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端(1025—1072)
湖南衡陽人。宋楊岐派禅師。20歲出家,圓具後參臨濟宗楊岐方會禅師。28歲住持江州(今江西九江)承天寺,安徽舒州白雲山海會寺,所至禅衆雲集。膽識過人,學衆敬而畏之。著有《白雲守端禅師語錄》2卷、《白雲守端禅師廣錄》4卷。
贊師偈
百尺竿頭曾進步,溪橋一踏沒山河。
從茲不出茶川上,吟嘯無非羅裏羅。
【賞析】
守端一日乘驢度橋,一踏橋板而墮,忽然大悟。從此更不遊方。且出語灑脫,詩中有詩,意中有意,韻味無窮。
《贊師偈》便是守端的開悟偈。首句寫他決心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只是理入,還須行入;一天當他騎驢過橋時,橋板斷了,他猝然跌到了橋下,一時間什麼都消失了,包括大地山河,遑論玄理虛論,他也就猝然穎悟了大法。從此他閉門不出,善加護持;閑來吟嘯,也是不成腔不成調但古風猶存的“啷格啰裏啰”。詩如其人,從此白雲守端踏上了宗林吟嘯的大舞臺,其語錄、頌偈皆另有一種風骨。
蠅子透窗偈
爲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般。
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賞析】
這是禅師對著名的神贊禅師古雅指化的贊頌。
全詩以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對一只追求光明的蠅蟲的描寫,象征了追求禅道的衲子的探索與覺悟過程。“光”在此處代指心珠、佛如意、禅心。多少次在迷中求悟,不懈地上下而求索。忽然,因緣時節成熟了,不經意間撞著飛進來時的通道,才明白平生的一切所作所爲都受了肉眼的蒙蔽。如今,心眼打開了,第叁只眼時刻“惺惺著”,他將是一位永遠清醒的覺者。
守端禅師精妙的頌古偈衆多,下面略舉一例:“五陵公子遊花慣,未第貧儒自古多。冷地看他人富貴,等閑不奈幞頭何。”此爲《頌古聯珠》中所載守端頌雲門“北鬥裏藏身”公案的偈子。笑的是“冷地看他人富貴”的幞頭世人,包括未悟的僧人,不知自己正是“遊花慣”的“五陵公子”,因爲佛性本自具足嘛!
一拳拳倒
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踢踢翻鹦鹉洲。
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賞析】
這是一首唱頌臨濟宗宗主臨濟義玄在叁頓棒下徹悟公案的名偈。其雄渾剛健,意氣風發,雄視天下,豪甲宇內,無人能攀,被視爲禅偈中的極品。
臨濟宗一問世,天生一副英雄氣象,具有翻江倒海的偉力,更無須說當禅子大徹大悟之後,其明悟宇宙真谛後,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那剛烈迅猛、掃古蕩今的“激箭式禅道”,那驚天動地的吼與德山劈頭蓋腦的棒,這當頭的棒喝,不知使多少人添了意氣,展了風流。
在詩人看來,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踢踢翻鹦鹉洲,其實對精悟禅道的人說來根本就沒有什麼了不起。這些具有經天緯地的大能量的覺者們,有一股暢古通今的浩瀚之氣,在常人視爲意氣暢快時更爲淋漓酣暢,在常人視爲失意無奈處常顯風流。
下面我們再來淺賞幾首意氣風發的禅偈:
宋僧智勤的《偈》頌的是覺者胸襟寬廣,慧眼明晴:“今年五十五,腳未踏寸土。山河是眼睛,大海是我肚。”
北宋楊岐方會嗣子保甯仁勇頌德山徹悟偈爲:“一時瀑布岩前落,半夜驚烏掌上明。大開口來張意氣,與誰天下共橫行。”其氣勢其氣度,真可謂天下無人難敵了。
慧勤(1063—1135)的《無題》詩爲:“堂堂氣宇走雷霆,凜凜威風掬霜雪。將軍下令斬荊蠻,神劍一揮千裏雪。”高蹈的是“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莊子《說劍》)般的堂堂氣宇與凜凜威風。
正覺(1091—1157)《凜凜將軍》偈爲:“凜凜將軍令已行,八荒四海要澄清。提來劍氣幹牛鬥,洗蕩氛埃見太平。”真的是豪氣幹天,頒的是“洗蕩氛埃見太平”的洗淨乾坤、濟世度人的覺者的決心。
元僧石屋清珙(1272—1352)的《無敵》詩爲:“眼空湖海氣淩雲,傑出叢林思不群。古往今來誰是我?得饒人處且饒人。”頌的是“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石頭希遷語)的膽氣,與“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大我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