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是爲了什麼?只是嘴巴在念,在發願,但到底有沒有具體真正要往生淨土、要求生極樂?念佛的深義在哪裏?要求生淨土,那真正的淨土在哪裏?(2011.01.02廈門)
答:我們嘴巴在念,心在祈禱、也希望,但具體我們到底有沒有真正在做,這是個很重要的關鍵。你只是嘴巴在念,在發願啊,但到底我們有沒有具體的、真正的要往生淨土、要求生極樂?因爲真的,很多人都只是嘴巴在念,你沒有真正去力行,沒有真正去實踐,沒有真正了解淨土的那個深義的話,那你會只是在方便法上面。所以我們要了解,念佛它的深義在哪裏,包括說要求生淨土,那真正的淨土在哪裏?真正的淨土在哪裏?(學員:在心中)在心中。真正的淨土在心中,那阿彌陀佛在哪裏?(學員:阿彌陀佛也在心中)奇怪,你們都很聰明啊,你們知道啦!好了,那你們知道,我可以不用講了,我可以下臺了。
不錯,淨土就在我們心中,阿彌陀佛就在我們心中。問題是,這個理念上好像知道啊。知道歸知道,你實際在做的時候,你還是一樣,向外在追,向外在抓,然後抓一個固定的偶像,固定的一個形象。
所以我們要了解:真正淨土的核心是在于心的清淨,心淨佛土淨。爲什麼說淨土在我們心中?爲什麼說阿彌陀佛就在我們心中?不止在你心中,也在一切衆生心中,也在遍一切處。不是來生才到阿彌陀佛世界那裏,不是。是現在、當下、這一生、這一世,你就可以處在淨土的世界、極樂的世界、阿彌陀佛的世界。問題關鍵在于我們有沒有了解什麼叫作真正的淨土?什麼是真正的阿彌陀佛?那會是向心外在追、向心外在求。如果你了解了,那你就能夠掌握到真正淨土的核心:心淨佛土淨。
如果一個人,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是凹凹凸凸的,要知道,我們每個人的心是一面鏡子,心鏡,照鏡子的那個“鏡”,不是境界的境,是鏡,鏡子,我們的心是一面鏡子,心鏡。如果我們的心是充滿很多的貪心、嗔心、我慢、傲慢、自負、自以爲是,這就是我們這一面鏡子上充滿很多的塵埃、汙垢,這個大家好好去體會。如果我們這個心鏡是充滿塵埃和汙垢,具有很多的貪、嗔、我慢、自負、自以爲是的話,那你這一面鏡子,因爲它是那麼樣的肮髒、汙垢,你能夠看到實相嗎?能不能?你看不到實相。
要知道,你看萬事萬物是透過你的心鏡在看萬事萬物,任何人都一樣,你看萬事萬物,你覺得我用眼睛在看,要知道,這是你的眼睛透過你心這一面鏡子在看萬事萬物。那你這一面鏡子如果是肮髒的、汙垢的,你透過一個肮髒、汙垢的鏡子在看,你不會看到真理實相。包括你對別人的看、看法,你認爲我看懂這個人、我了解這個人、我看清這個人,事實上,是不正確的。因爲你的心如果含有汙垢,有貪、嗔那些汙垢的話,那你看不清實相,你也看不懂別人,你看到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觀念、知見。
所以要知道,這個觀念大家要先清楚的了解,那你才會知道說我們修行要扣住的核心在哪裏。如果我們這一面心鏡是個凹凹凸凸的鏡,鏡子一樣有凹凸鏡,如果你的心是凹凹凸凸的鏡,那透過這一面凹凸鏡看出去的世間,這個世界就被你的凹凸鏡把它扭曲、把它變形了,你不知道。所以我們在怪外境,在怪別人,我們認爲錯在別人,我們認爲別人是壞人,別人故意找我麻煩,別人對我不友善,別人對我有成見。
當你透過這一面凹凸的鏡子、染汙的鏡子,你看出去的世界不是實相的世界。當你透過這一面有成見、染汙、扭曲的鏡子,你看出去的人、事、物是被你染色、被你扭曲、被你染汙、變形你不知道,這就是佛教所講的無明。我們處在無明的情況,我們這一面鏡子它是汙垢、染汙、扭曲,我們又覺察不到。“無明”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問題,也不知道說我看出去的世界我把它染汙、扭曲了,都不知道。這就是處在無明的情況。
如果我們修行沒有去把這一面鏡、把這一面心鏡,讓它逐漸的越來越清淨、越來越平整、越來越平靜的話,那我們的修行只是在外圍、在方便法上面繞,我們沒有扣住這個修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