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演(生卒年不詳)
山東僧人。與歐陽修(1007—1072)、石曼卿(994—1041)同時。歐陽修曾序雲:“秘演與曼卿交往最久,曼卿隱于酒,秘演隱于浮屠,皆奇男子也。曼卿稱秘演之作,以爲雅健有詩人之意。”《宋詩紀事》錄詩叁首。
淮上
危橋當古寺,閑倚喜同僧。
極浦霁秋雨,扁舟明夜燈。
風沈人語遠,湖漲月華升。
萬事空凝念,其如總不能。
【賞析】
這首詩以清靈疏曠的筆觸展現了一派“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般空渺靈虛、無際無涯的河上風光,同時表現了禅者虛靜喜悅的禅境。
首聯點明全詩的要旨:“喜”。“危橋”、“古寺”,以精微的筆觸反襯一個方外弟子閑倚危橋遠眺河光水色、體味禅悅意趣時的虛靈境界。正因爲橋危、寺古,反顯得禅者的心境閑靜。颔聯與頸聯以書家的大手筆塗抹清新、曠遠的河上風光。“極浦”對“扁舟”,大小相襯;秋雨霁與夜燈明,表現河上風光的清麗、疏朗。“風沈人語遠”,突出環境的寂靜、悠遠;而“湖漲月華升”,則以動態的妙筆,表現了河上的生機活力與澄潔空明,給人以雍容大氣之感。這種自然的極美大氣,怎不使人頓感天人合一的美妙!這一切仿佛與自心渾然合爲一體,讓人感受到一顆空靈心境的曆現。
全詩緊扣一個“喜”字。這一“喜”的真正源頭,作者在尾聯點明,那就是空。如果不是心空無礙,哪裏又體味得出自然的神妙呢!
詩僧、隱士們表現河上風光的禅趣詩尚有不少。此處僅錄兩首:北宋詩僧楚圓《舟中作偈》雲:“長江行不盡,帝裏到何時。既得涼風便,休將橹棹施。”酣暢淋漓地表現了乘涼風而赴“帝裏”的自適之意。此處的“帝裏”代指禅心佛旨。南宋詩人葛天民有詩雲:“月趁潮頭上,山隨柁尾行。大江中夜滿,雙橹半空鳴。”也同樣大氣磅礴,圓滿虛靜。元明間高僧宗泐的《淮之水送別》也表現了淮上的風光:“淮之水,向東流,水流只載行人舟。舟行如飛水如射,一日可到吳江頭。何不載此離情去,擲向天涯不知處。濠梁有客今白頭,望斷孤雲海天暮。”
山中
結茅臨水石,淡寂益閑吟。
久雨寒蟬少,空山落葉深。
危樓乘月上,遠寺聽鍾聲。
昨得江僧信,期來此息心。
【賞析】
如果說《淮上》全詩之旨爲“喜”,則本詩之圭爲“閑”,同樣是令人息心的禅境。
首聯點明詩旨,描寫了一個禅子閑適的生活和心態。臨水結茅,淡寂閑吟,何等清淡自適。而空山中的秋景、秋色、秋聲也無不給人以淡寂之感:久雨微涼,蟬噪聲稀,落葉漸深,山色更空。且看那心閑意適的禅子吧:他沐浴著清皎的月輝,上危樓高閣靜聽遠寺的疏鍾。一“危樓”一“遠寺”,一高一遠;一“乘月”一“聽鍾”,聲光交織。那遠寺的鍾聲傳給衲子的心靈以無限的靜谧。他不由想起,江上的僧友已捎信來,想來山中息心修念。尾聯則以江僧側襯山僧之閑靜。
秘演作詩取象,喜用“危橋”、“危樓”、“極浦”、“遠寺”等詞,極盡精妙。《宋詩紀事》謂之“意趣清冷空寂,氣象渾成雅健”。他的詩中佳句疊現:“風沈人語遠,湖漲月華升”、“久雨寒蟬少,空山落葉深”,均體物細微,禅韻隽永。其詩作《書光化軍寺壁》亦是一首清新自然、優美工致的寫景佳作:“萬家雲樹水邊州,千裏秋風不錫遊。晚渡無人過疏雨,亂峰寒翠入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