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1017)
北宋畫僧,淮南人。列屬宋代著名“九詩僧”之七。詩以五言見長,畫以山水小景爲佳,工畫鵝雁鹭鸶,寒汀遠渚,意境荒率虛曠,世稱“惠崇小景”。
書林逸人壁
詩語動驚衆,誰知慕隱淪。
水煙常似暝,林雪乍如春。
薄酒懶邀客,好書愁借人。
有時行藥去,忘卻戴紗巾。
【賞析】
詩人爲我們描繪了一個懶于世事、樂于隱淪的高逸之士的形象。
一個“詩語動驚衆”、才高八鬥的才子,竟然不慕功名慕隱淪,是何等了徹超脫。他的隱居之所,環境是何等疏淡遠曠。一片林雪,數絲水煙,這幅小景何其雅致、虛曠。最爲潇灑、超脫的,是他死不悔改的疏懶脾性、文人習氣。“薄酒懶邀客,好書愁借人”,將一個清靜虛寂、放下一切的逸士風骨表露無遺!這位高渺之士除了樂于書酒煙雪之外,也樂于助人,采藥醫病。不過,他的行爲比其他行藥者更爲灑脫忘情!
打開唐末詩僧齊己的《倦客》,也透露出高士俊逸的風骨:“閉眼即開門,人間事倦聞。如何迎好客,不似看閑雲。少欲資叁要,多言讓十分。疏懶本吾性,任笑早離群。”
池上鹭分賦得明字
雨絕方塘溢,遲徊不複驚。
曝翎沙日暖,引步島風情。
照水千尋回,棲煙一點明。
主人池上風,見爾憶蓬瀛。
【賞析】
結社題詩是唐宋文人雅士們的一種時尚,禅客們更是座上賓。從“紅霞禅石上,明月釣船中。醉倒蘆花白,吟緣蓼岸紅”(齊己)到本詩,清雅的禅衲們時常詩賦相聚,盡顯風流。北宋時文士禅客有詩招之時聚在一起時,愛抓阄分題,即景賦詩。這次惠崇分得池上鹭明字韻。善畫鵝雁鹭鸶的惠崇自是得心應手,把鹭鸶描繪得形神俱備,可謂上乘之作。
首二句點明環境,描寫鹭鸶的悠閑靜態。方塘水滿,鹭鸶在水中暢遊,往來自在。這是遠景。再看近景,你瞧它何等輕閑自適:在暖和的沙地上曬著羽翎,沐浴著徐徐清風。輕盈的身影倒映在如鑒的清水中,在淡淡的水煙中顯得更加潔亮。末二句抒懷:主人看到它就想起了仙鳥鳳凰,就頓起化羽登仙之意。
在詩人筆下,鹭鸶成了閑雅、自在、純淨的象征,刻畫它,也正是詩人禅心的流露。曆代詩人禅子將潔白的鹭鸶入詩的佳作尚有許多。下面試舉數例。
唐代大詩人李白作詩《白鹭鸶》雲:“白鹭下秋水,孤飛如墜霜。心閑且未去,獨立沙洲傍。”通過一動一靜的描寫,表現了白鹭的孤與閑。唐代著名詩僧齊己題有《鹭鸶二首》雲:“日日滄江去,時時得意歸。自能終潔白,何處誤翻飛。”“雪裏曾迷我,籠中舊養君。忽從紅蓼岸,飛出白鷗群。”歌頌了它忠貞不渝的潔白與穎悟脫俗的得意。
而他的另一首《放鹭鸶》更是禅趣斐然:“潔白雖堪愛,腥膻不那何。到頭從所欲,還汝舊滄波。”是啊,鹭鸶本非籠中物,而是滄溟鳥,你若真正愛它,就該把它放歸自然。就像人回歸自己靈性的故鄉一樣。唐詩僧無則的《鹭鸶》唱頌的也同樣是它自然的野性:“白蘋紅蓼碧江涯,日暖雙雙立睡時。願揭金籠放歸去,卻隨沙鶴鬥輕絲。”而文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人歐陽修(1007—1072)的《鹭鸶》亦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好詩:“激石灘聲如戰鼓,翻天浪色似銀山。灘驚浪打風兼雨,獨立亭亭意愈閑。”
惠崇能詩善畫,“工畫鵝雁鹭鸶,尤工小景,善爲寒江遠渚,潇灑虛曠之象,人所難到也”(《圖畫見聞志》)。無怪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才子蘇東坡在看過他的小景後,詩性大發,題留下“竹外桃花叁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之名句。黃庭堅題詩惠崇畫曰:“惠崇煙雨歸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王安石也作詩贊道:“畫史紛紛何足數
惠崇晚出吾最許。”元詩四大家之一的楊載(1272—1323)也作過一首不錯的《惠崇古木寒鴉》:“江上秋雲薄,寒鴉散亂飛。未明常競噪,向晚複爭歸。似怯霜威重,仍嫌樹影稀。老僧修止觀,寫物固精微。”
訪楊雲卿淮上別業
地近得頻到,相攜向野亭。
河分岡抛斷,春入燒痕青。
望久人收釣,吟余鶴振翎。
不愁歸路晚,明月上前汀。
【賞析】
這是一首訪友逢知音、忘懷山水的五律詩,詩中充滿了盎然的春意。
首聯點題,寫過訪。詩僧因與世外高士居地較近,因此得以時常相邀去野亭訪春踏青。且看這令人陶醉的早春風光:河斷山勢,山高水寬,那黝黑一片的荒坡上,已萌生出青青嫩草。悠閑的漁人收釣歸家,暢快地高鳴過後的白鶴振翅高飛。這一切令人流連忘返,即使天色近晚,明月照汀洲,也無意返歸。何等陶然自得!
全詩對仗工致,刻畫入微,信筆所至,情趣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