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是科學且超越科學

  佛教是科學且超越科學

  當今的時代是科學高度發展的時代,是鑽研科學、利用科學的時代。然而就在這科學高度發展的同時,不少人仍持有疑慮,認爲佛教將會受到極大的挑戰和沖擊——認爲談科學就不要講佛教,談佛教就不要講科學,好象佛教和科學是水火不相容似的,把兩者對立起來。尤其是有些佛教徒談到科學更是茫然。然而殊不知我們佛教就是科學的嗎。不但是科學的,且還超越科學。

  從何而談起?

  首先,二者的目標相同,思想觀點更是一致。佛教自釋迦太子放棄王位,半夜偷越王城就是爲了去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後來在菩堤樹下悟道後,又證得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而當今的科學也是想揭開宇宙的秘密,發現宇宙人生的真理,目標都是爲了造福人類,減除人們的痛苦和災難。另外各種宗教對宇宙人生,世間真理無不涉及,無不探索,科學的概念産生于西方,曆史比宗教遲,在西方國家的其他宗教早已對宇宙人生有所探索和解說,如“上帝造人”“耶稣安拉”能拯救人類等等。後來西方人對這種思想不贊成,于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客觀事物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便産生了無神論的科學,如愛因斯坦認爲與科學相沖突的宗教,無論是出于恐懼,還是道德的需要,盡管本身有高下之分,其“所共有的是它們的上帝概念的擬人化的特征”,而佛教恰恰是它不承認任何擬人化的造物主,佛陀更不以造物主自居,佛教認爲,佛陀只能教導衆生離苦得樂的方法,佛陀自己雖已離苦得樂,但卻不能帶替衆生離苦得樂。佛陀是宗教教育家,而不是幻術家及魔術師,他從來不宣稱自己可以“代人贖罪”,只是主張所有人應對自己負責任,因爲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佛教不承認有能夠主宰世界和人類的神靈,一切都是衆生的業感,反對鬼神崇拜,絕非一般要求信徒向虛幻神靈頂禮膜拜的宗教可比,可以說佛教是一種無神論的宗教,這一思想又恰恰與科學的思維方式又不謀而合。

  其次佛教的教理、生活方式、製度就是一些科學的理論。佛教在理論方面,目的不是爲了研究科學,而是針對人們的“苦”字下功夫,進而追溯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真理,在揭示這真理的過程中所闡述的論點,就是一些先知先覺的科學論段,如對于宏大宇宙的觀點:宇宙之大無邊無際,世界數目之多,不可甚數,只能用恒河沙數或微塵(空中塵埃)數來形容,即恒河沙數的世界,或微塵數世界,當然恒河有多少沙粒,空中有多少塵埃,誰也說不清楚,在這些世界不光是地球上才有生命(佛教說的衆生),還有許多其他世界(佛教稱他方世界)也有生命,如佛經中講的東方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同時還有觀世音菩薩,大勢致菩薩,以及無量無邊的佛教徒聽阿彌陀佛說法,又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描寫,“從是(地球)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這些世界卻又不是永遠不變的,而是成壞不停,有的已壞,有的已成,有的正壞,有的正成,有的將壞,有的將成,他們都是在因果連續,消長不停;這宇宙世界就時間來說沒有開始,沒有終結,曠遠綿邈,無始無終。這就是早在2500多年前佛教對宏觀宇宙世界提出的科學論段,科學的發展也證實了佛教對宏大宇宙說法的真實性,而近代科學家才說地球和太陽經過多少年終要毀滅。但還沒有講到以後怎樣才形成新的世界。又佛教在微觀方面,佛陀時代也有深入的揭露,在佛教的毗尼日用中,有:“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食持此咒,若食衆生肉”的句子,在西元前六七世紀,佛陀用慧眼一看,便知水中有無數的微細生命(佛教八萬四千指多,蟲指細菌,微細生命),直到科學發達顯微鏡出現的近代,才進一步證明了佛陀境界在2500多年前就進入了高科技時代了。

  佛教不光是教理上是科學的,而生活方式上也是科學的,首先佛教對人們生病的問題就持科學的態度,病也分叁種情況:1、如果屬于孽障這方面的病,這種病可能通過誦經、佛事就會好;2、如果是四大不調帶來的自然的病,那就必須得請醫用藥治療,在佛陀時代,有一比丘生病了,佛陀親自給他換藥擦洗等;3、如果孽障太重的病,那就無法治療。因此佛教不象有的宗教強調的那樣,生病了不需請醫,不需吃藥等等,這佛教在教理上首先就客觀科學的分析了人生——即人有生老病死。其次在生活的一些細節上就是科學的,如在人很重要飲食問題上,佛製比丘定量食、定時食,這就是我們現在醫學上所說的科學飲食要定時定量,生活有規律,不能暴吃暴飲(至于過午不食,那也有他一定的原因,這裏就不講了)。還有在經書經常見到“飯食經行”這樣的句子,就是說吃了飯應該走一走,就相當于吃了飯散步似的,正如大家常說的“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又有早在2500多年前佛教就有漱口的習慣,嚼楊支(當時沒有牙膏,只用一種樹枝來咀嚼)來漱洗。值得一提的還有佛教提倡的“素食”,現在許多書都在談論素食對身體健康,少生病是有極大好處的,是科學的。總而言之,從佛教的生活方式看,雖然佛教創建的時候沒有科學,但他的超前意識已經與科學不謀而合了,完全就有科學的意識貫穿于其中。還有佛教的製度也有他一定的科學性,如佛教作法時的羯磨製,就是一個民主製的科學製度,現在的政協會,議會等就是這一製度的體現,開會表決一個什麼事,必須一定的人員到會才行,否則不生效。

  佛教是科學的這不再多說了,就是在科學界內部的科學家也不得不承認,如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說過:“如果有一個能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又如現代科學家沈家祯博士也說:“我本個是個科學家,但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認爲佛法與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佛教不但是科學,而且還超越科學。

  佛教自釋迦牟尼在菩堤樹下悟道後,就證得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洞察得了了明明,如理如量。以及對人們的過去未來都了解清清楚楚,這叫住實相,即萬物之本質、自性——它超越了一切語言文字,邏輯思維,即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在教內無所不知,佛陀是智者、覺者,對宇宙人生一切皆知。當時佛陀的智慧,神通皆是世人所不能及和其他九十六種外道所不能比的,這完全是大大超越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也並非現在的科學技術能比擬和相提並論的,並且也是科學摸不著頭腦的問題。如我們佛教徒往生火化後有舍利子的問題,有的居士往生後有佛陀放光接引問題,或出現瑞相問題,神通問題,禅定問題,有念咒能治病,趨邪等等的問題都是有待科學解釋的,科學要把佛教的這些問題搞清楚,又不知道要多少年,或者能否搞清楚都是問題,科學界還更沒有意識到:究竟的真理已經超越一切語言文字、邏輯思維。原因就在于科學主要是借助于人的感官觀察和儀器測量,它的發展研究也只能局限表面現象的範圍,即用現象去解釋現象,未能深入現象後面的本質,不能了知緣起無自性的實相,都是依靠人的感官分別妄念去研究,這就猶如火堆上不斷上升的煙,離火越來越遠,越來越分散,最後不知源于何處,不能了解事物本質真理。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以前我們研究科學只知道向外鑽研,不知道向內部——向人體內部去研究,實際人體內部就是一個尖端的科學,人類靈魂的存在不敢否定;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沒有宗教的科學瞎子。”我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已說過:“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以補科學之偏,彌補法律之不足。”因此佛教是具有科學的一面,又並非科學所能比擬的。就從他涉及的範圍就比科學大得多,哲學、教育、醫學、藝術、建築、文學、語言等等,他完全是超越了科學以外的意識形態。

  最後,我們既然知道了佛教是科學且又超越科學的,那我們就要擺正對科學的態度,首先我們作爲學佛、信佛的人在思想就不要反對科學,或者不接受科學,如果反對,或不接受那就是錯誤的思想,這裏我就想起98年,在南京棲霞山護送佛牙到緬甸去,我經常聽一個給我們翻譯的少校講,他們國家落後,他們永遠罵幾個佛教長老,原因是在五六十年代,他們國家就准備向法國引進製造玻璃的先進技術,可是他們在河邊試驗,因爲一爆炸就炸死許多魚,于是,幾位長老就向國家強烈要求,不許引進這種技術,它是殺生的,于是他們國家就不引進這個科學方面的技術,使他們國家比先進國家落後近百年。你說這不接受科學,給國家帶來損失多大,我們不管他是什麼,他還是人爲的,看我們怎樣利用。其次我們對科學和佛教之間也要擺明態度,佛教是科學的,但不一定科學都是佛學的,佛教是釋迦牟尼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證得的實相,而科學呢,卻還是在不斷摸索前進的東西,有的是後一個理論推翻前一個論斷,將來的理論或許會推翻現在的論斷,而我們佛教的理論,從來不會變,佛陀時代是這樣提,2500多年過去了,現在還是這樣提,並且還沒人能推翻,將來還是這樣提,故佛教和科學原則上沖突的,我們要依佛教的。第叁,我們作爲佛教徒都應有責任,把科學發明的一切引導善的一方面來福利衆生,科學本身不壞,要看我們怎樣利用。我們有責任向國家、向人民、向專家勸導,不要用科學來害人。現在科學對人類或社會帶來許多的不利因素,我們看以後怎樣引導。總之,我要用科學來福利社會、人類,抑製不利于社會人類的因素,即我們要用科學的武器在菩提道上添磚加瓦,又要用他來斬妖降魔,爲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早日將娑婆世界(地球)變爲極樂世界而努力。

  Buddhism is science and more than science

  TongRui

  It is ages that science are high …

《佛教是科學且超越科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