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精進佛七開示(一) 放下萬緣 一心念佛

  第一天(農曆十一月十八日)

   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從昨天晚上起七到今天,二序大衆都來參加了,看到大家一起認真地念佛,我很受感動!

  我雖然出家已經十多年了,參加過很多佛七、禅七,出外參學也有不少所見所聞,但在廣化寺還未曾主持過佛七。這是什麼原因呢?第一,我知道本寺念佛堂裏常年念佛,有見地的老修行很多,而我自己對念佛法門的體會也不很深刻,所以一直不敢主持。再則,佛七、禅七在佛法的行持上是極其重要的一環,理應禮請有修有證的大德來主七,否則,很難舉行得如法圓滿。但遺憾的是,目前國內諸方叢林都難以請到有修有證的大德來主七,所以,當今叢林大衆共修的情形難複舊觀了。

  此次舉行的精進佛七,對佛學院的許多同學來說,恐怕還算是一件新鮮事吧!諸位能不乏興趣,踴躍參加,可以說對念佛法門滿懷信心,只是對這一法門的殊勝理論及行持方法不甚明了,所以大衆師父要求我講一講念佛的意義,期望能夠更加真誠地念佛修行。由于這個緣起,所以決定每晚安排一段時間,講講我對淨土法門的一些膚淺認識,以便使大衆師父對念佛法門加深了解,生起信心,今天講的題目是:

   放下萬緣 一心念佛

   放下什麼?外則宇宙萬有,人我是非;內則身心世界,妄想雜念。這些東西要是看不破,放不下,那就萬般煩惱挂心頭了,又如何能在念佛堂裏自在地念佛呢?合外在的繁雜境遇和內在的煩惱思緒,稱之爲萬緣。

  萬緣所包括的內容很多,但究其主要的,可以說是造成有情生死輪回不息的業因。業遇到種種因緣而産生果報,由于每個人所作的業不同,所得的果報亦不同,但都是自作自受,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它有很強的作用力和牽引力,故稱之爲“業力”。

  我們想好好用功,發心念佛,而心念總是無法靜下來,這就是業力在作怪。佛經上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又說:得到人身猶如“盲龜得浮木”。意謂大海裏有只海龜,眼睛是瞎的,每過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一塊浮木中間有一小孔,在海面上漂流,等到有一天海龜浮出海面時,能恰好地鑽進浮木孔中,這是何等的難遭難遇!我們在六道中得人身的機會就與此相似,非常希有難得!因此,我們一定要珍視自己得到人身的價值,縱有百年叁萬六千日,過一日就少一天,必須認識清楚,空過此生就太可惜了。

  念佛時,務必一切全然放下,譬如平時講話喜歡講是非,做不應當的事,起想入非非的念頭,念佛時要把這種種都放下。念佛——關鍵是一心念。念的含義,同學們都明白,念字從今從心,就是現前一心,一句佛號從心裏清清楚楚地念出來,還要明明白白地聽到心裏去,念念心不離佛,佛不離心,這才是念佛。如果一邊念佛一邊不停地生出別的念頭來,想別的事情去,那還是念是非,而不是在念佛,應達到每一個心念都是佛號。

  爲何要這樣呢?因爲一心不可二用。那麼,一心念佛該如何下手呢?首先要心平氣靜,不急不慢,不可貪多急念,以爲念得越多越好,這樣很容易疲勞,疲則難持久。也不是悠悠閑閑,抱無所謂態度,念多少算多少,那樣佛號提不起來,終則放逸懶散。而是要象精進佛七一樣,安排好時間,從從容容地念,念茲在茲,就容易得一心。

  《像法決疑經》說:釋迦牟尼滅度後,“初五百年,持戒堅固”,比丘持戒清淨,證得解脫,所以正法時期,比丘以持戒而得解脫。“像法一千年,禅定堅固”,像法時期,比丘較注重禅定的修習,以禅定證解脫。“末法一萬年,念佛堅固”,末法時期,比丘大都修念佛法門,以念佛了生死,出叁界。所以,淨土法門得以廣泛地流傳,大家都弘揚修學淨土法門,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

  爲什麼淨土法門會如此興盛呢?其原因是,大家都想離苦得樂,知道人生是苦,要求得到究竟的安樂,然而,現實生活中有種種苦,想舍離之,依世間法是達不到的,所以只有到佛法中求,而離苦得樂最容易、最有效的方法是念佛法門。這一法門非常適應中土衆生的根機,所以千百年來,普遍地流傳著。

  苦有生理、心理與物理等方面的種種不同。

  生理:有生老病死。古往今來,每一個人都逃脫不了這一規律。

  心理:有煩惱與痛苦。大家更是有體會的,如毀譽稱譏等八風。自己時時受他人言行的影響,人家一個不好的眼色,有時會難過一天;見別人壞處,心裏不好受;別人用功,心裏覺得慚愧等等。自己看到別人是這樣,別人看我們也會産生如此多的煩惱。

  物理:是指由社會與環境帶來的痛苦。如:地水火風四大災難。地災,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了幾十萬人,國外發生的地震也時有所聞。水災,如安徽大水災,農田房屋被沖毀,人、畜被淹死。火災,所謂水火無情,世界各地戰火頻繁,具有毀滅性的武器等日益增多,對整個人類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風災,象臺風、龍卷風等,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痛苦。

  這些苦難充滿人世間的每一個角落,未來的世間勢必越來越不安甯。釋迦牟尼佛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告訴我們:“叁界無安,猶如火宅”。要得到究竟的安樂,只有超出叁界,否則無論到哪裏,即使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也難免福盡還墮之憂。

  淨土法門,深契末法衆生之根機。《大集經》中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末法億億人修行,很少有人能夠獲得解脫,其原因是不持戒、不修定,不積極儲備福慧資糧,更何況現在修行的環境遠不如以前,障道因緣甚多。往昔沒有電影、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傳播媒介,交通又十分不便利,出家人修行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與幹擾。可現在的出家人衣食豐足,四事不缺,而內心仍然煩躁不安、苦惱重重,所以唯有念佛才是對治散亂心的最好法門。現在就讓我們以清淨心來至誠念佛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