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積習好難改,怎麼辦?

  與神對話裏面講的、強調的是不要評斷,可是積習好難改,怎麼辦?(2010.10.2靈峰寺)

   答:不要評斷,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絕大多數人不容易超越的瓶頸問題。這方面一般人真的也不容易體會到什麼叫做不要論斷,事實上裏面更強調的就是不要去“審判”。但是這個言辭、這兩個字“論斷”或是“審判”這個含義很深。問題是,一般衆生你日常的曆緣對境之中,你常常犯這些毛病,但是我們都不知道,一般人很難覺察得到。因爲那是很習性的一種沖動運作。

  在中國的文化裏面講到、來到這個層次,因爲這是屬于非常高級的層次,你真的能夠來到不論斷、不審判,那是非常高級的智慧的呈現、流露。在中國文化裏面,老子他是非常高等智慧的流露,它裏面就是在流露出這一種:你要超越那些是非、好壞、善惡二元對立的層次。在宇宙中最高級的智慧,就是超越所有二元對立的智慧。

  仔細再聽一遍:在宇宙中最高級的智慧,就是來到超越所有二元對立的智慧。在這地球上,幾千年來或是幾萬年來,在人類曆史上留下能夠真正引導衆生去超越二元對立的書本、資料並不多。因爲這是屬于宇宙中最高級的智慧。在老子道德經裏面所講的,就是要我們超越所有的二元對立,來到一體、絕對的世界,但是很不容易。所以衆生因爲不容易做到,所以就把老子所講的變成爲玄學、哲學。

  老子不是在講哲學,老子也不是在講玄學,老子是在講實相、講最高級的智慧。但是因爲這種最高級的智慧,在這個地球人間來講差距太大,所以一般人不容易真的體會到裏面的精華、精髓。大學國文系的教授可以講解老子道德經,但是它裏面真正的那個深義,真正裏面最深層的那些智慧,一般還是不容易體會到、不容易做到。

  佛陀所講的空、所講的涅槃智就是屬于這方面的,佛陀把超越二元對立這方面的智慧界定爲“涅槃智”。原始佛教裏面,佛陀對這方面有講,但講的並不是很多,因爲他認爲一般衆生不太容易體會到這樣的層次,他一樣會講,但是他更重視整個的階梯、次第逐步的引導衆生上來的這個過程。所以佛陀就比較詳細的把整個的解脫的次第、步驟講出來。

  不要評斷,不要論斷,這個很不容易,當你了解不容易之後,你自己也比較不會那麼樣的自我責備,或是挫折。因爲你會看到這真的是一般人常有的習氣,我們只能夠隨時提醒自己、勉勵自己不要去審判,不要去論斷。

  我剛才講的是一些大原則,我現在要講一些例子來讓大家參考。我們就舉《老子道德經》裏面所講的,因爲《老子道德經》他跟佛教裏面的那個最深層、最精華的那一部分是相同的。禅宗的精神、精髓,就是中國老莊的智慧跟原始佛法高級的智慧相融合所激蕩出來的高等智慧,我講的是真正的智慧型的禅宗的精髓,不是後來的、演變的那個“狂禅”,或只是在那裏參什麼話頭,不是那一種,我講的是不立文字的那一種層次。

  老子在《道德經》裏面的第二章就講到:“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矣,天下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矣。”那裏面講的就是希望人類不要不斷的在那裏審判東、審判西,因爲很多的審判你給他加入的那些價值觀,很容易把它扭曲、變化、醜化。我現在已經從前面那個層次然後再講到淺顯一點,但這個還是很深。

  我現在舉例來講,比如說這裏有一朵蓮花,然後這邊有一朵茉莉花,或是有一朵小花,我們講小花好了,因爲茉莉花還是很多人會喜歡,我們講一朵小花。這邊這一朵大的蓮花,很多人一看就覺得這個大花好漂亮,我好喜歡!然後看到這邊這個小花,認爲這個沒什麼,這個小花好醜陋。我們一般人看了事情之後,你不只是如實觀而已,你很難如實觀,你是看到那個表象之後,然後會添加上去很多的價值觀,那個價值觀就是你在審判,就是在評斷、在論斷。

  本來法界的存在,確實是有大的花朵,有小的花朵,這個相形對比之下可以權說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但人類很喜歡貼上那個標簽,認爲大的才漂亮,小的就不值錢、就醜陋。那一種所謂的漂亮不漂亮,這是人類貼上去的價值觀,這就是一種審判。這樣你們可以了解嗎?這一種審判是錯誤的,是不正確的,這是顛倒夢想。這個含義很深。

  你認爲大的花才漂亮、才莊嚴,小的花不值錢、醜陋、不值得一提,這個就是我們的大小心眼,我們的虛妄分別心。以法界而言,外表形象雖然有大有小,但是對法界而言,兩者是怎麼樣?兩者是完全平等的,對法界大自然而言,他們的存在都是神聖的、平等的。但是人類就喜歡貼上價值觀的標簽,那個價值觀一貼上去你就把它醜化了、扭曲了,所以老子才講“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矣”。

  有人看到那個小草,覺得那個沒什麼,那個高大的樹,才叫神聖、才叫莊嚴!所以我們要努力成爲高大的樹、成爲棟梁、成爲骨幹,我們不要做那個小草。我們可以勉勵我們自己成爲棟梁,但是,不要瞧不起那些小草。人類很多的那一種價值觀,都是在虛妄分別。

  再比如說,這邊有一個所謂價值一億元的鑽石,然後這邊是一堆牛糞。人類要設法做很多的保全,去保護這個所謂一億元的鑽石,這個牛糞呢?你還要去做保全嗎?不用。人類的標准價值觀裏面認爲這個鑽石很有價值,認爲這個牛糞沒什麼價值。但是要知道,這一種價值觀是人類界定出來的虛妄分別心,在真理實相裏面完全沒那回事,在真理實相裏面鑽石、牛糞完全平等。

  人類的那種習性是:看到什麼,就要去界定他的是非、好壞、他的價值,這個就是那個自我不甘寂寞,在神聖的一體世界裏面,他就是要製造分裂、對立;那個自我它不甘寂寞,它在平等、神聖的世界裏面就要製造不平等。所以法界本來給我們的是平等、清淨的世界,莊嚴、神聖的世界,法界給我們的本來就是淨土,但人類的這個自我不甘寂寞,去做很多的虛妄分別、去做很多的價值觀的審判,然後把這個一體的世界搞得四分五裂;把平等的世界搞得“我慢”不斷、或是“自卑”不斷;把原本神聖莊嚴的世界界定得那麼樣的醜陋。

  衆生很多的那一種虛妄分別心,在一體的神聖世界裏面,把它分割出來什麼叫做天堂、什麼叫做地獄,然後把那個一體世界分裂開來,分裂開來之後,自己就掉入苦海裏面,掉入苦海之後,又設法追逐天堂,遠離、抛棄、厭惡那個我所不要的五濁惡世。如果用這樣的一種觀念在修行你是沒完沒了的,任憑你再怎麼樣十八般武藝、再怎麼樣神通廣大,你的世界是分裂的、是對立的,你真正的理想目標是在遙遠、遙遙無期的未來,因爲那些都是我們的分別心把它分裂出來的。所以你想要來到不審判、不論斷,是不容易的。

  我們可以透過有爲法的修,勉勵自己不要去審判,不要去論斷別人的是非,我們可以透過有爲法這樣慢慢去做。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你要真正做到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千萬不要得少爲足。不管你禅定多厲害,不管你神通再怎麼廣大,你不容易超越這個二元對立的思維。

  所以勉勵大家真的要淨化我們自己,不斷的淨化我們自己,不斷的讓自己提升,你才會看到,過去是怎麼樣活在二元對立、顛倒夢想的世界裏面;你才會看到我們是怎麼樣在製造問題,而自己都不知道。你要成長上來你才會看到,我們是如何在淨土、極樂世界裏面去製造沖突、分裂、對立。當你真的看到,你會痛哭啊!你會看到什麼叫做過去活在顛倒夢想的世界。你真的如實觀之後,你才會認識到:過去的論斷很多都是錯的很離譜,過去的種種審判真的很多都是錯的很離譜。

  我講這些並不是說:我們要自我否定,既然師父這樣講,然後我們就會活得沒有信心,不是這樣的。這個正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啊。希望大家能夠真的生起高等的智慧,遠離過去的顛倒夢想。所以雖然不容易做到,但不要氣餒,我們虛心的學習,你就會一直的成長上來,那我們所犯的錯誤就會漸漸減少。

  這一點希望大家千萬不要輕視,你每天隨時都有可能犯好幾次,我們說“開口就錯”,這不是說我們不應該講話、或是講話全部都錯,那是提醒我們自己:我們很容易開口一講話,就是落入是非、二元對立裏面,然後我們再錯誤的審判,我們在錯誤的審判當下有沒有問題、有沒有造惡業?有。但是因爲你太習以爲常,所以你不知道,但不因爲你不知道所以就不記你過。也就是說,不因爲你不知道,然後你種的這個種子就不算,不會呀。我們去錯誤審判別人的時候,我們就在跟別人結惡緣,那這個結、這個惡緣對方已經知道啊,並不因爲你自己覺察不到,對方就不會懷恨在心,所以爲什麼說我們的身、口、意真的要好好的修。

  衆生就是很喜歡在平等、清淨、莊嚴的世界裏面,不斷的製造各種不同的價值觀。比如說就像佛教裏面,把南傳的佛教界定爲什麼

  界定爲小乘。那南傳佛教的人,他們根本不知道你們給我們界定爲小乘哦,真的他們不知道啊,他們也不以爲然啊。那如果以曆史上的實相上來講的話,他們就是所謂的上座部佛教啊。所以我們對南傳佛教,我們要稱他們爲上座部佛教或是南傳佛教,這兩者是比較理想的稱呼,這兩者是以前他們留下來的這樣一個分辨,一個就是上座部跟大衆部,正確區分就是這樣。那如果要更客觀來講的話,就是南傳佛教跟北傳佛教,講南傳、北傳有沒有加以審判?這是一個很客觀的敘述。所以《與神對話》裏面他都一再強調:我們是要客觀的看、客觀的敘述,而不要背後加入審判,這個很重要。

  那你看:因爲“自我”很喜歡把自己標榜爲“我們是大乘的”,那跟我們作風、觀念不一樣的,那是小乘的。你看,本來在佛教的團體裏面是多麼的和諧,大家是和合共處、六合敬的僧團。但是那一種大小的論斷價值觀,是非、好壞、大小的那一種論斷出來之後,你就把這個撕裂開來,而且形成對立。所以,後來佛教很多的叫法、觀念就一直認爲說,那個是小乘的,那個是不了義的,他們是心量狹小的,我們是大的。你在那裏做那些大、小的區分,然後把自己標榜爲大,然後貶低別人爲小,這個叫做虛妄分別心。那這樣的分別心出來之後,把整個的佛教帶入了更嚴重的扭曲、變質。

  我講的是實相。本來南北傳佛教都各有優點,大家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大家可以相輔相成,但千萬不要去貶低別人,那一種大小就含有在評判、論斷、在審判別人,而且這一種審判通常是要設法貶低別人,這樣是不好的,這樣很容易造成的就是對立。而且當我們有貶低別人之心的時候,我們看不到對方的優點。我剛才講的是一些大原則,大家要去看我們每天的曆緣對境裏面,常常就是在犯這一種毛病。

  好了,再舉個列子來講,比如說,爲人父母親的你在家庭裏面,你認爲小孩子不懂事,小孩子不會,小孩子無知,小孩子智慧跟我們大人差很遠。所以會以爲:我們是大人,我來教你們這些不懂事的小孩子。或是:诶!你是我生的、我養的,你就應該怎麼樣、應該怎麼樣,應該乖乖聽父母親的話。如果小孩子他有不同于父母親的想法,或是不認同父母親的想法,那爲人父母的就認爲這個小孩子不聽話,是叛逆。像這些都是因爲我們沒有去尊重小孩子,我們認爲小孩子他不懂事,認爲他們不會,認爲他們無知,這裏面的認定很多都是錯的很離譜的。

  我也曾經跟大家勉勵,事實上很多情況是大人要跟小孩子學習啊!學習什麼?學習小孩子的純真。一般,我不是說全部,一般大多數的大人,你經曆過了幾十年滾滾紅塵的曆練之後,我們往往漸漸的失去了我們純真的本心、本性,我們那一份天真、那一份純真往往都漸漸的失去,染上了很多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和嫉妒心、我慢。

  爲什麼小孩子他是可以讓大人學習的?如果我們能夠不帶成見,不要那種以爲我們是大人,自以爲大然後瞧不起小孩,如果你能夠放下這個層次,你能夠用平等心來欣賞小孩子,小孩子他們流露出來的是那麼樣的真誠、真心、天真、活潑、可愛。如果你會看,小孩子他們就是天使在喚醒我們,恢複我們天使的純真臉孔,喚醒我們恢複我們純淨、純樸的心靈。所以要知道,很多情況是小孩子可以讓我們學習,他們可以引導我們恢複我們清淨的本心、本性。

  所以爲什麼說修行之路是返璞歸真之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心靈成長、淨化是回歸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就是恢複到小孩子那種純真、天真、真誠、真心、誠實。所以你們不要帶成見去看小孩子,他們流露出天使的臉孔,他們的心靈汙染比大人少很多,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大人、被社會各方面這樣不斷的汙染、汙染所以他才變質。

  我們今天的修行,就是要來到恢複我們的純真,恢複我們的真誠、真心,恢複我們的佛心、佛性,就是回複到沒有貪、嗔、癡的世界。所以好好的向小孩子學習,把我們過去那一種價值觀,認爲小孩子不懂事的觀點,要把這些保留,不要再這樣的論斷,小孩子他提供一面鏡子讓我們照:我們染汙了多少?我們扭曲了多少?我們變化了多少?所以他們保存那一種純真的天使臉孔,可以喚醒我們、找回我們純真的真心、本心。

  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不懂的這些方面,我們協助他成長,用愛心來協助他們、幫助他們了解、幫助他們認識,但不要染汙了他們、不要扭曲了他們。

  我常常從小孩子的臉上看到很純真的天使的臉孔,他們都會引發、啓發我們恢複我們純真、純淨的本心、本性。真正的解脫之路,是心靈淨化之路,是返璞歸真之路,絕對不是越修越厲害,是越修越淨化,回複那一種純真的心。

  一個團體如果來到沒有貪嗔癡、大家沒有那些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它絕對是一個很和諧的集體,它就是一個高等心靈的世界、一個淨土的世界。真正的淨土就是我們心靈的淨化,心靈淨化就是沒有貪嗔癡,沒有那些虛僞,沒有那些嫉妒心,沒有那些我慢。有了貪、嗔、癡、我慢,人與人之間就很難相處,沒有貪嗔癡或是走在淨化的這個過程中,就會越來越單純,我們的心靈越單純就越好相處。

  

《積習好難改,怎麼辦?》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