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衆緣和合”,平息“金融海嘯”

  “衆緣和合”,平息“金融海嘯”

  二○○六年于杭州、舟山舉行的第一屆世界佛教論壇以“和諧世界,從心開始”爲主題,既抓住了佛教最具特色的心靈資源,又契合當今世界以“和諧”與“合作”謀求永久和平的時代潮流,因而在海內外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第二屆佛教論壇以“和諧世界,衆緣和合”爲主題,從佛教的核心教義——“緣起法”爲基點,五十多個國家的佛教界、學術界、企業界、文藝界及政界領袖歡聚一堂,開壇演講,共同尋求建立“和諧世界”之道,令人贊歎!

  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打破了世界的和諧,令各國金融體系岌岌可危,令日本官員發出“不亞于向日本投向第叁顆原子彈”的驚呼,令美國總統奧巴馬爲失業率之高而“大爲震驚”,令打工仔人人自危,上班時感到極大壓力,時常擔憂“幾時輪到自己”……負面情緒彌漫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更令人憂慮的是,近期有關“第二波金融危機”可能爆發的驚呼頻頻見諸報端……所有這一切都向人們展示著「金融海嘯」的威力。面對金融危機,佛教可以做些什麼?本次論壇主題有助于人們化解“金融危機”嗎?答案是肯定的。

  “諸法從緣生,緣謝法即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1]這便是佛教中有名的緣起偈。緣起偈可以從如下五個方面形象地說明,“衆緣和合”是平息“金融海嘯”的法寶:1、惡緣聚會,危機成因;2、善緣聚會,化解危機;3、緣散則滅,無限希望;4、順逆隨緣,自在快樂;5、因緣相依,共生共榮。

  惡緣聚會,危機成因

  緣起偈中“諸法從緣生”告訴人們,宇宙、人世間的萬事萬物(如健康、花開花落、金融海嘯等)都不是憑空産生的,而是由種種條件(因緣)和合而起,條件具備則有,即“諸法從緣生”。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也是如此,它是由種種惡緣聚集而成的。産生“金融海嘯”的主因只一個字——“貪”。貪婪使得人們的心靈深處如同海嘯一般,産生劇烈的變化,令人生出種種顛倒夢想,引發“金融海嘯”形成的衆多助緣:一些發達的國家無中生有地「發明」出令人眼花撩亂的金融産品,自鳴得意地做起無本的買賣;金融機構無節製的利用金融杠杆,一元的産品,可以做成十元,甚至幾十元、上百元的生意規模,欣喜若狂地做起一本萬利的生意;金融業的精英們不負責任地推銷高風險投資,沾沾自喜地拿著豐厚的紅利獎金;普通民衆千方百計地從銀行貸款來買房、炒股、投資,心安理得地超前消費,做起繁榮盛世的美夢。虛假繁榮就這樣在社會各階層的顛倒夢想中逐漸建立起來,而且這個夢愈做愈美、愈做愈大。等大家從發財的美夢驚醒時,爲時晚矣。

  善緣聚會,化解危機

  從本質上講,紙幣、股票及其它金融産品不過是一紙空文,其本身的價值極小。只有當它恰如其分地反映物質財富增長的真實狀況時,才能夠賦予它特定的價值。因此,社會繁榮的基石依然是社會所創造的堅實財富,而非依靠發紙幣、炒股票和玩金融産品。依據佛教的緣起法,世間一切事物皆是因緣所生,世間的財富也不例外。佛教認爲,財富主要來源于如下叁方面:1、大自然界的生力:一年四季,土地給我們提供五谷蔬果等豐盛的食物,大地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2、衆人的努力:社會大衆通過辛勤勞動,能夠創造出財富;3、技術革新﹕提高生産力,使得財富創造能夠更有效地進行。由此可見,遠離顛倒夢想,以勤懇而腳踏實地的態度來對待工作,創造財富,才是化解「金融危機」的善緣,也才能確保社會的真正繁榮及人生的安定。

  更重要的是,既然一切均由“衆緣和合”而生,所以沒有一個常住不變的本體。若能領悟佛陀“空”的智慧,便能了知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均是變化無常的,只要改變因緣,一切都可以改變。換言之,面對“金融危機”,我們不僅應該學會珍惜和善用因緣,而且應抓住機遇,積極創造善緣,以期早日結束這場來勢凶猛的海嘯。

  緣散則滅,無限希望

  宇宙間一切事物(包括人生)皆依照一定的規律運轉,生生不息。人們因爲只能看到事物表面的現象,無法看透組成事物的各種元素不斷變化的本質,因而總以爲親眼所見、親身經曆的事物都是真實不虛的,執著由此而産生,煩惱隨之而至。然而,世間的任何事物有生必有滅,都處在無常變化之中,這就是佛教所說的“緣散則滅”的道理。叁千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有“成住壞空”;叁界中一切有情的心都是“生住異滅”;卵、胎、濕、化四生之生命都有“生老病死”……宇宙萬有、有情無情,凡有始必有終,無一例外,都受「緣散則滅」這一規律的支配。

  若能明白緣散緣滅這一道理,學會用無常變化的觀點來看待事物,將爲我們戰勝“金融危機”帶來無限的希望,畢竟“金融危機”也是由種種條件組合而成,因而不可能一直存在,。換而言之,即使是“金融海嘯”也總有過去的一天。春天到來之前是嚴冬,但嚴冬一定會過去,迎來陽光明媚的春天。同樣道理,無論我們現在面對何種困難,總有雨過天晴、柳暗花明的一天。否極泰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也,自古周而複始。這就是佛門中常講的禍福不二的道理。因此當我們正在遭受“金融危機”時,如果能以佛教的因緣觀來看待,將會爲我們戰勝危機增添無限的勇氣與信心。

  順逆隨緣,自在快樂。

  “衆緣和合”要求我們了知緣生緣滅的自然規律,學會隨順因緣(如自己所擁有的資源)、隨順各種條件之間的關系而決定我們的行止(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活在當下,盡力而爲,如果以此爲准則,必能順利地走出“金融危機”。

  農夫與驢的故事形象地闡發了這個道理。一天,農夫心愛的驢掉進了一口枯井裏,他嘗試了各種方法,忙碌了幾個小時,都沒有把驢從井裏救出來,最後他不得不放棄。然而,井裏傳來驢子斷斷續續的哀嚎聲,令農夫傷心不已。于是他請來左鄰右舍幫忙,決定盡快將井中的驢子用沙土埋掉,以便減少牠垂死掙紮的痛苦,早早解脫。一鏟鏟泥土落入枯井中,打在驢子背上,令它痛苦萬分,但它出于求生的本能,就一直不斷地用力抖掉打在身上的泥土,然後踏到泥土上去……大家忙碌了半天,枯井終于被填平,傷痕累累的驢子也跳出了枯井,獲得新生。 

  故事中的枯井,猶如目前人們不願面對的金融危機;落入枯井中受傷的驢,猶如這次金融海嘯中受害的“苦主”;農夫請左鄰右舍幫忙,猶如各國政要推出的巨額救市方案,希望早日了結這埸危機;打在枯井中驢背上的泥土,猶如金融海嘯後人們必須面對的各種考驗。落入深井中受傷的驢,想一下子跳出枯井,比登天還難;同理,這次金融風暴影響既深且廣,苦主們想很快從困境中解脫出來,不比這只驢從深井中跳出來得容易。即使人們盡力往井中填土,深井中的驢若失去求生的勇氣,只知傷心流淚,而不作任何努力,勢必早就葬身深井之中;同理,即使各國政府花最大的力量去振興本國經濟,深陷金融危機泥淖中的苦主們,若整天只知怨天尤人、悔恨悲憤、唉聲歎氣,以致放棄努力,就實實在在地成爲了金融風暴的犧牲品。 

  其實,身陷絕境的驢,只要不放棄求生的意志,不斷地動動腳,堅持不懈地抖落打在身上的泥土,便能走出困境;同理,盡管我們正面臨金融危機的煎熬,若人人都能正確看待所處的環境和局勢,以平常心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勤懇而踏實地工作,專注于當下這一刻做的事,便能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趨勢也會逐漸好轉起來。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一定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如果我們能從這次金融風暴中學會反思,汲取經驗教訓,以冷靜的心觀察事態的發展和變化,並做出理智的判斷和行動,如此,輕松平和的心態自然生起。正如達摩祖師在《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中告誡人們的,“衆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于道,是故說言隨緣行。”

  因緣相依,共生共榮

  宇宙萬有、一切條件,從表面看起來雖是相對獨立,甚至是毫不相幹的,但是緣起法告訴我們,事物之間的關系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這首偈頌闡明了事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小到微塵,大到宇宙,萬物皆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因果果,變化無窮,生生不息的。事物與事物之間相依相賴的關系恰似一個錯綜複雜的網絡,跨越時空,把有情和無情世間交織在一起,彼此既相生相待又互相製約,形成一個統一而又多樣的世界。目前的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說明。

  由次貸危機而引發的金融海嘯,其中心在美國,然而歐洲、日本、中國、英國等國家卻不得不投入巨額資金來救市;金融風暴使得通貨膨脹加劇、經濟增長放慢、大批中小企業倒閉,“就業危機”在全球經濟衰退中悄然而至。據國際勞工組織預計,2009年全球失業人數將高達5100萬,而中國今年只有36%的大學畢業生能夠找到工作。若失業率繼續攀升,更多消費者會無法償還銀行貸款,引爆另一場信貸危機。深陷金融危機泥淖中的苦主們,因其資産縮水而一直處于緊張、焦慮、暴躁的狀態,有的甚至有自殺傾向,引發“心靈危機”。

  以上分析足以說明,處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化時代,隨著科技的突破、貨物的流通、市場的擴展,實際上各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依相賴、共生共榮的局面。換而言之,小到個人,大到國家,皆交織在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網絡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們只有忘記小我,擁抱大我,從全球發展的角度出發,尊重“市場規律”,順應潮流,珍惜和善用各種因緣,隨緣去做有利于自己和衆人的事,才能度過難關,徹底平息“金融海嘯”,走向共榮的富裕之路。

  綜上所述,本次論壇的主題——“衆緣和合”能夠使人們了知:惡緣聚會是這次“金融危機”的成因,那麼化解之道便是聚集善緣。對于仍受“金融危機”之苦的人而言,緣散則滅能使人了知,“金融危機”也是無常的。這不僅使人們勇敢地面對金融風暴,而且給人們戰勝這場危機帶來無限希望與勇氣。最重要的是,在化解“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應學會“順逆隨緣”,這樣便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自在快樂。最後,這場“金融危機”深刻地向世人演示了“相生相即”、“共生共榮”的道理,爲世界各國連手合作戰勝金融危機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此說,這次論壇的主題——“衆緣和合”,即是平息“金融海嘯”的法寶。

  作者簡介:

  釋智慧,香港大嶼山寶蓮禅寺住持。

  

  

《“衆緣和合”,平息“金融海嘯”》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西藏死亡藝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