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物理學步入禅境:緣起性空▪P2

  ..續本文上一頁。在弦論之中,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過去認爲是組成客觀世界的磚塊的基本粒子,現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種“音符”。多種多樣的物質世界,真的成了“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物理學到此已進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

  有人會想,天啊!物質都不是客觀實在了,那麼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實在的嗎?回答是,有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就是實在的。我們根據二十世紀自然科學的進展,可以用關系實在來取代絕對的物質實體,即主張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質構成的實體,而是多種潛在因素緣起、顯現的結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爲根據,是一系列潛在因素結合生成的。“現象、實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組本質上不可分離的關系結構中”[4]。

  哲學家們在論述“關系實在”時使用的哲學辭彙對你可能生澀難懂,我們還是用例子來解說。

  我們看見一束紅光,這是一個事件,是一個“果”。這個果是由多種因緣聚合而産生的。首先是光的波長值,借用哲學家們熟悉的語言,這是“第一類性質”,這類性質還有如物體的廣延性等,是物體自身內在所固有,它既不依賴于觀察者,也不依賴它物,也就是說,它是無對而自行確立的。我們把這些第一性質又稱爲“因”。其次,我們還需要具備一些其他條作,如眼睛正好睜開,沒有色盲,往正確方向看,以及眼與光源之間無障礙物,等等。我們把這些條件稱爲“關系參量”,又稱爲“緣”。這些因緣聚合産生了紅光這個果。“紅色”這類顔色性質是“第二類性質”,其存在至少部分地依賴于觀察者。“關系實在論”就是說,關系參量是不可消除的,沒有它們,就不會有“看見紅光”這個果,因而是實在的。

  再舉一個更清楚的例子。要得到一顆蘋果樹,首先要有一粒蘋果的種子,這是“因”。但是單靠這粒種子也不會長成一顆蘋果樹,比如把種子放在倉庫裏,無論放多久也不會長出樹來,所以單有因是結不出果的。一定要將種子放在土壤中,並且要有適當的水分、陽光、溫度、肥料等等的配合,種子才會發芽長大,最後長成一顆蘋果樹,結出蘋果來。這裏的土壤、水分、陽光、溫度、肥料等等,就是“緣”。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適當的“緣”,在因緣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來。

  緣是許多的配合條件。 緣有好緣,也有不好的(“惡”)緣。因此即使是同樣的種子,結出的果也就很不相同了。比如,把種子放進貧瘠的泥土裏,或者施肥不夠,蘋果樹必然長得不大,結出的蘋果也不會好吃。假如把種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加上細心照料,結出的果實就會香甜好吃。由此可見,同樣的因遇到不同的緣,結出的果便會很不相同。同時,由于緣是由很多條件配合而成的,所以緣會不停地變化著。既然緣會影響果,而緣又在那麼多條件配合下産生作用,假如某個條件改變了,甚至消失了,那麼果便可能不再存在。在蘋果的例子中,如果天旱缺水,蘋果樹便會因之枯萎。所以當因緣散盡之時,果就會滅。換句話說:“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

  有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以上這些關于蘋果的文字,是轉述潘宗光《佛教與人生》[5]一書有關緣起法內容。所謂“關系”者,“緣”也,“關系實在論”其實與佛學緣起說的基本思想一致。

  ·男人--如何讓女人尖叫 ·補腎、強腎--特效秘方 ·夫妻生活幸福秘訣(圖) ·前列腺--男人的煩腦! ·糖尿病---康複奇迹! ·高血壓--治愈不複發! ·鼻炎--鼻炎--神奇妙招 ·痛風--痛風--最新報道 ·肝病--最新突破! ·腰椎病--在家輕松治療 ·前列腺炎--如何根治

   ·補腎--強腎--男人必看

  鳳凰佛教 > 專題 >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 > 靈山會場 > 佛教與科學 > 正文物理學步入禅境:緣起性空2009年03月28日 20:25鳳凰網華人佛教頻道【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評論11條

  總之,在二十一世紀開始的時候,以弦論爲代表的物理學真正步入緣起性空的禅境了。回頭再看一下本文起頭的那則消息,不難明白爲何人們難以聽懂霍金的那麼生動的報告,原因就是物質是實體的觀念在人們的心中太執著了!

  佛學認爲物質世界的本質就是緣起性空。藏識海(又名如來海)是宇宙的本體。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風緣引起的海上波濤,換言之,物質世界就是風緣吹奏宇宙本體産生的交響樂。

  《入楞伽經》雲:“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流鼓冥壑。無有斷絕時。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這句偈語說:譬如一個大海,風平浪靜,澄然湛寂,當陣陣烈風吹來時,使平靜的大海,生起重重無盡的浪波,從此便如萬壑怒號,天地晦冥,再沒有停息澄清的時候了。宇宙的本體-藏識海(如來藏)本是澄然湛寂,隨緣常住而不變的。因內外境風的吹蕩,便使寂然清淨的本體,隨變爲浪潮起伏,跟著生起前面七識的種種作用。由此波浪互相撞擊,奔騰澎湃,便轉生一切境界,而無有止境了。如經文所說:“青赤種種色。珂乳及石蜜。淡味衆華果。日月與光明。非異非不異。海水起波浪。七識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轉引自[6])。這句偈語說:須知世間種種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礦物,林中的植物,與天上的日月光華等等,追溯根源,也都是由如來藏識一體的變相。這些物體和藏識,在本質上並非相異,可是當它們形成爲萬物之後,卻不能說與心識的作用是無異的了。譬如海水既然轉變成爲波浪,波浪的形式與作用,和整個的海水便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還是由海水所轉變而來的。由物的方面來說,萬類的分齊差別(分化和歸類)也都是從此一體所化生。由心的方面來說,七種識的分別作用,也都是由如來藏識所轉生。又因心與物的和合,發生世間種種事情,于是本來澄清的識海,便永無甯日了。(按:青赤等種種物色,是指眼根色塵的對象。珂佩是指耳根聲塵的對象。乳及石蜜,是指鼻根香塵的對象。淡味衆華果,是指舌根味塵的對象。日月與光明,是指身根觸塵的對象。)

  這裏海水與波浪的關系,正是弦與音樂的關系。它們也正是物質世界與宇宙本體的關系。當我弄懂了這個道理的時候,心裏充滿了敬畏和震撼。讀到這裏,你可能感到:“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1]施太格缪勒:《當代哲學主流》,第536頁,商務印書館,1992年。

  [2]羅嘉昌:《從物質實體到關系實在》,序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3]B.格林:《宇宙的琴弦》,李泳譯,湖南科學技技術出版社,2005年。

  [4]羅嘉昌:《關系實在論:綱要和研究綱領》,載《場與有》(一),第78頁,東方出版社1994。

  [5]潘宗光:《佛教與人生》,複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6]南懷瑾:《南懷瑾選集》,第九卷《愣伽大義今譯》,第叁章,複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作者簡介:

  朱清時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校長

  

  

《物理學步入禅境:緣起性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