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大和尚在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上答記者問
2004年10月,第七屆中韓日叁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在北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來自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地區的一誠、本煥、星雲、祜巴龍莊勐、惟覺、聖輝、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確吉尼瑪、覺光等八位佛弟子當機對機,共同向世界佛教四衆弟子和一切關心、護持佛教的善知識發出倡議,建議在中國設立“世界佛教論壇”。
根據高僧們的倡議,舉辦“世界佛教論壇”的宗旨是,爲一切熱愛世界、關愛衆生、護持佛教、慈悲爲懷的有識有爲之士,搭建一個平等、多元、開放的高層次對話平臺,定期舉行會議和活動。本著智慧、慈悲、寬容、和合、平等、圓融的精神,抉擇正信,弘揚正法,交流分享弘法利生的經驗;探討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宣示佛教的主張,以求得人心安甯,促進社會和睦,維護世界和平,增進人類福祉。
倡議得到了參會的韓國和日本佛教界人士的響應與支持,表示要同結勝緣,共襄盛舉。從2004年10月到2005年11月,經過中國佛教界的共同宣傳,在中國大陸舉辦“世界佛教論壇”的倡議得到40多個國家佛教界的贊同和積極響應。中國政府也明確表示,要積極支持佛教界籌備和舉辦這一具有曆史意義的盛會。
記者:“學誠法師您作爲向佛多年的高僧,您覺得和諧社會與佛教的哪些經典是相應的,如何通過自我的修學,消除人類的煩躁,幫社會走向穩定,使社會更加和諧?”
和尚:“這次大會的主題是 “和諧世界,從心開始”,過去我們比較忌諱,至少不敢大膽說要“從心開始”。現在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先生用《從心開始的腳步》來作他的書名,我覺得有不可思議的因緣。我們佛教說,要想讓世界和平、和諧,要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身與心的關系:身心不二,不能分離,若心離開肉體,這個人就是死人,好壞就在于心。心造作的行爲就是業,說話、做事就是思已業,造作的結果就是果報。所以我們佛教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看發心是善的還是惡的。那善惡是如何來判斷呢?就是對自己、對別人、對現在、對未來是有利的還是有害的。若是有利的則是善的,反之是有害的,所以身心是不二的,我們身體的一切都是靠心來支配。
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僅僅說人與人是平等的,人與動物也是平等的,爲什麼?因爲六道輪回,今生可能是人,若做很多不好的事,造了很多惡業,後一生可能變成一只貓、狗等。今生若做好事,可能下一生升天,今生如果修行,那麼下一生可能成了阿羅漢、菩薩、佛。佛教看生命既是無常的又是無限的,無常是我們不知道哪一天會死亡。無限是說我們死了以後不等于沒有,生命如河流一樣永不停息。那佛教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呢?也就是說我們要樹立一個很好的人生觀,就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叁、人與自然的關系:就是依正不二,依報和正報是不二的,如果造了很多的惡業,那這個世界就肮髒、汙染、混濁。佛教裏講五濁惡世就是指衆生造的種種惡業,我們現在社會上也有類似的問題,如個人主義、消費主義、片面的物質化、過度的工業化,忽視了心靈領域的問題,道德方面的問題,忽略了內心清淨的保護。這樣就形成了道德方面的危機,精神方面的空虛,誠信方面的缺失。那麼,這些方面,宗教尤其是佛教2500多年以來都有一套很好的方法、很多的藥方,來醫治人類內心的毛病和問題。所以,過去人說宗教是唯心主義,我想,所謂唯心主義,就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是從心上下手,我想我們今天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我做爲一個出家人感到非常的高興。”
記者:“學誠法師,我相信很多的網民會看我們的頻道。我相信大部分人不是佛教徒,可能有些是佛教徒,我想您作爲高僧,在當前環境下給我們網民要講些什麼話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和尚:“我覺得對大家來講,如何正確、客觀地來認識佛教是非常重要的,長期以來,受到種種原因的影響,總認爲佛教是落後的、愚昧的、迷信的,而事實上恰恰相反,佛教是一個非常先進的宗教,佛教團體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體。爲什麼這麼說呢?佛教已有2500年的曆史,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黨,任何一個團體都是反反複複的變化,它的壽命都不能跟佛教相比,所以佛教是最古老的,佛教的寺院是最古老的,它爲什麼能夠這麼悠久呢?就是說明它有生命力,它爲什麼有這麼大的生命力呢?這個問題很值得大家共同去探討。我覺得需要對佛教有著正確的認識才能夠去掉錯誤的認識。只有多了解,才能夠去掉曲解,只有多理解,才能夠去掉誤解,只有多學習,探討佛教基本教義,才能夠真正建立起對佛教的一個客觀的認識,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我們沒有學習、研究,不了解以前就給它貼上標簽,給它下一個結論,這本身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有知道了才有資格評論它。”
記者:“學誠法師講的這些話,對“首屆世界佛教論壇”的意義闡述得高屋建瓴,非常非常形象,佛教在中國已溶入許多人的血脈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