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念佛叁昧論淺釋(一)

  華嚴念佛叁昧論淺釋(一)

  

  各位大德法師、各位居士蓮友你們好:

  今天,我們所講的是《華嚴經》。華嚴是諸經之王,華嚴義海,是一切修陀羅門,都是從華嚴經流出。所以華嚴經是最高的境界,講的是不二法門。本人愚拙,知道一知半解,自不量力,所以我們只能來探討華嚴,研究華嚴,和大家共同來研究華嚴經的義理。本人修行智慧沒有開發出來,依文解義,給大家浮淺的解釋,如果解釋的對呢?給大家受點利益,如果不對的希望大家包涵。還望更多的善知識來指導。下面我把華嚴念佛叁昧論,簡單介紹一下,華嚴經的一切諸經的來處。

  華嚴義海也叫它如來藏,大方廣佛華嚴經。首先講經要講五種玄義和七種立題;什麼是五種玄義呢?就是把一部經的中心思想,首先要跟大家做一下粗淺的介紹,以免大家對經不能完全的貫穿起來,所以大概的主題思想和大家粗淺來解釋幾句。以免大家對經不了解。五種玄義,第一釋名,把名字加以解釋;第二辨體,華嚴經以何爲體;第叁明宗,華嚴經是哪宗;第四論用,以何爲用,它的用處是什麼?第五是教相,它是哪教呢?這是五種玄義。七種立題是什麼呢?有單叁、複叁、具足一;何爲單叁?是指一切經教,十二部經,講的有單人立題,單法立題,單喻立題;什麼是單人立題?以人爲主。這叫單人立題;比方說阿彌陀經,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人,釋迦牟尼佛也是人。所以是單人立題;

  什麼是單法立題呢?比如大般若經,金剛經,心經都是單法立題。什麼是單喻立題呢?比如《師子吼經》、《梵綱經》等,都是單喻立題。這是單叁。

  複叁有“人法立題”,“人喻立題”,“法喻立題”。

  具足一:華嚴經屬于俱足一立題,俱足法喻人,都俱足了,所以華嚴經是俱足一立題。俱足了人,俱具足了法,俱足了喻。

  華藏世界,有佛有大菩薩。有人有法有比喻,具足一,具足叁種比喻法人立題。

  下面講五種玄義:

  第一、釋名。《大方廣佛華嚴經》七個字,這七個字就是包括了整個華嚴經的精華,華嚴經它的總題,是以佛的大圓滿果海爲題。它的名字大方廣。“大”就是我們每個衆生的自性本體佛性,它屬于爲大,比方說,佛在經上講過,我們衆生的心遍一切處,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無時不在,無時不有,遍一切處,廣大無邊,所以它爲體大。整個我們心性,廣大無邊。何爲相大;相大就是我們這個心體無量無邊,一種大的空相,這種空相,比方說虛空,這虛空的空相爲相大,大方的方爲相大。何爲用大,比方說念佛的人,你一句佛號全體起用,把整個的心體起用起來,這叫用大。大方廣,就是“體”“相”“用”。體大、相大、用大;

  “佛”是什麼意思呢?佛是“覺”的意思。就是“覺悟”我們中國的華語,說是“覺”梵語“佛”。佛也稱“如來”但是佛呢?佛有十種不可思議的名號,佛有十八共法,有十四無畏。佛有十種不可思議的智慧。第一、具足一切智,諸佛和衆生,不一樣。衆生具足一切煩惱,佛斷了煩惱,具足一切智慧;第二、具足一切種智,佛辯才無礙,具足一切種智;第叁、離一切煩惱,佛離開了一切煩惱,沒有絲毫的煩惱;第四、離開一切所知障,我們衆生有所知障,這個所知障,我們每個衆生都有,我們以爲自己明白了很多問題,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尤其是有學問的人。比方說,研究高等教育的人,所知障比較重,在修行過程中,把自己的智慧障住了,叫所知障。所有衆生都有所知障,有輕有重,這所知障很厲害,所以一有所知障,就障住了你的智慧,你的慢心就出來了;第五、與一切法能自行開覺,不從他覺,叫自行開覺;第六、能讓他開覺,不但自行開覺,能讓別人覺悟;第七、與一切總相能自行開覺,一切總相,世間一切事事物物,一切一切,行相總相。與一切總相能讓他人開覺。這是佛的智慧;第八、佛能在夢中覺醒,我們衆生在夢裏不能覺醒,我所說的夢,不是睡夢的夢,我們現在都在世間做夢,大夢沒有醒,佛是醒了的人。我們還在夢裏面沒有醒,佛在夢中醒覺叫醒悟;第九、如蓮花開,佛這個花已經開了,我們這個花沒有開。這花是自性本體清淨的蓮花,這是從心地裏開的這個花,所以佛有不可思議的一切智慧;第十、無礙智,自行開覺,不從他覺,事事物物一切無礙,所以叫無礙智。

  下面講“華嚴”二字是什麼意思?“華”就是代表花的意思。指著蓮花的花,是指我們每個衆生心裏的蓮花,所說的蓮花不是世間河裏、池裏長的蓮花。這個蓮花是哪裏來的呢?是我們心地裏智慧生出來的。比方說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雖然長在極樂世界七寶池裏,這個蓮花是我們每個衆生心地生長的,也包括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妙相,都在每個衆生心地裏面。所以我們心地裏具足蓮花。

  我們現在念佛人,假如我們證到念佛叁昧,心地裏的心花就開放了,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裏花就開了,花開見佛,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聖境,而不是我們死後蓮花才能開,如果我們現在念佛,證到叁昧的人,蓮花就開了,到臨終時直登上品。所以花是延續、莊嚴的意思,莊嚴佛淨土,花莊嚴道場是表法的比喻詞。

  經是什麼意思呢?經是經路,是修行過程的路子。佛出世間引導我們衆生,如何開佛之見,入佛之見,入佛之行。所以佛對衆生八萬四千塵勞,開八萬四千法門,講的十二部經教。叫我們衆生明白我們心本來是佛。所以佛講的一切經教,是教化衆生的一切方法,如何破迷開悟。從文字覺悟以後才能啓用念佛、參禅這是經的意思。

  我人一念有叁種般若。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是從文字體上,啓發觀照般若,悟到一些道理,從理路上,啓發觀照般若,從觀照般若再慢慢的,久而久之達到實相般若。實相般若就是無相,無相就是佛的清淨法身。也叫它諸法實相。(佛性)經題簡單的文字解釋到這裏。

  第二,辯體。華嚴經是一切諸經的總歸處,一切修多羅門。修多羅翻譯中國華語叫吃經。把一切經教悟明白他的道理叫吃經。一切經教都是從華嚴流出,華嚴意海,華嚴像大海一樣寬廣,收納百川,廣大無邊,湛寂光明,這爲佛的清淨法身體,也是衆生本來的佛性。廣大無邊爲體,以佛的果地爲體,所以這個體相是無量無邊的大,以佛的圓滿果海爲體。

  第叁、論用。以何爲用,以諸佛清淨法身爲用,也可以說以念佛爲用,華嚴是一切經教的總綱領。這個念佛法門,是從體上啓用,念念圓滿佛果,這部華嚴經,包括無量無邊的叁昧門,其中念佛叁昧是華嚴經念佛的一種叁味,華嚴經的一切一切的百千萬個叁昧門。

  念佛叁昧,是叁昧中之王,所以一切叁昧門,都歸于念佛叁昧,念佛叁昧通攝一切叁昧門。所以華嚴經,是一切經中之王。但是念佛法門,念佛叁昧又是一切叁昧之王,所以這部經是王中之王。今天我們來研究華嚴的意理,華嚴經的意理是很殊勝的,華嚴經是講的不二法門,事事無礙法界,但是華嚴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分四種法界,第一是事法界,二是理法界,叁理事無礙法界,四是事事無礙法界。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土。凡聖同居土,叫事法界。方便有余土是理法界,還有實報莊嚴土,是理事無礙法界。常寂光土,是事事無礙法界。這四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如果你要明白這四種法界的道理,它就是一真法界。

  我們今天接受華嚴經的意理,是非常殊勝的,佛在菩提樹下,悟道以後,首先要轉華嚴,佛把佛法的心髓通通的講給大菩薩聽,但是衆生不明了,大阿羅漢都聽不懂。比方說,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健連,他們都如癡如聾,不明白佛法的心髓,不明白華嚴的意理,像傻子一樣、像聾子一樣、像瞎子一樣,沒有看見,沒有聽到,所以說華嚴太玄妙了。

  今天你們來聽華嚴的道理。雖然沒有完全明白,但是你也種上了菩提種子,這是不可思議的,爲什麼沒有明白怎麼還能種上種子呢?經上講,一曆耳根永爲佛種。過去有個公案,有一個寺院,夏季潮濕,經濕了拿出來曬經。曬經的時候,寺院有地,要用牛去耕種,當回來時,老牛經過曬經的地方,老牛對著經聞了一聞,聞到了妙法蓮花經之處,只是聞了一聞,以聞經的功德,老牛一生報身死掉了,轉爲人身,出家爲僧,出家以後,非常愚拙,也就是非常笨,什麼經也不會念,也記不住,不懂意理,念了這句忘那句,後來拿出妙法蓮華經,他拿到經以後,就能念誦背誦,以前生聞經的功德,所以這生就能背誦。這是因爲他前世,種下了不可思議的種子,何況我們今天真正的聽到經文和意理,雖然我們沒有完全明白,但是也種下了不可思議的種子,大家要有信心。

  第四、明宗。華嚴是屬于那宗?是屬于華嚴宗。過去分八宗,有密宗、禅宗、淨土宗、律宗、叁論宗、唯實宗、天臺宗、華嚴宗。以華嚴講的是什麼道理呢?是以法界爲體,以法界爲觀,當體即空,一下就進入法界。

  過去華嚴宗的祖師杜順和尚,爲華嚴宗祖師。杜順和尚是文殊菩薩化身。還有清涼國師,作《華嚴疏鈔》、李長者作的《華嚴論》。華嚴很少有人解釋。非常奧妙,它講十種玄門,不二法門,事事無礙法界,它是佛法最高的境界,這個義理非常深妙,我們一般人中下根人沒有份。那麼我們今天還要來研究華嚴的義理。我們能明白一點也就是種了菩提種子,也是我們的福報,只要我們有信心來研究,就有不可思議的感應。

  第五、教相。華嚴屬于那教呢?以天臺宗判教爲四教,藏、通、別、圓。華嚴是屬于圓教,也屬于頓教。是圓滿無上的義理,頓然明白佛法的義理,所以叫圓頓教。這五種玄義,粗淺的解釋到此。

  《華嚴念佛叁昧論》是誰作的呢?是清朝時的一位大菩薩,名字叫彭際清。他是一名狀元,考上狀元以後,不做官了,回家專門修念佛叁昧。在樓上閉關叁年不下樓,專修念佛叁昧,證了叁昧以後,出關作《華嚴念佛叁昧論》彭際清他的別號叫“彭二林”爲什麼叫彭二林呢?當時有倆位大菩薩,非常有智慧,所以別人送他的別號,取二位大菩薩的智慧爲二林。他也作了很多的論著。

  

  

《華嚴念佛叁昧論淺釋(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