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及翁~山中夜坐

  ★文及翁(生卒年不詳)

  號本心,綿陽人,後徙浙江吳興,登宋末進士第。宋亡,元世祖累征不起,閉門著書,以避世隱遁。

  山中夜坐

  悠悠天地間,草木獻奇怪。

  投老一蒲團,山中大自在。

  【賞析】

  中舉時自诩“余生自負澄清志”的詩人,在晚年做了身在元朝心在宋的宋代遺民,決意遁世隱山,出世悟道。

  首二句以大寫意的手筆描繪天地之寥廓與草木之奇妍,表現自然宇宙之精深博大,氣勢恢宏,氣象萬千。一個“獻”字,化靜爲動,點染出靜態中的無限生機。尾二句化面爲點,把鏡頭定格于一位端坐在蒲團上的老翁,以小襯大:山中自有大自在,自有天地至理,有草木爲友,自有禅機悟趣,自有微笑拈花的佳境!

  南宋遺民詩人詞人,不下百余。他們懷戀故國,志堅意貞;隱身山野,或心懷勝朝,或思系閑境,自鳴谷音,多有佳製。名詩人如謝翺(1249—1295)、謝枋得、林景熙(1242—1310)、汪元量、鄭思肖、周密(1232—1298)、蕭立之等。

  謝枋得(1226—1289)與文天祥同科中進士,是抗元的幹將,元人逼其出仕時,他如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絕食而終。其詩《慶全庵桃花》爲堅表謝世勵志之作,亦兼終老山水之心:“尋得桃源如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許菜愛梅喜書,作詩《枯荷》以昭示萬事皆虛幻之理:“萬柄綠荷衰飒盡,雨中無可蓋眠鷗。 當時乍疊青錢滿,肯信池塘有暮秋?”

  文天祥(1236—1283)爲偉大的愛國詩人,其名作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曉起二首》爲未起兵勤王前閑居廬陵文山時所作,表達了詩人獨好山水、追求超脫的心靈世界。其詩之二爲:“遠寺鳴金铎,疏窗試寶熏。秋聲江一片,曙影月叁分。倦鶴行黃葉,癡猿坐白雲。道人無一事,抱膝看回文。”

  邵定自稱六芗老人,常深衣大帶婆娑于自宅所植的梅、竹、蘭、桂、蓮、菊間。其隱逸小詩《山中》悠閑淡泊,超脫古今:“白日看雲坐,清秋對雨眠。眉頭無一事,筆下有千年。”

  詹本亦誓不事元,他言溫行正,隱逸山林而自得,自謂“累盡得潇灑,去往俱不驚”。(《宿天臺》)其詩《閑中》意境澄靜清幽,充滿塵慮皆忘、悠然自得的佳趣:“萬事問不知,山中一樽酒。掃石坐松風,綠陰滿巾袖。”

  馮坦《絕句》;“山腰一抹雲,雲起知何處

  急渡小橋尋,天風忽吹去。”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生如浮雲,來去無蹤迹。

  何夢桂于宋亡元興之後,亦累征不應,築室山中,參禅悟道。其詩《題川無竭寄傲窗》表現了禅道的高峻與他本人人格的孤高:“南山有路滑如苔,多少人從半嶺回。不是老僧空傲世,世人自不上山來。”

  鄭思肖(1241—1318)工詩善畫,亦氣節忠耿,宋亡後隱居蘇州,終身不娶;他畫蘭而不畫士,甯折而不屈,自謂“甯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題畫菊》)《伯牙絕弦圖》以摔琴謝知音的伯牙自喻,意境蕭然:“終不求人更賞音,只當仰面看山林。一雙閑手無聊賴,滿地斜陽是此心。”

  

✿ 继续阅读 ▪ 無名尼~悟道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