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仲皎~靜林寺古松

  ★仲皎(生卒年不詳)

  字如晦,剡縣(今浙江嵊縣)明心寺僧人。因于剡山星子峰前築白塔,結廬以居,名閑閑庵。精禅學,好詩文,多結交文友。

  靜林寺古松

  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葉皮生草。

  行人不見樹栽時,樹見行人幾回老。

  【賞析】

  這是一首借道旁古松以喻禅理的予人警醒的詩作。

  首句以叁個“古”字,著力表現享有長壽樹之稱的松樹的古樸,它已經衰老得枝枯皮皲,野草蔓生。“古道”與叁、四句兩度出現的“行人”相照應,這棵經曆了滄海桑田的老樹,行人不知道它栽于何時,它卻看見多少世事過客終老就亡。人壽之長,難比松木,松木又能一免老衰麼?不能!宇宙間的生命均皆如此,無常迅速是任何事物也掙脫不了的宿命之繩。作爲萬物之靈,當明識其理,且任運自然,了覺禅理,才是不枉此生。

  禅詩中詠松頌松之作比比皆是。下面列舉數首,以說明自古吟唱不絕的松僧情節:

  唐僧齊己的《小松》爲:“發地才過膝,蟠根已有靈。嚴霜百草白,深院一林青。後夜蕭騷動,空階蟋蟀聽。誰于千歲外,吟繞老龍形。”表現了小松樹的生命靈性,喟歎人事之空幻。

  詩僧天石的《栽松作》褒揚了植根岩石間的松樹傲霜淩寒的風骨與通天地的靈性:“偃蓋覆岩石,歲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飽風月。”

  青林師虔(洞山下嗣叁世)的詩偈同爲詠歎人事無常之作:“長長叁尺余,郁郁覆青草。不知何代人,得見此松老。”

  宋僧智圓有詩作《庭松》,詩爲:“喬枝偃蓋勢淩雲,一植幽庭度幾春。榮落未曾同衆木,孤貞長自伴閑人。風生靜夜寒聲健,雪霁遙峰翠色新。潇灑最宜禅定起,坐觀行繞遠埃塵。”詩中的庭松,分明是遠離塵埃的靜修衲子的象征。

  宋僧清遠的《示栽松僧》,則出語清新,存意高遠,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一寸靈苗手自栽,前崗後壟作良材。敢將不朽傳他日,唯把青青示後來。”

  宋僧無肇的《惜松》,勸人不要亂伐松,可謂用心別致:“不爲栽松種茯苓,只緣山色四時青。老僧只恐移松去,留與青山作畫屏。”

  元代詩僧元叟行端(1255—1341)的《栽松》詩爲:“鈍镢橫肩雪未消,不辭老步上苕荛。等閑種得靈根活,會看春風長綠條。”表現了一顆願爲禅林種得靈種的弘禅之心。

  明僧通潤有首《種松老人》,詩爲:“飯後罷鋤春,寒山信短筇。偶隨孤犢去,適與老人逢。見面不知姓,自言能種松。橫岡千萬樹,大半已成龍。”這位種松老人其實就是普濟天下、弘揚禅法的僧人的象征。

  清僧弘徹的《臥雲松》動靜相襯,狀寫臥松如蜿蜒的遊龍可謂生動傳神:“小橋爲枕臥蒼鱗,古壑無雲獨露身。猶待春雷風雨作,峥嵘頭角出荒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