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宋代看話禅及其思想特質▪P3

  ..續本文上一頁,不依一切見聞所解,不依一切門路所入,所以雲教外別傳。”(注叁五)

  至此,我們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如果說五祖分燈後的禅宗有一種逐漸從“不立文字”轉向“不離文字”的傾向,那幺,大慧倡導的“看話禅”又出現一個轉機,開始從“文字禅”中擺脫出來,提倡直指見性;如果說超佛越祖的分燈禅較之前期禅宗注重心悟言,更主張“純任自然、無證無修”,那幺,宗杲以後的“看話禅”則又開始強調“頓悟”,當然這種“頓悟”是在專參某一公案話頭、經過“大死一番”後“蓦然”而得的。

  不過,說“看話禅”使中國禅宗的禅風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絲毫不等于說宋元時期的禅宗是“看話禅”的一統天下,實際上,在趙宋一代,除了大慧宗杲所倡導的“看話禅”之外,當時的禅宗,另有一股禅風也頗具影響,這就是由宏智正覺倡導的“默照禅”。

  (叁)從達磨之“面壁”到宏智之“默照”

  “默照禅”的最大的特點,是以看心靜坐爲根本本,認爲無須多少文字語言,只要默默地靜坐,便可萌生般若智慧,洞見諸法本源,這有如宏智正覺在《默照銘》和《語錄》中所說的:“默默忘言,昭昭現前”,“廓爾而靈,本光自照,寂然而應,大用現前。”(注叁六)

  從某種角度說,“默照禅”帶有向傳統禅學複歸的色彩。它與達磨的“面壁而坐,終日默默”很相類似,所不同的是,“默照禅”也拈、頌公案,如宏智本人就有《頌古百則》留傳于世,且頗有影響。當然,後來的“默照禅”禅師可能就不太注重公案之參究,而更注重于攝心靜坐,潛神內觀,也許正由于這一點,導致了後來“看話禅”對“默照禅”的批評和攻擊。

  就私交說,大慧宗杲與宏智正覺的個人關系不錯,宏智在臨終前曾把後事托與宗杲;但就禅學思想說,二者則頗多差異。因此,二禅之間終于出現了論爭和相互指責,宗杲本人就曾直接批評“默照禅”。他說:“近年以來,有一種邪師說默照禅,教人十二時中是事莫管,休去歇去,不得做聲。恐落今時,往往士大夫爲聰明利根所使者,多是厭惡鬧處,乍被邪師輩指令靜坐卻見省力,便以爲是,更不求妙悟,只以默默梧鱇則。”(注叁七)《五燈會元》中也記載有宗杲對默照禅的攻擊:

  少林九年冷坐,剛被神光 破;如今玉石難分,只得麻纏紙裹。…… 老胡九年話墮,可惜當時放過;致令默照之徒,鬼窟長年打坐。(注叁八)

  宗杲的這段話把“默照禅”與“達磨禅”聯系起來是不無道理的,正如我們在前面指出的,“默照禅”確實帶有達磨“面壁而坐,終處默默”的特點。更有甚者,宗杲還斥責“默照禅”最後只能落得個二乘甚至外道的境界。在《答陳少卿書》中,宗杲指出:“邪師輩教士大夫攝心靜坐,事事莫管,休去歇去,豈不是將心休心,將心歇心,將心用心。若如此修行,如何不落外道二乘禅寂斷見境界,如何顯得自心明妙受用、究竟安樂、如實清淨、解脫變化之妙?”從這段話看,一個是注重“攝心靜坐”,另一個則強調“自心明妙受用”。如果把它們放到禅宗史上去考察,則前者無疑較接近于傳統禅學的“禅定”,而後者則無疑更接近于中國化了的禅宗的“道由心悟”。

  至此,我們不妨對宋元時期禅學發展的基本路徑作一個簡要的回顧:如果說前期禅宗曾經以“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在中國佛教界獨樹一幟,那幺,宋元禅學由于出現了許多“公案”、“機鋒”以及對這些“公”、“機鋒”進行注解的“評唱”、“擊節”,從而使這時期的禅學走向前期禅學的反面,出現了注重義解、不離文字的“義理禅”、“文字禅”。但是,所謂“禅”者,塬屬“佛意”,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可“悟得”,不可“理解”的,

  因此,“義理禅”、“文字禅”在相當程度上失卻了禅宗“以心傳心”的本色,故爾後來有大慧宗杲的提倡“看話禅”。如果說,出現于晚唐五代、盛行于赴宋的分燈禅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前期惠能祖師禅的否定(如佛性理論和修行方法等),那幺,大慧的“看話禅”則是對這種否定的再否定,而向前期祖師禅注重“道由心悟”、提倡“直指見性”修行方法的複歸。當然,赴宋一代的禅學非止“看話禅”一家,宏智正覺所弘揚的“默照禅”就是一種與“看話禅”有著很大差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對立的禅法---與“看話禅”是對祖師禅的複歸不同,“默照禅”帶有向“達磨禅”複歸的色彩。就思想影響而論,不論廣度還是深度,“默照禅”均不及“看話禅”,真正對宋元以後之禅學産生較大影響的,當是“看話禅”。而“看話禅”的盛興、流行,則使中國禅宗自宋元之後更加走向非理性主義的道路。

  ‐‐‐‐‐‐‐‐‐‐‐‐‐‐‐‐‐‐‐‐‐‐‐‐‐‐‐‐‐

  注 釋

  注一:中峰和尚:《山房夜話》卷上。

  注二:《五燈會元》卷一。

  注叁:《文獻通考》卷二二七。

  注四: 譚:《荦絕老人頌古直注序》。《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二二套,第叁冊,第

  二五叁頁。

  注五:《五燈會元》卷一五。

  注六:《大慧普覺禅師宗門武庫》。

  注七:《大正藏》卷四八,第224頁。

  注八:《大慧普覺禅師語錄》卷二一。

  注九:同上。

  注一0:同上,卷二。

  注一一:《五燈會元》卷九。

  注一二:《高峰和尚禅要》。《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二七套,第四冊。

  注一叁:《大慧普覺禅師語錄》卷二一。

  注一四:宗杲:《示信洪居士》。《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二七套,第四冊。

  注一五:《五燈會元》卷一九。

  注一六:《禅家龜鏡》。

  注一七:《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二七套,第四冊。

  注一八:同上。

  注一九:同上。

  注二0:《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卷四之上。

  注二一:同上。

  注二二: 《示成都雷公悅居士》

  注二叁:高峰塬妙:《示衆》。

  注二四:《大慧普覺禅師語錄》卷二八。

  注二五:同上。

  注二六:《示璨上人》。《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二五套,第四冊。

  注二七:同上。

  注二八:《大慧普覺禅師語錄》卷一九。

  注二九:高峰塬妙:《示衆》。《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二七套,第四冊。

  注叁0:同上。

  注叁一:《大慧普覺禅師語錄》卷一六。

  注叁二:《示璨上人》。《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二五套,第四冊。

  注叁叁:《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二0套,第四冊。

  注叁四:《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卷五之下。

  注叁五:《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卷一一之上。

  注叁六:《宏智正覺禅師廣錄》卷一。

  注叁七:《大慧普覺禅師語錄》卷二六。

  注叁八:《五燈會元》卷一九。

  

《宋代看話禅及其思想特質》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與中國文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