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大衆的觀世音信仰
內容摘要:中國佛教的觀音信仰在曆史上源遠流長,至今在教內外仍發揮重大影響。它體現了深厚的人道精神,具有巨大的普世價值和積極的實踐品格。觀音菩薩“法雨普施”的無差別的普遍濟度,對于貧弱者的關愛,對于現世苦難“聞聲往救”的擔當感、緊迫感,等等,都是人類人道思想的寶貴遺産,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觀音和觀音信仰是中國佛教信仰的主要內容之一,具有極其豐富的內容,對曆代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文化影響十分巨大,其影響更遠及于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傳佛教流傳的國度,如今更隨著佛教廣泛弘傳而傳播到世界各國。作爲中國人在曆史上的文化創造,觀音和觀音信仰具有巨大的普世價值。
(一)觀音本是大乘佛教的菩薩,傳入中國後,曆代中國人在本土思想、文化土壤上加以發展、創造,這是古代中國與古印度和中亞文化交流的成果,顯示古代中國人勇于和善于接受外來文化並加以創造、發展的精神。
(二)中國的觀音和觀音信仰,具有巨大的普世價值,是全人類值得珍視的精神財富。
觀音和觀音信仰體現了深厚的人道精神,特別是其中體現的“法雨普施”的無差別的普遍濟度,對于貧弱者的關愛,對于現世苦難“聞聲往救”的擔當感、緊迫感,等等,都是人類人道思想的寶貴遺産。
中國的觀音信仰把本土傳統倫理包容其中,打通出家與在家的界限,反對保守的僧侶主義,不僅有助于更廣泛地弘傳,也更豐富了它的內涵。
(叁)中國觀音信仰內容極其豐富。包括經典裏的“救苦觀音”、“淨土觀音”和密教各種觀音,中土更發展楊柳觀音、送子觀音、白衣觀音等各種各樣的變形觀音,各有獨特形態和內容,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倫理價值。
(四)中國是多宗教、多種信仰的國度。觀音被吸收到其它宗教之中。宋代以後勃興的各種民間宗教幾乎都把觀音作爲供奉的主尊。這也顯示了觀音在中國宗教生活中的極其重要的地位。
(五)中國的觀音信仰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儀軌和風俗,如稱名、憶念、誦觀音經、頂戴經、像、造像(繡像)、吃“觀音齋”、拜觀音忏、誦觀音咒等。他們作爲傳統的宗教生活內容,更適應中土民俗和心理。
(六)觀音和觀音信仰在中國影響巨大而深遠。自晉、宋之際廣泛流行,明清時期更形成“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局面。觀音道場遍及全國;城鄉家家戶戶供養觀音聖像成爲風習。
影響更廣及于哲學、文學、藝術等各文化領域。
(七)中國佛教的觀音信仰是寶貴的文化財富,值得認真研究、繼承。
作者簡介:
孫昌武,南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