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嵩(1007—1072)
字仲靈,號谮子,藤州(今廣西藤縣)人。雲門宗名僧。慶曆年間居于杭州靈隱寺。後應诏入京,仁宗賜號明教大師,終老于尋還山。契嵩博通內典,著有《镡津集》。
古意
風吹一點雲,散漫爲春雨。
灑予松柏林,青蔥枝可取。
持此歲寒操,手中空楚楚。
幽谷無人來,日暮意誰與。
【賞析】
本詩寓情于景,自然精煉,既是一首古遠清幽的隱居感懷詩,又是一幅活脫脫的禅子心靈的寫照。
詩名“古意”,實指禅意,宗門中常謂“古澗寒潭”或“古鏡”、“古道”。故而全詩中的景語,實爲情語。首聯與颔聯寫“性空緣起”:風吹雲而化爲雨,實指世事變幻無常,即“性空”;松柏灑雨而蔥翠,實指一切互爲因果,乃“緣起”。頸聯與尾聯寫禅子的精神淡泊與心境清淨:他居于幽谷之中,心空無一物,護持著松柏一般的節操,這麼美好的心境,日暮之時無任何“斜陽病”的平和心態,確實只有自己一個人明白。“意誰與”、“付與誰”等在禅詩中,比在一般詩句中含義更深更廣:既然衆生悉有佛性,則人我無異,則誰中有我,我就是誰。我就是自己的主人翁!這一點又正是禅宗的本意。
寄月禅師
聞道安禅處,深蘿任隔溪。
清猿定中發,幽鳥座邊棲。
雲影朝晡別,山峰遠近齊。
不知誰問法,雪夜立江西。
【賞析】
這是一首清雅神妙、令人折服的禅境詩。
首聯描寫聞道安禅的優美環境。颔聯與頸聯,用無比工致的對仗句,通過動態與靜態的對稱描摹,通過對雲影山峰迷離幻化的描繪,表現了修禅境界的靜美與自然的造化。大自然美麗的景色,俨然是一幅禅意的詩章。清猿與幽鳥,仿佛也在修禅入定,與習禅的衲子一道,自在安適;那蒼穹中的雲影,朝晚變幻多姿;連遠近不齊的山巒也朦胧成了共性的一體。尾聯以神來之筆,描摹詩人神奇的幻境:雪夜中的靜立于大江西邊的一座山峰,就好像一位安心求法問道的僧人,那麼虔誠,那麼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