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淨諸業障菩薩所問章
于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衆當中,從座位上站起來,五體投地,虔誠地禮拜佛陀,並順時針繞佛叁圈,表示無比地尊重。然後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說道: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爲我們大家詳盡地講說了這些不可思議的境界,以及一切如來在因地修行的法門。讓我們大家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收獲。好像親眼看見了世尊您,在無量劫當中勤奮刻苦修行的景象,以及種種功德妙用。而這一切,似乎就發生在一念之間。我們在座的諸位菩薩們,從內心深處感到歡喜和安慰。”
“世尊,倘若這個覺悟之心本來就是清淨的,它爲什麼會染汙呢?從而使一切衆生迷茫不解,無法回入本來清淨呢?希望世尊您詳盡地爲我們大家,開示悟入法性的要領,幫助在會的菩薩大衆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作爲將來解脫的智慧眼。”
淨諸業障菩薩問法以後,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像這樣虔誠地問了叁次,從始至終,有條不紊。
這個時候,世尊回答淨諸業障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替在座的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向佛請問這樣了不起的法門。現在請你仔細聆聽,如來將要爲大家解說。”
于是淨諸業障菩薩因世尊的教誨而心生歡喜,與在會的諸位大菩薩們,一起安靜地聽法。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量劫以來,以妄想心的緣故,執著于有個自我;執著于有我之外的親朋好友等人;執著于有我人之外的芸芸衆生;還執著于有我、人、衆生的壽命相續過程。妄認這四種顛倒見解爲真實的自我,于是就會産生憎和愛兩種心境;對于這些虛妄的認知,再進一步産生更加虛妄的執著。于是,這兩重虛妄心念,互相依存而成長,就産生了虛妄的業力因緣。有了虛妄業力的緣故,便以虛妄心見到了生死輪回的流轉。那些厭倦了生死流轉的人,又以虛妄心,見到了所謂不生不滅的涅槃。正因爲一切衆生有虛妄心的緣故,所以不能回入本來清淨圓滿的覺性。並非覺性拒絕能回入覺性的衆生,倘若有人以爲,真有個清淨覺性可以回入的話,那就已經不是回入覺性的正確方法了。”
“因此,無論是起心動念,還是暫時平息妄想,衆生往往都陷入于迷惑和苦悶當中。爲什麼呢?因爲有無量劫以來的無明習氣,在主宰著自己的心。如實說來,一切衆生天生就沒有智慧眼,其身心當中的種種習性,都是無明。譬如,有多數的人不肯放棄自己的生命。所以應當知道,有一個東西,它愛戀並維護著自我。它希望周圍的一切都隨順並服務于自我,凡是遇到不隨順自我意願的情況,就會産生憎恨和埋怨。正因爲憎愛之心不斷滋養無明種子的緣故,即使持續修行覺悟之道,也無法獲得成就。”
“各位善男子,什麼叫做我相呢?指的就是一切衆生心中所自證的境界。善男子,譬如有一個人,調養得很好,全身都很舒適。忽然之間,似乎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似乎遺忘了自我和身體。而一旦由于調養不當的緣故,出現了四肢軟弱無力和麻木的病情,這時,需要使用針灸或者艾草灸來治療,只要針輕輕一紮,他就知道了,自己仍然還有自我意識。因此,只有在有所證有所取的時候,方能表現出無明之我的虛妄體。各位善男子,某人的心乃至于以爲證悟了如來的境界,究竟了解並通達了清淨涅槃之法,都叫做我相。”
“各位善男子,什麼叫做人相呢?指的是一切衆生心中所悟得,所證得的內容。善男子,當把證悟境界當做我以後,就不需要再確認自我了。而在證悟的境界之外,仍然有很多可以了悟的內容;所悟得的那些自證境界之外的內容,都叫做人相。各位善男子,某人的心乃至于圓滿證悟了涅槃佛果,都叫做我相;心中只要還存有一點點悟境,乃至于以爲完全證悟了法性妙理,都叫做人相。”
“各位善男子,什麼叫做衆生相呢?指的是一切衆生的心,自證自悟所無法企及的境界。善男子,譬如有的人會這樣說,我是衆生。于是我們應當知道,他所說的衆生,既不是我,也不是他;既不屬于我相,也不屬于人相。爲什麼不是我呢?因爲我是衆生,所以衆生並非僅僅是我。爲什麼不是他呢?因爲他和我都是衆生,所以衆生並非僅僅是他和我。各位善男子,凡是一切衆生了證和了悟的境界,都是我相和人相;能了是我相,所了是人相。而在我相和人相之外,仍然有很多可以明了的境界,叫做衆生相。”
“各位善男子,什麼叫做壽命相呢?指的是一切衆生,以分別心觀照清淨自性,所覺悟與明了的過程和境界。一切業力所生的分別智慧,都無法見到自己。就好像人們的生命本身,無法找到自己一樣。善男子,倘若某人的心能夠照見一切覺性的話,他所謂的照見和覺性,都如同明鏡上面的灰塵和汙垢一樣。能覺和所覺,都還沒有離開塵垢的緣故。猶如熱水融化了寒冰以後,就沒有另外一塊冰,知道冰被融化了。倘若還有個我知道我覺悟了,道理也是一樣的,說明還沒有真正地覺悟。”
“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衆生,由于不了解四相的緣故;雖然經過了多生多世勤奮刻苦的修道,只能叫做有爲善法,終究不能成就任何出世聖人的果位。因此叫做正法末世。什麼緣故呢?因爲誤認各種各樣的我,當作了涅槃解脫的緣故;把有證有悟的我相,叫做了修行成就的緣故。這就好比某個人認賊作子一般,他家中的金銀財寶就注定保不住了。”
“其中的道理何在呢?正因爲有我,有愛我之心的緣故,所以才會爲我而貪愛並追求涅槃。于是在修行當中,把愛自我的根深深地藏起來,讓它表現成爲清淨涅槃的樣子。這樣怎麼會成就呢?反過來也是一樣,某些二乘人,懷有憎恨自我的心,于是也會憎恨生死輪回。他們不知道,憎愛之心才是真正的生死根源啊!如果在修行當中,還有一個憎恨生死和塵世的心,就叫做尚未解脫。”
“如何才知道某人修法尚未獲得解脫呢?各位善男子,那些末法時代修習菩提道的衆生,往往把自己微少的證悟當做自性本來的清淨,還沒有能夠消盡我相的根本。倘若有人贊歎他所修行的法門,他就會生起歡喜心,于是便想幫助度化對方。倘若有人誹謗貶低其修行成就的話,他就會産生憤怒和怨恨。這就說明他的我相仍然被堅固地保持著,潛伏在阿賴耶識當中,經常不知不覺地在六根裏遊戲玩耍,從來沒有間斷過。”
“各位善男子,那些修行覺悟之道的人,不懂得除去我相,因此不能夠回入清淨覺性。善男子,倘若真地知道我相本空的話,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貶低或者傷害我了。如果還以爲有個我可以說法的話,那是因爲我相還沒有斷除的緣故。不除去人相,衆生相和壽命相,結果也是一樣的,無法回入清淨覺性。”
“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衆生把各種病相叫做佛法,因此如來稱他們爲可憐的人。他們雖然勤奮精進地修行,只是在不斷地增長各種病相而已,因此不能夠回入本來清淨的圓滿覺性。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衆生,如果不能夠了斷四相;卻把如來講解的智慧以及內在的心行,當成了自己的修行,這樣終究不能獲得成就。另外有一些衆生,沒有得道,卻說自己已經得道;沒有證果,卻說自己已經證果;見到超過自己的人,就會産生嫉妒之心。由于這些衆生沒有能夠斷盡我相和愛憎之心的緣故,所以不能夠回入清淨覺性。”
“各位善男子,對于末法時代希望成道的衆生來說,不應當讓他們追求開悟。否則的話,只會增加他們的學識,增長他們的自我知見。而應當讓他們精進勤奮地降伏自己的煩惱,發起廣大勇猛的心。不明白的法義教理,力求明白;沒斷掉的煩惱習氣,力求斷掉。逐漸地,面對種種境界的時候,貪愛心,嗔恨心,輕慢心,表裏不一心,嫉妒心,等等,就不會再産生。那些你呀我呀,愛呀恨呀,等等,一切虛妄分別都將歸于寂滅。像這樣的人,佛陀說他們可以逐漸獲得成就。同時,應當向有緣分的善知識求學,以免落入偏邪知見當中。但是,如果他們對于所求學的法門,還要生起愛此憎它之心的話,就仍然不能夠回入本然清淨的覺性大海。”
這時,世尊爲了重述一遍所說的法義,以偈頌的形式說道:
“淨諸業障菩薩當知,一切叁界輪回衆生;
都因執著愛我之心,無量劫來虛妄流轉。
未能除去四相執著,所以無法成就菩提。
愛憎常從心中生起,表裏不一念念分別;
因此陷于迷惑苦悶,不能回入覺性之城。
如果想要回歸覺地,先要放棄貪嗔癡慢;
于法不存愛憎之想,逐漸修學即可成就。
當知我身本來沒有,憎愛之心從何而生?
向有緣善知識求學,終究不會落入邪見;
若于所學分別愛憎,則將無法獲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