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閑~擊竹悟道偈

  ★智閑(?—898)

  青州(今山東)人。沩仰宗著名禅師。嗣法于沩山靈佑禅師。住鄧州(今河南鄧縣)香岩山,法化盛行。教化僧衆,不拘聲律,隨緣對機,有偈頌200余篇,諸方盛行。歸寂後谥號襲燈禅師。

  擊竹悟道偈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迹,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鹹言上上機。

  【賞析】

  這是香岩智閑禅師最爲有名的一首悟禅偈。

  香岩早先在百丈處遍讀經書,而不得悟道。至沩山處,給沩山一句“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問得目瞪口呆。他深感平日的文字酬對均是畫餅充饑,于道無益。于是他經常去請求沩山爲他指點大道。沩山告訴他:“我如果說給你聽,你肯定會罵我一輩子。再說,我說的是我的體驗,與你不相幹。”香岩于是一口氣將平時所看的文字燒掉,泣辭沩山,心灰意冷,一心只想做個“飯粥僧”。一天他路經南陽,前去瞻仰慧忠國師的聖迹,在院內芟除草木時,無意中撿起一塊瓦片,擲到篁竹上,但聞泠泠有聲。他頓感清涼,方有徹悟,于是留有上偈。以前打坐念經總是不能開悟,可是在無意中用瓦片擊打竹節,那清泠的聲響使他忘卻了從前所有的雜念、所有的執著,于是他豁然開悟了。大道雖然在聲色界之外,可是因緣到來時,聲色界的聲響照樣能啓人開悟。正因爲他忘卻了一切,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了徹上上機,成爲達道者。

  悟道之後,他廣行教化,使得門徒奔湊。連唐宣宗李忱(810—859)、著名詩評家司空圖(837—908)均是他的弟子。這裏僅錄一段佳話。一次李忱與他一道唱山頌水,觀瀑聯詩。首二句“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爲智閑禅師所作,表現出世求道之艱與所達境界之高,表面詠瀑實爲表現禅者的情趣。李忱接句爲:“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自由倜傥的高瀑豈會留戀于小溪,它要到大海中去奔騰翻卷。李忱的聯句同樣以物喻人,表達他不留戀深山而決心治世濟國的決心。一僧一俗,一出世一入世、一法王一人王之酬唱,可謂佳趣良多。明代皇室亦有一名悟者名朱有炖(1370—1439),其《悟道吟》自有見地:“自從悟得真如理,今古空談善有因。撒手往來還是我,點頭問訊屬何人。安閑常樂勝中勝,自在頻觀身外身。大笑西來緣底事,等閑識破便休論。”

  

✿ 继续阅读 ▪ 希運~塵勞迥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