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惟則~小番羅帽

  ★惟則(1276—?)

  號天如,江西永新人,中峰明本法嗣。講究真參實悟,做個本色道人。主持蘇州正宗禅寺時,創獅子林,爲蘇州園林中元代建築風格的代表;曾遁迹松江九峰,廣振明本以來的臨濟宗風,且兼習淨土,倡禅淨融合。與世士黃公望等友交。著有《楞嚴經圓通說》等,詩入《獅子林別錄》。

  小番羅帽

  憶在蘇堤過六橋,小番羅帽被風飄。

  滿頭戴得湖山雪,幾度驕陽曬不消。

  【賞析】

  這是一首詞采斐然、意趣有加的禅詩。

  真正的禅師,自有一番不平凡的氣度。生活在多民族融合的元朝間的老僧人惟則,頭上戴的卻是一頂維吾爾族的“小番羅帽”,遊蕩于冬日的西湖邊。不料給風把帽子吹走了,露出清光光的白頭。于是詩僧詩興大發:“滿頭戴得湖山雪,幾度驕陽曬不消。”那清光的白頭與湖光雪色相輝映,何等風流雅俊!只不過那西湖上的雪經不住驕陽,唯有詩人心中的湖山雪,才是與驕陽同在的靈物,那就是飄逸于詩人的小番羅帽上,飄揚于僧人的光頭上,長存于詩僧記憶中,也同樣閃現于如虹的蘇堤、六橋,橫溢于西子般的西湖上,在驕陽中熠熠生輝,融彙于湖光山色中,它就是靈靈透透的一顆禅心。

  湖村庵即事

  竹根犬吠隔溪扉,湖雁聲高木葉飛。

  近聽始知雙橹響,一燈浮水夜船歸。

  【賞析】

  本詩以靈動的筆觸描寫了湖村庵靜谧如畫的景色,折射出詩人平和甯泰的心境。

  溪扉處、竹根下,村犬忽然吠叫了起來;湖上的雁群也驚飛高鳴,庵邊的樹葉也簌簌飄落。到底是何方神聖,驚動了深秋的虛靜?于是詩人情緒高漲地選擇了“近聽”二字,表達他的專心與關注:原來是水上的槳聲依依,劃破了天地間、湖村裏的甯靜,那夜歸的船兒在乎湖上還泛著一點微明呢!全詩共用了如“吠”、“飛”、“聽”、“響”、“浮”、“歸”等動詞,將深秋的靜美融入動態的描寫之中,富有詩意。

  作爲元末名僧,他的詩唱中不乏佳作,試看如下幾首:

  《一峰雲外庵和韻》:“竹屋茶香滿澗煙,綠杉深處響流泉。目前有法誰能說,落日微風一樹蟬。”一峰爲元代大畫家、詩人黃公望(大癡道人)之名號。詩中點明無法能說,亦無法可說,唯有融于大化,方成正道。

  《送鄉僧昱曉林》:“鄉人間我幾時還,向道于今又入山。一個蒲團半間屋,吳淞江上九峰間。”一個蒲團半間庵房就足夠了,行迹在吳淞江上的九峰之間。這就是遁迹松江九峰間的一代高僧的真實寫照。

  《松月》:“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無窮。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龍。月照長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當空。老僧笑指松頭月,松月何妨一處供。”好一個笑指松頭月、松月一處供的得道禅士,將月與松的禅意皆明示如鑒。

  《無題》:“佛法文章一字無,柴床對客柴廬都。胸中流出蓋天地,潦倒岩頭牙齒疏。”本詩表達了詩僧對佛法文章的詩意的闡解。一句“胸中流出蓋天地”,便是佛法文章的精妙所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