤,你不知道。我們在世間法裏面打滾,我們也很難覺察得到。

  所以佛陀爲什麼要講經說法四十五年?並不是一句佛號就能夠解決全部啊。佛號它有相當的功效,但那是幫助我們攝心,幫助我們身心定下來,你要繼續進一步去深入聞、思、修,你要了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你要了解,真理實相;你要了解,我們的貪心根本原因在哪裏?嗔心根本原因在哪裏?我們的我見、我慢根本原因在哪裏?什麼叫做無明?我們無明的是什麼?什麼叫做真理?真理是什麼?你真的要弄清楚啊!你沒有弄清楚的話,你只是急著趕快要修、修、修,這個就變成貪求快速。你貪求快速,又沒有聞思基礎的話,真的容易走偏了,你也不知道。解脫路上有很多的岔路,世間法、出世間法,有很多的分水嶺,你沒有深入去聞思,你很難正確的分辨。

  所以爲什麼佛陀百般的叮咛我們,要“正見”爲首啊!八正道是以正見爲首,不是正定、正精進。你沒有正見,沒有出世間法的聞思基礎,你百分之九十是在世間法上面繞,你不知道。所以你覺得,我在正定啊,正精進啊,很用功啊。但你在世間法裏面修,你不知道;越修我慢越大,你不知道;修到貢高我慢,你都不知道。所以出世間法,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的深入去了解,什麼叫做真正的出世間法,什麼是真正的出離苦海,包括對苦海的了解。我們如果認知、觀念、方向錯誤的話,你沖的方向就錯誤;如果你了解苦海、真正的苦海是什麼,那你就容易出離苦海。

  針對這個我來講一下對苦海的認知。一般人對苦海的認知,認爲外面的世間、外面的世界,處處不合已意,是五濁惡世,有那麼多的生老病死,有那麼多的不可意境。所以一般的認知,認爲苦海是在外面。但在《阿含經》裏面,佛陀很明白、很清楚的告訴我們:所謂的世間、世界,就是我們的六根跟六塵接觸的世界,苦海就是由我們六根跟六塵接觸的世界。如果你的六根跟六塵接觸,你是處在無明的情況之下,在根、塵接觸的當下,你會打很多的結,製造很多的苦因,播種很多的苦因,然後就逐漸形成苦的果。苦的果越多,它就形成海,叫做苦海。所以要知道,佛陀在《阿含經》裏面講的苦海,就是我們的六根在無明情況之下,跟六塵接觸之後,打了很多結,播種很多的苦因。你清楚了解苦海是什麼、苦海是怎麼形成的,那這時候,你要出離苦海就容易了。從哪裏下手?從收攝六根、淨化我們的身、口、意著手啊!你這個觀念知見正確之後,你就不會沖錯方向,所以正知正見非常重要!

  當然,我們也不希望大家把佛法當作一門學問、當作一些哲學,在那裏不斷的鑽研探討,然後把它變成一種艱深的學術、學問,只是把它當作學問,而沒有落實在實修淨化的話,這樣也是很可惜,而且容易形成所知障。你懂的越多,容易形成我慢越大。然後用很多的佛學名詞、名相,來貼別人、來打別人,來比別人,要把別人比下去。噢!你講的那個四念處修行方法,只有一百頁,那我們可以長篇大論,我們是叁百頁、五百頁,你看我引經據典比你多,用這一種把別人比下去。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佛法它對你不是甘露水,它沒有讓你真正實質的心靈淨化。你把佛法當做學問,當作累積你的知識,結果形成了所知障而你不知道。像這樣的話,這個也是錯失了聞思的本意。佛教講的是聞、思、修、證,要完整結合、要解行合一。這是鳥的雙翼,你偏一邊那都不成型。所以我們要重視聞思,也要重視實修,這樣才能夠真正爲法做見證,你才能夠成爲真正的法身呢!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