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珙(1272—1352)
常熟人。24歲出家,從高峰原妙習禅,後投至庵宗信門下,被譽爲“法海中透網金鱗”。長期隱居,死後谥“佛慈慧照禅師”。著有《石屋詩》,多描寫山居清趣,言行入至柔等編的《石屋清珙禅師語錄》2卷。
題裁縫
手攜刀尺走諸方,線去針來日日忙。
量盡別人長與短,自家長短幾曾量。
【賞析】
這是一首立意獨到的諷喻詩。
有一技之長的裁縫,成天與刀尺針線打交道,日日忙著爲他人量體裁衣,量盡他人的長短,爲的是討生計;可是他可曾有過一刻清醒,也量一下自家的長短呢
沒有!這就是芸芸衆生的愚頑之相!
一代名詩僧清珙還作有四言詩《重岩之下》六首,七律《閑詠》詩十余首,五律、七絕《山居》詩十六首。下面略作收錄、淺析。
《重岩》六首其一爲:“重岩之下,火種力耕。有粟有蔬,可煮可烹。了我目前,樂我余生。坐眄庭柯,幾度衰榮。”其二:“重岩之下,草莽日交。人影不親,黃葉飄飄。谷鳥晚啼,山月夜高。松露鶴飛,濕我禅袍。”其叁:“重岩之下,蛇虎爲鄰。我心既忘,彼性亦馴。人生在世,各具天真。含齒戴發,胡爲不仁。”其四:“重岩之下,靜默自居。叁際不來,必如境如。斜月半窗,殘火一爐。嗟被睡夫,蝶夢蘧蘧。”其五:“重岩之下,目對千山。一根返源,六處皆閑。白雪飄飄,綠山潺潺。動靜自忘,別是人間。”其六:“重岩之下,不修形骸。水食草衣,布襪筍鞋。竹密暗窗,苔深複階。蕭焉忘情,寂爾虛懷。”依序描寫修禅的生活環境、修禅體驗與悟禅境界,可謂值得玩賞之作。
《閑詠》詩選其二雲:“競得奔名何足誇,清閑獨許野僧家。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長開智慧花。黃土坡邊多蕨筍,青苔地上少塵沙。我年叁十余來此,幾度晴窗映落霞。”
五律《山居》詩選其二雲:“紅日半銜山,柴門便掩關。綠蒲眠褥軟,白木枕頭彎。松月來先照,溪雲出未還。迢迢清夜夢,不肯到人間。”均是斷絕塵緣、虔心修道之作,表的是清閑獨許、虛靜清穆的心境。
七絕《山居》詩選錄四首:“滿山筍蕨滿山茶,一樹紅花間白花。大抵四時春最好,就中猶好是山家。”言清修的山家最能飽享春日之好。“黃葉任從流水去,白雲曾便入山來。寥寥岩畔叁間屋,兩片柴門竟日開。”山中有門何用?寂靜中自有一種生機潛沈。“種了冬瓜便種茄,勞形苦骨作生涯。衆人若要廚堂好,須是園頭常在家。”園頭須在家看緊,勞形苦骨才可成就生涯。“四五月裏竹葉澆,萬木青青梅子黃。冷冷看他生死事,如何空過好時光。”好一個“冷冷看他生死事”,真是豁達之至的衲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