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隋唐五代第四 李商隱~憶住一師

  隋唐五代第四

  ★李商隱(813—858)

  祖籍懷州河內,生于鄭州荥陽(今河南荥陽縣)。少年才俊,進士出身。因卷入牛、李黨爭,遭受排擠,坎坷潦倒,終致皈依佛門。詩與杜牧齊名,是晚唐傑出詩人。尤長七律,以情詩、無題詩爲著,風格深情綿密,婉麗清雅。著有《玉溪生詩》、《李義山詩集》等。

  憶住一師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鍾曉憶西峰。

  煙爐銷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賞析】

  京城中佛寺鳴鍾時,詩人就想起了遠在西峰中的住一禅師。全詩通過佛寺曉鍾、煙爐寒燈、雪壓青松等一組融動靜聲色于一體的畫面,表現了住一禅師清凜冷峻的禅風與冰清玉潔的節操。“童子開門雪滿松”一句,令全詩陡增亮色。詩人也仿佛從別緒、憶情和有關青燈爐煙的晦暗感受中解脫了出來,倏然進入了住一禅師所修持不懈的禅境。首句言“無事”,其實是反語,只有住一禅師才是真正的無事之人!

  華師

  孤鶴不睡雲無心,衲衣筇杖來西林。

  院門晝鎖回廊靜,秋日當階柿葉陰。

  【賞析】

  世事擾擾,何來清靜,只有痛苦與煩惱。詩人中年喪妻後,便刻意事佛,向往“閑雲野鶴”的意趣,希望找到一處清淨安甯的憩身之所。華師的西林寺無疑是詩人心儀已久的寶地。

  首二句寫詩人懷著淨心,衲衣筇杖前來訪師;後二句寫詩人所見的佛地景色。一“靜”一“陰”,實寫景物,暗喻人品、心境。而詩名“華師”,卻不著華師一字,未晤禅師一面,可見詩人烘托人物、描摹心境的筆力。

  青蘿

  殘陽西入崦,茅房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裏,吾甯愛與憎。

  【賞析】

  這是一首訪僧寄性詩。

  首聯寫詩人于夕陽西下時分興致勃勃去北青蘿山的茅房去拜訪一位孤僧。黃昏訪僧,說明詩人心境之沈抑與淡靜。其性情之沖淡,躍然紙上。訪晤孤僧的詩人,其實也是孤身一人。颔聯續寫“訪”時所遇:但見落葉飄飛,寒雲漫空,山路崎岖,卻不見高僧的身影。頸聯寫孤僧的風采:獨敲磬與閑依藤。一“獨”一“閑”,將僧人悠閑自在、清淨無事的心境畢現了出來。于是詩人穎悟道:世界何其渺小,人如芥子何等微不足道,何必心存愛憎,自尋煩惱呢?于是詩人由此得到了解脫。

  

✿ 继续阅读 ▪ 慧忠~松柏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