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德清~從軍詩

  ★德清(1546—1623)

  字澄印,號憨山,全椒(今安徽全椒)人。倡禅淨雙修,提叁聖同體,社會影響甚廣。他信證如一,不阿權貴。充軍海南期間,與其書鴻往來之官宦騷客仍達九十余人。後晏居廬山,過著“一聲清韻滿霜天”、“曆曆虛明一念孤”、“一庵深鎖白雲中”的山居生活。詩學主張“詩必盛唐”的“後七子”王世貞,“師于詩文,天才俊發”,(陸夢龍《憨山大師傳》)傳世之作有《憨山老人夢遊全集》。

  從軍詩

  丙申春二月入五羊叁月十日抵雷陽戍所作

  舊說雷陽道,今過電白西。

  萬山岚氣合,一錫瘴煙迷。

  末路隨蓬累,殘生信馬蹄。

  那堪深樹裏,處處鹧鸪啼。

  【賞析】

  這是一首表現從軍時的心迹的題材獨特意境闊大淒迷的詩作。

  詩僧因私設寺院罪遠戍雷州海南,抵蠻荒瘴疠的雷陽時揮筆爲詩,表達了一個心閑天地寬的衲子獨特的精神世界與心靈靜境。首聯、颔聯,皆爲抑筆,寫流亡路上的艱辛與磨難;至于頸聯,漸漸柳暗花明,霧散雲飛,末路殘生亦信馬由缰、隨蓬飄轉,表現了一個擺脫人世羁絆的得道高僧對世事的了悟;尾聯則春意盎然,心境闊遠,自然的生機與意趣仿佛是佛意禅心的曆現。意趣層層遞進,起承轉合,自然無迹,堪稱佳構。其描寫海南《五指山》比喻精到,氣勢豪邁,爲大家手筆:“一葉浮天外,千山落鏡中。誰人揮雙手,劃破太虛空。”

  病中示諸子

  厭世心成癖,那堪病作魔。

  已知余日少,更見此身多。

  藥石充香積,呻吟當羯磨。

  文殊如有問,一默竟如何。

  【賞析】

  這首示徒詩表現了一位了脫生死的達者對人生清醒的感悟,讀之令人警醒。

  生老病死,乃自然現象,是誰也無法逃避的宿命。明曉此理,即能不爲所惑。病本非魔,是畏病之心使之成魔。故悟道高僧能將藥草當做僧飯,病痛視爲念佛,從病中悟取不二法門,智慧空谛。

  下面我們再淺析一代高僧的幾首小詩。

  《五臺山龍門獨坐》爲德清的悟禅偈:“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

  《鄉人至》表現僧家問道不計年、潛心佛道的襟懷:“少小離鄉不記家,回思往事總堪嗟。故人猶思兒時面,枯木難開舊日花。河畔柳枝垂曉露,門前山色帶朝霞。唯余此景年年在,不必從君問年華。”

  《舟行》一詩意境開闊,氣勢恢宏,有唐詩氣象:“湘水通巴漢,孤帆入楚天。片雲低遠樹,晴日照斜川。處世常如寄,浮生莫問年。縱遵歸去路,亦似渡頭船。”

  “絕盡寒暄態,唯存向日心。東籬有黃菊,遙想是知音。”這首詠葵詩,清淡平直,風骨高峻,命意超脫,爲憨山詩歌中的妙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