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生卒年不詳)
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少年出家。大曆、貞元(766—804)年間,詩名與皎然(字清晝)齊,合稱“會稽二清”。土詩,與嚴維、章八元、姚南仲等時有交往唱酬。詩僧法照贊許他“一國詩名遠,多生律行高”,被譽爲“釋門千裏駒”。(《宋高僧傳》)
小雪
落雪臨風不厭看,更多還恐蔽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賞析】
這是一篇較爲別致的詠雪詩。全詩表現了禅和子“慈悲爲本,方便爲門”的慈悲心。
本來是臨風不厭看的雪景,可是“以慈爲本”的禅子在賞景之際卻擔心落雪過多會給翻山越嶺的行人帶來麻煩;還替寒窗苦讀的書生著想,他們能耐得了這一片接一片的雪花帶來的酷寒麼
由“不厭”到“恐”發展到“愁”,層層轉遞,這裏的“恐”與“愁”,實爲“憫”、“慈”。尾句的兩個“一片”,以小見大,渲染了那一絲絲擋不住的清凜之氣,烘托了衲子真誠的慈心。
唐僧乾康的《詠殘雪》則意旨不同:“六出奇花已住開,郡城相次見樓臺。時人莫把和泥看,一片飛從天上來。”分明是述懷之作,表現不同凡俗、清凜高潔的禅趣。
七夕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爲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花冠動,當風玉佩搖。
唯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賞析】
心如古井的禅僧情意酣暢地詠歎情短恨長,委實不多見。
首聯以時間上的一遠一近,突出了“只”有“一宵”之短;颔聯與頸聯,以歡暢、濃烈的感情,盡鋪陳之能事,渲染了相會之喜之歡,充滿了和樂與幸福的氣氛。可是愛河渺渺,恨海茫茫,誰都逃脫不了“四苦”、“八苦”,相愛的人更是免除不了“愛別離”苦。尾聯與首聯相照應,突出了一個“愁”字。這裏的“愁”字,有警醒世人之用心。
反觀世子詠七夕,則避其時短重其情長。首推秦觀(1049—1100)的《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一串串柔情似水的佳句中,沒有一個“愁”字! 至于杜牧的《七夕》則表現的是人間的歡樂圖:“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