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白話(下)▪P2

  ..續本文上一頁如來的觀察,所謂的莊嚴佛土,並沒有什麼好莊嚴的,只是方便地叫做莊嚴佛土罷了。須菩提,你要知道,如果菩薩已經通達了無我妙法的話,如來說他叫做真正的菩薩。”

  

  第十八分 心相了不可得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如來有人間凡夫的肉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如來有上界天人的天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如來有聲聞緣覺洞達空性的慧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如來有菩薩聖人明了法相差別的法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如來有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佛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就像恒河中所有的沙子,以如來的觀察,它們是沙子嗎?”

  “是的,世尊。以如來的觀察,它們是沙子。”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就像一條恒河當中所有的沙子,有沙子總數那樣多條恒河;這些恒河當中所有的沙子集合在一起,十方諸佛的世界有這樣多,算不算多呢?”

  “非常多,世尊。”

  于是佛陀告訴須菩提尊者:“所有這些國土當中,所有的衆生,他們的各種心念,如來完全知道。爲什麼呢?因爲以如來的觀察,所謂的各種心念,都不是實有的,只是方便地叫做心念罷了。因爲什麼呢?須菩提,你要知道,過去的心念已經逝去,了不可得;現在的心念無法停留,了不可得;未來的心念不能預想,了不可得。”

  

  第十九分 福德如幻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如果有人用堆滿叁千大千世界的七種寶物,來進行布施,他因爲這個緣故,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

  “多的,世尊。他因爲這個緣故,得到的福德非常之多。”

  “須菩提,你要知道,如果福德是實有的,如來就不用說福德多少的問題了。正因爲福德不是實有的,所以如來方便說得福德很多。”

  

  

  第二十分 色相如幻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可以通過圓滿真實的色身見到佛嗎?”

  “不可以的,世尊。不應當通過圓滿真實的色身見到如來。爲什麼呢?因爲以如來的觀察,所謂圓滿真實的色身,並不是實有的,只是方便地叫做圓滿真實的色身罷了。”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難道可以通過完整具體的各種好相見到如來嗎?”

  “不可以的,世尊。不應當通過完整具體的各種好相見到如來。爲什麼呢?因爲以如來的觀察,所謂完整具體的各種好相,都不是實有的,只是方便地叫做完整具體的各種好相罷了。”

  

  第二十一分 無法可說

  “須菩提,你不要以爲如來會這樣想:我應當有所說法。不要這樣以爲。爲什麼呢?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他就是在誹謗如來,因爲他不了解如來說法的真實含義。須菩提,你要知道,所謂說法的人,其實無法可說,只是方便地稱之爲說法而已。”

  這時,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再次向佛陀請問道:“世尊,難道真會有一些衆生,在未來的時代,聽到您講說這樣的法門,能夠生起信心嗎?”

  佛陀回答:“須菩提,你要知道,他們並不是什麼衆生,也不離衆生之相。爲什麼呢?須菩提,那些芸芸衆生啊,以如來的觀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衆生,只是方便地把他們叫做衆生罷了。”

  第二十二分 無法可得

  須菩提尊者繼續向佛請問:“世尊,難道您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任何法都沒有得到嗎?”

  佛陀回答:“是這樣的,是這樣的。須菩提,我在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沒有得到任何一丁點兒法,只是方便地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罷了。”

  

  第二十叁分 離相行善

  “還有,須菩提,你要知道,這是究竟平等的法門,沒有高低上下之分。所以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如果有人能夠放下我相,放下人相,放下衆生相,放下壽命相,而修行一切自利利他的善法,他就會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你要知道,這裏所說的善法,以如來的觀察,並沒有什麼善的本質,只是方便地稱之爲善法罷了。”

  

  第二十四分 受持此經福德無比

  “須菩提,如果在叁千大千世界當中,把所有的衆山之王須彌山集合在一處,有這樣多的七寶聚在一起;然後,有人把這些寶藏全部用來布施。另外有一個人,對于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哪怕其中的一個四句偈語,進行受持讀誦,隨緣爲別人解說。那麼,布施者所得到的福德,與後面的人相比,不到百分之一,不到千萬億分之一,甚至一切算數和比喻,都無法說明他們之間的差距。”

  

  第二十五分 化無所化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你們不要以爲如來會這樣想:我應當度一切衆生。須菩提,不要這樣以爲。爲什麼呢?因爲根本就沒有實在的衆生,如來可以度化。如果確實有衆生,如來可以度的話,就等于如來也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和壽命相了。而事實並非如此。須菩提,你要知道,以如來的觀察,所謂有我,並不是真的有個我,只是世間凡夫以爲有個我罷了。須菩提,所謂的凡夫,以如來的觀察,並不是實在的凡夫,只是方便地叫做凡夫罷了。”

  

  第二十六分 法身非相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可以通過某人具備叁十二種好相,就確定他是如來嗎?”

  須菩提尊者回答:“是這樣的,是這樣的。如果具備叁十二種好相,就是如來。”

  佛陀說道:“須菩提,如果具備叁十二種好相就是如來的話;那麼,轉輪聖王就是如來。”

  于是,須菩提尊者向佛說道:“世尊,按我理解您的意思,不應該通過叁十二種好相觀察如來。”

  這時,世尊以偈語說道:

  “若試圖以色相見到我,或者以聲音相尋找我;

  此人所行乃偏邪之道,不能見到真正的如來。”

  

  第二十七分 諸法無斷無滅

  “須菩提,如果你這樣理解:如來不需要具備叁十二種好相,就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不可以這樣想:如來不需要具備叁十二種好相,就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如果你這樣想的話,就等于說,發了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人,還會說諸法斷滅相。不要這樣想。爲什麼呢?因爲發了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人,對于一切法都不說斷滅相。”

  

  第二十八分 菩薩不受不貪

  “須菩提,如果有菩薩用堆滿了,恒河沙那樣多的無量世界的七寶,來進行布施。另外有一個人,深知一切法無我的妙義,而安忍于心。那麼,這位菩薩勝過前面那位菩薩所得到的功德。爲什麼呢?須菩提,因爲菩薩不受福德的緣故。”

  須菩提恭敬地向佛問道:“世尊,爲什麼說菩薩不受福德呢?”

  “須菩提,菩薩對于所做的福德因緣,不應當貪著,因此說菩薩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分 無有來去之相

  “須菩提,如果有人這樣說:如來有的時候來,有的時候去,有的時候坐,有的時候臥。那麼,他沒有理解我說法的真正含義。爲什麼呢?因爲所謂的如來,不從任何地方來,也不向任何地方去;本性沒有變動之相,所以叫做如來。”

  第叁十分 一合相不可得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能夠把叁千大千世界分析成爲微小的塵埃。你怎麼看呢?所有這些微塵,算不算多呢?”

  須菩提尊者回答:“非常之多,世尊。爲什麼呢?如果這些微塵們實有的話,佛就不把它們叫做微塵了。原因何在呢?因爲以如來的觀察,所有這些微塵們,都不是實有的微塵,只是方便地叫做微塵罷了。世尊,以如來的觀察,所謂叁千大千世界,並不是實有的世界,只是方便地叫做世界罷了。爲什麼呢?如果世界是實有的話,那就成了所謂渾然一體不可分析的一合相了。以如來的觀察,所謂的一合相,並不是真有這個一合相,只是方便地叫做一合相罷了。”

  “須菩提,你要知道,所謂的一合相,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只是世間的凡夫,以思維心的緣故,貪著一合相實有而已。”

  

  第叁十一分 不生知見

  “須菩提,如果有人認爲:佛陀講說了我見、人見、衆生見和壽命見等許多見解。須菩提,你怎麼想呢?這個人理解佛陀所說的法義嗎?”

  “沒有理解,世尊。這個人不理解如來所說的法義。爲什麼呢?因爲以如來的觀察,無論關于我的見解,關于別人的見解,關于一切衆生的見解,還是關于壽命相續過程的見解,都不是實有的見解;只是方便地叫做我見、人見、衆生見、壽命見罷了。”

  “須菩提,發起了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人,對于一切法,應當這樣了知,應當這樣觀察,應當這樣信受理解,而不應當生起任何法相的認知。須菩提,你要知道,所謂的法相,以如來的觀察,並不是實有的法相,只是方便地叫做法相而已。”

  

  第叁十二分 一切法無有真實

  “須菩提,如果有人用堆滿無量無數世界的七種寶物,來進行布施。而另外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已經發起了菩提心,能夠受持這部經典,哪怕其中的一個四句偈等內容。自己受持讀誦,隨緣爲別人講說。那麼,他(她)所獲得的福德因緣,勝過前面的人。怎樣爲別人講說呢?應當不執著于任何法相和現相,他的心應當如如不動。爲什麼呢?因爲:

  一切有爲造作之法,如夢如幻如泡如影;

  亦如晨露亦如閃電,菩薩應當如是觀察。”

  

  佛陀講說這部經圓滿以後,須菩提長老,以及在會的諸位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衆弟子;還有一切在會的世間天人、人、阿修羅等等。聽到佛陀所說的妙法,都感到無比地歡喜,並且信受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 終

  

  

《《金剛經》白話(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