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日常修法安排

  大恩上師阿松•桑昂丹增開示日常修法安排

  2011.9.26 亞青寺

  一、日常修法安排

  二、初入佛門者應該如何修法?

    1.前行之前行

  2.入座前行

  喚醒癡睡之音

  語加持咒

  緣起咒

  3.共同外前行

  4.不共同內前行

  (1)皈依偈

  (2)發心

  (3)百字明

  (4)供曼紮

  (5)上師瑜伽

  ①觀想皈依境

  ②七支供

  ③祈禱上師

  ④祈求悉地,受四灌頂

  一、日常修法安排

    按照亞青傳統修法,應該一天四座,每座時間長一點,兩個半小時至叁個小時左右;一天六座也可以,每座時間短一點,一個半小時。具體時間大體安排如下:

  

  時間

  

  修法內容

  

  4:00起床

  

  醒來時觀想,諸天護法、空行手持鈴鼓將自己喚醒

  

  4:00-7:00

  

  第一座禅修

  

  7:00-8:30

  

  早餐、念經

  

  8:30-11:30

  

  第二座禅修

  

  11:30-14:30

  

  午餐、看書

  

  14:30-15:30/16:30-17:30

  

  亞青寺念經/第叁座禅修

  

  14:30-17:30

  

  第叁座禅修(不參加亞青寺念經者)

  

  17:00-19:00

  

  供護法、煙供、(晚餐)

  

  19:00-22:30

  

  第四座禅修

  

  22:30之後

  

  念誦《普賢行願品》,將一天的功德回向衆生。講上師觀想在心間,入睡。

  

  漢地居士需要兼顧家庭和事業,可以利用早晚的時間修法,早晚各一座。

  二、初入佛門者應該如何修法?

  初入佛門者首先應該從前行入手,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成爲修持正法的法器。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法王妙音•龍多加參)在世時,九月份到年底(藏曆),都會給未進行《智慧上師》百日閉關的弟子講解《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前行備忘錄》、《聖者言教》這叁部論(幾年才講完一遍),並要求大家進行細致觀修。作爲喇嘛仁波切的傳承弟子,應該細致學習並觀修前行。以下以《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的傳承,略述修法方法:

  [編者注:儀軌從略,詳見《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儀軌——《遍智妙道》。]

    1.前行之前行

  晨起洗漱後,快速處理完燒茶等瑣事上座。

    2.入座前行

  以身要七支坐法上座,觀想上師在頭頂,排九節佛風、發菩提心,第一座修法要念《喚醒癡睡之音》一遍、《語加持咒》七遍、緣起咒七遍。後面幾座修法不需念,直接從正文(共同外前行)開始修起。

  喚醒癡睡之音

    嗚呼有緣善男子,勿爲無明癡所服。當生精進快起立,從無始來以至今。

  無明長眠已足矣,當勿癡睡勤修善。不知生老病死耶,即便今日也無常。

  已至精進修法時,修恒樂時唯此次。非是放逸懈怠時,念死修行至究竟。

  壽命無添死緣多,其時若未獲無懼。汝今活著有何意,諸法無我空離戲。

  如夢幻像如陽焰,如尋香城谷響行。如泡水月化光影,猶如幻化十種喻。

  當知輪涅法如是。

  頂禮上師  頂禮本尊  頂禮空行

  語加持咒

  阿阿 額額 烏烏 熱熱 勒勒 诶诶 歐歐 昂阿 (七遍)

  嘎喀嘎嘎阿 匝擦匝匝nia 劄叉劄劄納 達塔達達納 巴帕巴巴瑪 雅ra拉瓦 夏喀薩哈洽 (七遍)

  

  緣起咒

  嗡耶達瑪黑德抓巴瓦 黑敦得堪達塔嘎多哈雅巴達

  得堪匝友呢若達 诶旺巴德瑪哈夏瑪納耶所哈 (七遍)

    3.共同外前行

  阿底峽尊者對藏地佛法有無與倫比的貢獻,無論舊譯、新譯,都完全接納了噶當派的修心竅訣。噶當派的傳承,分爲教典派、教授派、教誡派叁種。這叁派都要修道次第,但在是否廣聞經論,是否側重上師口傳上有一點差別。

  本來依曆代傳承上師的規矩,一定要進行嚴格的百日修心閉關,才能得受正行。這個傳統,有些上師仍然恪守遵行。但昌根阿瑞仁波切的傳承,則將四共同前行,含攝在上師瑜伽等法中,不管修何法門,前面都要觀修前行。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時代濁惡的原因,現在就算是百日四百座瑜伽,也難以生起修量。比如從環境上來看,不說漢地,就算在剛日托嘎這樣的神山靜處,完全杜絕外緣,卻也可以拿著手機網遊散亂。另外,師徒雙方因緣不能完全相契,上師沒有時間細致傳講,或者細致傳講,弟子也沒有耐心專門修這個,做不到長時間認真觀修。特別是很多漢族弟子,認爲一天到晚觀修暇滿、無常這不算是修法,只有安住才是修法,我如果讓他們專門修外前行,就不樂意,修不下去。種種原因,所以我們的傳承,都強調要長時間觀修前行,不限百日修心。

  就像前面提到的噶當派修心竅訣,觀待不同根機,有廣聞經論而後再觀修道次第,有直接從一部《道次第》的實修引導起修,或者依上師口傳來修,這些都是可以的。比如,依《道次第》的引導來修,我們甯瑪巴依《前行引導文》來觀修是很好的。百日修心,可以將暇滿到菩提心的引導,做細致觀修。(每一細科觀修的天數,都有說明,正好是一百天圓滿。)或者,嫌《前行引導文》文字太廣,上師依《心性休息實修法•菩提妙道》爲依據來作口傳引導,這樣也是有的。

  這裏的《遍智妙道》,作者吉美琛列偉瑟,是仁真•吉美林巴的上首弟子,這個前行儀軌是龍欽甯提最廣傳的;華智仁波切的《前行引導文》是來自吉美加偉涅固的多次前行口傳,傳承來源也是仁真•吉美林巴。所以,《遍智妙道》可以看作是《前行引導文》的歸攝修法。儀軌的每字每句,在《前行引導文》裏都有出處,應該仔細看,弄懂它的含義。對法義方面各種各樣的疑惑,平時就要好好思維,向善知識請教,生起定解。而在座上時,觀想時的所緣法類就不能太廣,不可以離開儀軌詞句本身,跑到其他很遠的地方。

  首先應摯誠祈禱上師加持,初步通過聞思了知法義。座上按儀軌詞句依次第觀想(例如,今天著重觀想人身難得之八無暇,地獄道的衆生感受到什麼樣的苦?地處?身形?壽量?如果我不幸墮入地獄,這樣的苦我受得了受不了?我有沒有閑暇修法?如果沒有閑暇修法我現在應該怎樣……),觀修至心漸疲倦、妄念漸息時,既不追憶過去、亦不迎接未來,于當下不加改造中自然安住,時間越長越好!妄念再起時,繼續觀想,直至內心感到疲憊,再次自然安住,如是反複止觀交修。

  4.不共同內前行

  (1)皈依偈

    真實叁寶善逝叁根本,脈風明點自性菩提心。

  體性自性大悲壇城中,乃至菩提之間我皈依。

  

  (念誦叁遍)

   (2)發心

    吙!

  種種顯現水月幻化相,輪回相續飄泊衆有情。

  自心光明法界休息故,四無量中發起菩提心。

  

  (念誦叁遍)

   (3)百字明

    嗡班雜薩埵薩瑪亞 嘛努巴拉雅 班紮兒薩埵底諾巴

  底叉知桌麥巴哇 蘇垛卡約美巴哇 蘇波卡約麥巴哇

  阿努RA垛麥巴哇 薩哇斯得瑪麥紮雅匝 薩哇嘎瑪色紮美

  則當協央格熱吽 哈哈哈哈火 巴嘎萬納 薩哇達它嘎達

  班雜瑪麥母雜 班雜兒巴哇嘛哈薩瑪雅薩埵啊

  

  (每天念誦121遍;如果時間有限,可以每天只念21遍)

   (4)供曼紮

   嗡啊吽

   叁千世界百俱胝,七寶人天受用滿。我身受用悉供奉,願獲轉*輪王政。

   密嚴大樂報身刹,具五決定五方佛。妙欲供之難思議,供奉願獲報身果。

   顯有清淨童瓶身,大悲不滅法性舞。報身明點清淨刹,供奉願獲法身果。

    

  (念誦叁遍)

  (5)上師瑜伽

  ①觀想皈依境

    奇矣哉!

  自顯任運浩瀚清淨刹,莊嚴圓滿銅色吉祥山。

  自身觀爲金剛瑜伽母,一面二臂紅明持刀蓋。

  二足跨立叁目視虛空,頭頂十萬蓮瓣日月上。

  總集皈依根本上師寶,無別海生金剛變化身。

  白紅光潤具足童子相,身著大氅袈裟咒士衣。

  一面二臂國王遊戲姿,右持金剛左持顱蓋瓶。

  頭戴具瓣蓮花鹿耳帽,左肋挾持叁尖卡杖嘎。

  以表隱藏樂空空行相,住于虹光明點光蘊中。

  外旋五色光網莊嚴界,安住化身王臣二十五。

  印藏成就智士衆本尊,空行具誓護法如雲聚。

  明空大等住性中顯明。

  

  隨文入觀。

  金剛七句祈禱文

    吽!

  邬金刹土西北隅,蓮莖花胚之座上。稀有殊勝成就者,世稱名號蓮花生。

  空行眷屬衆圍繞,我隨汝尊而修持。爲賜加持祈降臨,格熱巴瑪色德吽。

  祈請降臨此聖處,我等修持受四灌。遣除魔障及違緣,賜予共不共悉地。

  

  (叁遍)

  ②七支供

    舍!

  我身化爲等刹塵,無量化身而頂禮。實設意幻等持力,奉獻顯有供養印。

  叁門所作諸不善,光明法身性中忏。真俗二谛所攝集,一切善根我隨喜。

  隨順所化根界意,祈轉叁乘正*輪。乃至輪回未空間,請勿涅槃長住世。

  叁世所集一切善,回向成大菩提因。

  

  這時可以下座,邊念七支供文,邊做頂禮。

    ③祈禱上師

    至尊大師蓮華生,您乃總集一切佛。大悲加持之吉祥,一切有情唯一怙。

  身與受用心肝肺,無所顧忌供養您。從今直至成菩提,苦樂好壞尊卑等。

  至尊蓮師願您知!

  這時開始念誦蓮花生大師心咒(嗡啊吽班匝兒格熱班瑪色德吽)。

  按照自宗的傳統,每念100遍,就念叁遍祈禱文(即上文的“至尊大師蓮華生”九句。)

  我無其他冀望處,今日濁世衆有情。陷溺難忍苦海中,速救我等大上師。

  賜四灌具大加持,證悟轉我大悲尊,淨除二障具力師。

  同前,每念100遍心咒,就念叁遍祈禱文。[編者注:上師在此特別強調:這個祈禱文不是最後念一遍,每座中都要多次念。]

  也可以多念些心咒(比如念五百遍、一千遍心咒),再念上面的祈禱文(這時祈禱文可以多念幾遍,不限叁遍)。這樣輪番念誦心咒和祈禱文。

  按照華智仁波切的傳承,此生要念修蓮師心咒1000萬遍以上。而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按照上師喇嘛仁波切的傳承,最少也必須要圓滿100萬遍。

    ④受四灌頂

  

  然後,受四灌頂,並與上師智慧心無二,不加改造,安住于清明之見。有些人修上師瑜伽,到這裏就跳過去,直接收座回向了。法性無改,任運安住,做不到啊。但上師瑜伽不是單純的念誦!如果安住不了,可以造作地放松一會兒,然後,再念誦蓮師心咒,以百倍渴仰之虔信祈禱上師,再受四灌頂,再安住,這樣輪番。也就是說,受四灌頂,也不僅是結行前做一次而已,要反複這麼觀修。上師瑜伽爲什麼本身就是正行?因爲這個信心圓滿一切妙力,唯賴信心獲至圓滿證悟。信心僅是五位百法中一個有爲法心所而已,爲什麼是證悟之親因?要知道,大圓滿禅定是寂止、勝觀雙運,其中勝觀部分,並不是要遮止有境、所境的顯現才是正確之禅定。不能這樣衡量,噢,“信心是要起心動念,怎麼安立最了義之禅定?”不是這樣,對信心理解成這麼一個層次,是全然未曉無上大圓滿禅定之精要所在。

  有些人想,如果安住不了,在受四灌頂後,就放松,這樣沒有一個見解爲所依,不是一種歧途嗎?初學者還不能安住清明之見,要以念誦蓮師心咒祈禱上師爲主,安住時間要短一些,否則經常這樣放松下去,最多就是個迷亂無相止的境界而已。這時自己不能辨別,又沒有上師善巧引導,就成了一種禅病。所以,開始修禅定,多在信心上用功(就是前面的念誦蓮師心咒、念祈禱文),而安住的次數也可以多,但每次的時間應該少一些,隨著禅定的深入,再延長安住的時間,這樣就能避免歧途,這是一個竅訣。

  受四灌頂的具體觀修方法,見《前行引導文》。

  此後修正行竅訣者開始打坐。(按照我們的傳承,修正行竅訣前都要修上師瑜伽。)

  修五加行者如果修到皈依階段,此時就念皈依偈;修到供曼紮階段的,就供曼紮。

  在當前主要修法修完了,如果沒有時間,剩下的就當成課誦念完。(比如主修皈依,修完一座,則將後面的發菩提心一直到上師瑜伽,都念一遍再下座。)

  這樣就可以了。

  

  

《日常修法安排》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