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深圳弘法寺佛教修學體系建設刍議——以聞思修叁慧爲中心

  深圳弘法寺佛教修學體系建設刍議——以聞思修叁慧爲中心

  修學體系建設一直是中國佛教界的一個最重要的傳統。佛教傳入中國並紮下根來,最終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份之一,無疑與它的修學體系有著重要的聯系。正是佛教的修學體系有獨特的特點,因此培養了無數的高僧,也把中國佛教的核心精神確立起來,使之成爲中國佛教的法寶之一

  一、中國傳統佛教的聞思修叁慧

  傳統佛教的修學體系,有戒定慧叁學,這是佛教最基本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之有學有修的體系之學。此外,在佛教理論中,還有由聞思修叁個部分組成的慧學內容。本文主要討論聞思修叁慧體系,作爲文中的主題,試圖進行闡發。

  佛教以慧學爲其特色,並把慧學作爲區別其他外道之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故佛教認爲,欲取智慧,必要學修,聞思修叁者織成了佛教慧學的基礎,成爲每個佛教徒必學的法門。所謂的“聞思修”,就是學佛要聽聞教法,思維義理,落實在修行叁個方面。因爲這是佛教慧學的基礎,所以叁者統稱“叁慧”。

  《大毗婆沙論》卷九十五雲:

  “聞所成慧者,謂于文義如理決擇;思所成慧者,謂不淨觀、持息念及念住等;修所成慧者,謂暖、頂、忍、世第一法、現觀邊世俗智、無量、解脫、勝處、遍處。”

  可知,叁慧包含了佛教的教義理論與修行實踐,是佛教理論與實踐之統一。

  在佛教的經典裏面,聞思修始終是諸佛菩薩專門強調的學修之處。《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一就說: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應淨修持身語意戒。何以故?爲欲引發聞思修故。以方便力化諸有情,以般若力降伏衆魔,成就願力行不違言。”

  這裏明確指出了,聞思修就是要以方便法門來攝諸衆生,用佛教的智慧卻除諸魔,以此來取得成就。《深密解脫經》卷第四雲:

  “觀世自在菩薩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薩雲何學此諸學?”佛言:“觀世自在,有五種觀法學此諸學。何等爲五?所謂依諸波羅蜜說法,依菩薩藏初至心信。次有十種法行,如實修行聞思修慧智故。護諸菩提心故,親近善知識故,不休息修行一切諸善根故。觀世自在,是名菩薩學諸學事應知。””

  “觀世自在”是觀音菩薩,佛向觀世音菩薩解說了聞思修的特點,強調修行要發心,要向有高行的人請益,不間斷地修習,磨勵自己,開發智慧善根,這是菩薩行的重要學習方法。 

  中國佛教更是以願力成就菩薩行而著名的大乘佛教,就像觀世音這樣的大菩薩也要如實修行聞思修叁慧之學,何況凡俗之庸才,更要以菩薩的行願爲所學之處,以做菩薩爲大志願和大成就。因此,中國曆代祖師都看重聞思修叁慧之學。

  《大乘義章》卷十〈叁慧義〉雲:

  “經中或時名聞思修,或複說爲聞思修慧,通釋是一,于中別分義有寬狹。若當直言聞思修者,其義則寬通一切。通一切中,始受行法,通說爲聞;于所聞法分別簡擇,通名爲慧;依法正行,通說爲修。若當說爲聞思修慧,其義則狹,局在般若,不通余行。就般若中,受教名聞,生解名爲聞慧;簡義名思,從思得解名爲思慧;進習名修,從修得智名爲修慧。”

  聞思修叁慧之學,可大可小,可寬可狹,從大的講,就是通一切法,從一切法中聞見事實,進行抉擇,再依法修行,是名爲寬。從小的講,就是佛教的慧學,從佛教的教義中受聞佛法,對佛法的道理進行簡擇思考,最後從修證中得到啓悟。

  聞思修叁慧的學習與證得,不僅可大可小,而且還可以見佛與得平等心。《大寶積經論》卷第二說:

  “如是見佛者,聞思修等。”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二雲:

  “以得聞思修慧力故,利益衆生相違怨等所不能障故。”

  《佛地經論》卷第二曰:

  “以聞思修等,漸次而遊,叁所緣大。謂于諸衆生其心平等,即于一切有情得自他平等,以大慈等平等方便故。”

  正是聞思修叁慧的功能有重要的功效,能夠讓佛教徒獲得自他兩利的覺悟,與佛看齊,使之在二千余年來的佛教史上一直流傳不絕,唱響于今。

  總之,聞思修作爲佛教的叁慧之學,在佛教理論與實踐的修學體系中具有重要意義。佛教是智慧之學,學佛之人就是要通過了解佛教的道理,按照佛教的規矩,學做佛教人,並把因學佛而帶來的體會與認識正確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使自己的心靈境界得到提升,生活品質因此而得到改善。特別是在精神生活方面能夠更加自由與超脫,真正做到一個大自在的人。由此可見,聞思修叁慧是佛教徒學佛的基礎。衆生只有通過聞聽佛學,思考抉擇,修行覺悟,最後才能解脫自己與普渡衆生,真正實現利益衆生,自利利他的悲智宏願!

  二、深圳弘法寺的叁慧體系的建立

  深圳弘法寺始建于1983年,1992年完成主體建築並舉行開光大典,經政府批准正式對外開放,佛門泰鬥、禅門臨濟宗四十四代傳人本煥長老爲寺院開山方丈。在本煥長老的帶領下,經過兩序僧衆15年來的共同努力,弘法寺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寺院現已建成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臥佛殿、禅堂、弘法大樓和相關配套用房等,總占地面積爲3761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爲37000平方米,是深圳目前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一座佛教寺廟。弘法寺由于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具有毗鄰港澳的獨特優勢。因此,與全國各地和東南亞佛教界聯系密切,信衆不斷增加,已成爲我國最富有活力的佛教寺院之一。

  我們認爲,弘法寺作爲一座現代寺院,它的宗教功能與傳統寺院相比一樣都不可缺少。同時,也是更重要的是,它還應該根據此時、此地、此情的特點,對當代佛教做出更多的思考與回應,爲當代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聞思修叁慧是一個體系,叁者之間既有前後遞進的關系,即有聞方有思,有思才能修,有修才能證,叁者所歸,應有體悟。同時,叁者又是一個相互不離,互相觀照的關系,聞爲思體,思爲修證,聞所見修,思所證修,修證得見,法法不離。叁者圓融一味,方能得以提升境界。自佛教建立以後,聞思修叁慧體系一直在學修一體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提升佛教徒素質,改善人心,弘法利生與服務社會方面有著其獨特的特點。

  進入當代社會,聞思修叁學體系的功能與作用依然不可缺少,反而需要更加強化與得到更好發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說:

  “若因精進,起聞思修,則名爲智。又因精進,修蘊善巧,處善巧,界善巧。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能知四谛善不善法。煩惱勝劣,黑白諸業,微細觀察,皆名爲智。若因禅定,修四無量,是名爲福。若因禅定,修行般若,及諸善巧,則名爲智,是故菩薩。能大饒益一切衆生,于諸佛刹大衆會中,而爲師首,普能隨順一切諸佛,轉正*輪,能自調伏,亦能調伏一切衆生,令其速入一切智道。菩薩成就如是種種殊勝因果,即能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般若智慧是大乘佛教六度到彼岸的津梁,也是衆生學佛修佛的所依,在現代世界,衆生需要佛法的薰聞,聞思修叁慧對衆生的學修和境界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幫助。所以在當代社會我們仍然要提倡聞思修叁慧的學習,鼓勵信衆進入更高的境界。爲了愛國愛教和弘法利生的續轉*輪的偉業,爲未來的佛教發展摸索出一條成功的經驗。

  弘法寺一直注重寺院僧人與居士的學習教育活動,並把它作爲一個製度化的經驗而加以總結與推廣。弘法寺內有當今中國佛教的泰鬥和禅門宗宿本煥長老,他老人家出家八十年一直注重聞思修叁慧的學習與推廣。本煥長老今年已經一百零叁歲,出家以後就以《華嚴經》所說的“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祖訓爲宗旨。他一生踐行佛法,從事弘法利生的偉業。每天清晨四點,本煥長老就起床誦經。他每天通讀《普賢行願品》數遍,書寫《普賢行願品》,率先垂範,帶動弟子,榜樣作用,是爲人先。

  《佛說法集經》卷第叁雲:“于一切法中無有疑心,而常求于聞思修慧。”弘法寺在本煥長老的領導下,製定了以聞思修叁慧爲中心的學習教育製度,其目的就是要加強信衆的正信。通過聞思修的體驗,有了佛教的正信,就能抵禦不正確的信仰,以此來保持佛教的純潔性,做好續佛慧命的大事。本煥老人家非常注重弟子和信徒的學習教育,要求弟子們要熟讀經書,居士要學習佛教的理論,參禅打坐更是必不可少。只有廣聞、深思、多修才能取得菩提境界,最後成佛。

  近年來弘法寺製訂的《弘法禅寺規約》中也強調修學的重要:

  “隆紹佛種,……可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矣。續佛慧命,侍養承接,正法久住,增益廣大。佛陀說法鹿苑開人天,教門義龍,貴順時宜,教觀機緣,由漸入頓,由頓入圓,提攜叁界出愛纏。具大慈悲,誨人不倦。說法平等,無有高下。今僧從師聞法,善持不忘,流傳聖教萬萬年。”

  在現代寺院裏面,佛教文化的研習與弘揚是當代佛教界裏的一個重要的活動,佛教界如何去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是佛教對社會與衆生所負的重要職責。《弘法禅寺規約》強調:

  “寺院文化,……經藏輝煌,佛祖命脈所寄也。貝葉黃卷,叁藏聖教,是爲法寶。以護持聖教爲念,良以講經代佛宣法,人天拱聽,萬衆歡喜。佛化世間,慧命攸關,刻印經典流通,法音廣達世間,乃興起佛法之第一大事。與其畫柱雕梁之多多益善,不如黃卷赤軸之源源不竭。利益後人,誠非淺鮮,功德無量。”

  爲了推動弘法寺的學習教育事業,將聞思修叁慧的活動正常化,弘法寺在組織建設上設立了以教育學習爲中心的“弘法研究所”與“弘法文化出版中心”等部門。推行“佛在人間,教化衆生,傳播佛法,僧俗受益。媒體電視,書刊雜志,宣傳佛教,唱響法音。辦好《弘法》,揚我禅林,發行《文庫》,接引有情。梵樂一曲,天上稀有。明窗淨案,書畫寫真。古教照心,今煥叢林。”

  同時,廣聘教內外法師與專家學者來寺舉辦講經與講座的活動。許多知名的法師與專家都曾經在寺裏講學說法,讓廣大的僧衆與居士聞聽佛法,增長見識。弘法寺創辦《弘法》刊物,發行《弘法文庫》,刊登對佛教有所思考的作者文章,出版有益佛教徒的讀物,啓發廣大佛教徒的思維,幫助他們走上覺悟的道路。弘法寺還鼓勵僧人和居士積極參加坐禅誦經的活動,讓他們去親自體驗修證的感覺。除了每年堅持舉辦固定的“禅七”活動之外,寺內的禅堂隨時向信衆開放,禅堂裏面隨時都有僧人在進行指導坐禅。

  總之,通過這些有益的、有組織的活動,使弘法寺的聞思修叁慧的教育取得了明顯效果,廣大教徒建立了正信,弘法寺也在這一推廣活動中,建立了威信,沒有辜負本煥長老的希望!

  叁、結語

  《極樂願文》曰:

  “惟願生生世世,常遇佛教。在諸經論中,契悟聞思修,願得清淨之身。”

  《一字佛頂輪王經》卷第五雲:

  “若有人能依教方法發菩提心,讀誦受持聽聞思修,則獲勝福一切成就。何以故?是法以于聞智、信智、思智、修智、真智、持智。得是證成,是故此法我以廣略,當爲有情說是法教。”聞思修叁學是佛教的智慧之學,是般若智慧的所成,菩提覺悟所歸。

  聖者龍樹造《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叁曰:

  “薪名多聞思修慧,能至大智慧業。如薪能令火然,亦令猛盛。如是聞思修慧能生大慧,能令增長。如火能燒、能煮、能照,智慧火亦如是。燒諸煩惱,成熟諸善根,照四聖谛。如火是智慧薪,是能生智慧等諸法。”

  佛教的最終的目的就是讓人解脫,生起般若智慧。聞思修叁慧如同大火猛力,“燒諸煩惱”,成就善根,應機社會,引領佛徒,是當代衆生必不可少的學習與修行的手段與方式。

  深圳弘法寺只是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討,是否應機廣大信衆,獲得諸山長老的認同,尚待各位大德與專家的指正。

  

  

《深圳弘法寺佛教修學體系建設刍議——以聞思修叁慧爲中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