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行出家之道 做人天師表 (2003年安居開示節要)

  行出家之道 做人天師表

  (學誠和尚2003年安居開示節要之一)

  □平時不流汗,到戰場上就會流血,平時多流汗,到時你就少流血或不流血。所以平時就要用功,如果平時散散漫漫地過日子,臨命終時,終生空過,一事無成,豈不哀哉。

  □受戒的時候要花一定的心力,安居要花更大的心力,放假就要花特別大的心力。放假不是放逸,放假就是要調整自己修學的方式,境界改變,內心得到調整的機會和時間。就像汽車一樣,開到一定的時間,要去檢修,看發動機是否有問題,動力系統、輪胎是否良好,目的是爲了更好的跑路,不是不開動,更不是隨意亂開。

  □我們出家人修行學佛,修行修什麼,學佛學什麼?修改修正我們的行爲,學習佛的慈悲。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拔除衆生的痛苦,減少別人的煩惱,多給別人快樂。但是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內心會煩惱、燥動,當下就是苦受,若造惡業,未來更苦,這樣越是煩惱越是痛苦,越痛苦越造業。安居期間,越用功辦道,就越起煩惱,如果你起這個煩惱就要遠離、逃跑,那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了,功夫就白費了。修行就是要對治煩惱,要把煩惱轉成菩提,煩惱出現,我們怎麼辦?出現要對治,越對治越出現,越出現越對治,循環著來,我們內心的功夫就增長了。沒有安居,沒有修行,時間空過,多可惜啊!

  

  □年齡小的學僧,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認識的還不夠,這樣更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來保護自己。

  □今年的安居在廣化寺是第一次,對在座大部分的同學來說也是第一次,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萬事開頭難。我們今年做了,鋪墊一點基礎,明年在此基礎上再進步。大家要有這樣的發心,執事法師、教務法師、學僧們,都要有這樣的發心,安居修行是作爲一個出家人的本分事。

  □店鋪工人們幹活熱不熱?煉鐵廠的工人熱不熱?不管怎樣,我們比那些在列日炎炎下工作的人條件要好,我們出家修行用功,不能被天氣熱把我們嚇唬住,六度中的忍辱就包括了耐苦忍,安居不是去哪裏避暑,避暑還叫什麼安居?作爲一個出家人,無論在怎樣的境界下,怎樣的艱難的情況下,無論學教坐禅,自己用功都能用得起來,在出家路上都能走得下去,才會有成就。

  □我們在座的諸位可以說非常有福報,佛學院的同學入學以後,都能夠如法地進行受戒、安居等等,這種因緣是靠大家共同努力而得來的,難遭難遇,一定要非常珍惜啊!

  □我在安居九十天的過程中,很高興地看到同學們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這個進步,就是我們安居的收獲,往後在此基礎上不斷進步,天天都要有進步,要發這樣的大心、大願。

  

  □現在年青的同學,頭腦聰明靈活,身體也很健康,要把時間用在佛法的聞思修上,進步就會很快。如果把這些難得的時間與精力,浪費在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一天一天空過下去,不進則退,損失就很大。常常反省我們追求的是什麼,在佛學院叁年很快會過去,叁年以後怎麼辦?要不要繼續當出家人?不在這個廟當出家人,在別的廟還是當出家人,當出家人日子怎麼過?要不要去調伏自己的煩惱?要不要去行出家法?這些是很重要的問題,也是很現實的問題,必須要深入思考。

  

  □心病與身病是一樣的,如果有煩惱、有問題,要及時治療改正,否則,如同久病不醫就很難找到有效的藥物來治療了,所以說出家時間長的人,走不上去也走不下去的,就是病太重了,死的時候懊惱不已。如果不想做這樣的出家人,出家之始就要有這樣的氣概——做人天師表,天人很聰明、有神通,我們怎麼可能給天人當老師呢?因爲出家有道,內心有法,生命才有意義,才有價值,才能受到社會上的人尊敬,天人也不敢小看你啊!

  

  □每天講自利利他,普度衆生,不是自己關起門來講大話,唱唱高調,麻醉自己,而是要腳踏實地去做。社會上以各行各業爲生存的人們都在拼命地、努力地工作,我們對此要有認識,不能馬虎,得過且過,這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啊!

  

  □不要怕辛苦、怕事情不好做,之所以怕,那都是由于我們內心的煩惱障、業障。需要不斷地消除它們,我們的心態要時常保持健康,時時刻刻充滿智慧,對外在的人事物和對內心煩惱的相狀觀照都要很清楚,遇到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不然很多問題認不清,甚至把很簡單的問題還會搞成複雜化。事實上,事情好辦不好辦,怎樣與人很好地配合,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如何調伏煩惱。

  

  □我們條件都不差,最重要的是解決自己內心的問題,然後需要僧團的每一個成員的素質都提高,提高素質要有一定的質與量。大家都要有學修的內容、行持的內容,對自己都要嚴格要求,才能看到僧團未來的希望。能否做到這些,不在于你的年齡、也不在于你的身體,而在于你的心態,很多小沙彌都能做到而且天天保持樂觀,做不到的原因,大部分是“不爲”,而非“不能”。

  

  □透過安居,每天反省和觀察自己的行爲,我自己都做了什麼、說錯了什麼話、做錯了什麼事,明天怎麼做?明年怎麼做?

  外出參學,如果看到的都是毫無希望的,從而退失信心,這樣倒不如不去。我們要用心去修行,修學如同打仗,要有精力、心力,要向前沖。沒有那種功夫,往外跑的次數越少越好。自己保持一個出家人的基本宗教生活,功夫才能慢慢地上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