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元照~白雲庵

  ★元照(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字湛然,號安忍子。浙江余杭人。1081年前後住靈芝寺,賜谥大智律師。

  白雲庵

  道人倦逢迎,結庵在岩穴。

  靜愛山頭雲,空蒙如積雪。

  隨風亦卷舒,觸石更明滅。

  卻憶古人詩,只可自怡悅。

  【賞析】

  這是一首格調清新、意趣高致的白描詩。

  全詩著力描寫白雲,自然而然地將齋庵的虛靈烘托而出。首句寫白雲庵結庵的因緣與白雲庵的所在。一句“道人倦逢迎”,將一個看破紅塵、清心寡欲的道者之心全然道破。颔聯與頸聯極力描摹白雲的靜美、空蒙、舒卷與明滅,表現自然的神妙與造化,道出白雲的靈性與變幻。尾聯直抒胸臆,借用梁代陶弘景的“山中何所有?嶺上有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一詩中的“只可自怡悅”句,表現詩人怡悅自得的心境。至此,則詩中著力描寫白雲之美的用意已曆曆彰明。

  表現雲庵的詩句在禅詩中可謂俯首皆可拾。下面試舉數例,以一閱禅者的風采:

  宋僧顯萬的《庵中自題》是一首巧用擬人手法的妙詩,廣爲時人傳誦:“萬松嶺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叁更雲去作行雨,回頭方羨老僧閑。”一句“老僧半間雲半間”,將雲視做至友,其擬人之筆可謂精絕;而一句“回頭方羨老僧閑”,則將僧人的安閑意趣擎舉而出。

  志芝的白描之作《千峰頂上》爲:“千峰頂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晚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大有異趣同工之妙。

  南宋詩僧仲皎的《歸雲亭》,則寫得清麗靈動:“一叢飛出岫,舒卷意何長。作雨遍天下,乘風歸帝鄉。無心憐灑落,到處自清涼。缥缈來空碧,吟邊帶夕陽。”好一個“無心憐灑落,到處自清涼”,天衣無縫地將佛禅之意納入自然景物之中,可謂難得的玑璧之作。

  元僧原妙的《雲庵》,則表現了一位山人愛雲候雲的自適心態:“或淡或濃施雨去,半舒半卷逆風來。爲憐途路無棲泊,卻把柴扉永夜開。”其“或淡或濃”與“半舒半卷”句,辭采斐然;而永夜等候,又深蘊禅理。至于明人周權《山中雲》中的佳句“空山有白雲,雅與高人約”,則將白雲高雅的風致畢現得一覽無余。

  清詩人殷如梅之《宿中白雲》詩,將一位隱逸高士的幽閑風采作了詩意的點染:“布衾紙帳夜初寒,禅室幽閑夢亦安。不聽松風床下響,那知身在白雲端。”

  

✿ 继续阅读 ▪ 奉忠~夏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